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程领导”是学校领导的重要一环所谓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校长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其指引和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活动行为的总称。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强弱、领导艺术的高低,决定着课程理念的转化程度和转化效率。1.观念更新——校长课程领导的“第一要务”。校长更新观念,含义有二:一是校长自身的观念更新;二是校长引领师生群体的观念更新。实现观念更新,校长要借助两条途径:一是学习理论,二是反思实践。校长要带领教师认真研读新“纲要”,践行新“课标”,明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管理、课…  相似文献   

2.
校长课程领导:角色、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让学校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长是校务的最高领导人,学校层课程改革进行得如何与校长密切相关。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多为校长领导课程创造条件,校长要善于“顺势、造势、导势”,要发挥每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定、领导和责任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要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学校,而且要处理好“三个关注”之间的关系,应明确在“三个关注”中,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倪中华 《现代教学》2010,(10):37-37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影响学校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关键性因素。要想使学校课程有高质量、高效能的表现,必须要有较高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与教师为实现共同的课程愿景而进发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能力。只有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使“减负”增效落到实处,更好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校长自身是一门重要的隐性课程,其实质是作为学校“精神领袖”的校长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长隐性课程的价值体现在校长角色赋予的课程价值以及校长领导力提升的诉求。深度发掘校长隐性课程资源可聚焦校长的“意义”时间、“意义”空间、公开讲话、行为举止、生活方式等方面。要进一步发挥校长隐性课程的作用,校长自身应注重道德修炼,提升学术涵养,走进师生心灵。  相似文献   

6.
杨明华 《上海教育》2007,(9B):53-53
校长一定要多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学。这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具体体现。好的课程理念、课程方案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没有高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领导课程发展的能力 过去的课程设置完全是国家行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基本面对的是“一本大纲”“一套教材”“一份试卷”,政府评价学校也是使用“一把尺子”。在长期集体化课程政策之下,校长没有权力增加或减少课程,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可以说已消失殆尽。而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将课程决策权下移,实施三级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身份便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怎样增强校长培训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如果只注重国家课程的开发而忽视参培者的内心需求,那么培训必定是低效的。本文就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如何开发符合参培者需要的课程即“校长本位”课程进行讨论。“校长本位”课程的概念笔者给“校长本位”课程作了如下界定:参培者在培训前与培训过程中,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难题及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学习内容上的要求(显性课程);参培者在目标一致的学习中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后互相学习到的非预期性、非计划性的知识、观念、规范、态度等(隐性课程)。“校长本位”课程的开发“校长本位”课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运行,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在课程决策、实施、评鉴、运作机制构建等方面,校长要扮演好“首席教师”和课程领导的角色,承担领导课程改革的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评价、培训等方面为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提升提供外在支持;校长自身要通过自主学习、专家合作、同伴互助、校际联系等多种方法与途径,努力提高课程领导能力,这不仅是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10.
所谓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指校长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其指引、组织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践和课程评价等行为的总称.在推进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作为科研型校长应努力扮演好以下四种角色.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校长培训问题,建构校长培训的内容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笔者根据校长培训的基本理念和设计原则,提出培训内容的“3 3模式”,即六项模块,前“3”为核心模块,后“3”为辅助模块。 一、核心模块 核心模块之一: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怎样的课程改革目标?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管理者,应该如何投身到课程改革的管理中去,有效地指导和管理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些都是身处第一线的校长在组织实施课程改革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就要求校长要做到"高瞻远瞩"。那么,何为"高瞻"?就课程来说,校长对三级课程的架构体系、优势劣势和甄别使用要胸有丘壑,要"决眦入归鸟",这样"远瞩"的意义才能得到落实,才会有长远的、符合校情的内涵发展规划和实施,才谈得上引领课程向纵深发展。本文试就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谈点一己之见。一、用好国家课程中的优质资源,挖掘特色国家教材的权威性很高,普及性很广,内容安  相似文献   

13.
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应扮演好教育理想家、教育实践家、变革协同者和领跑人等多种角色。——题记就课程改革的实施而言,提高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是校长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校  相似文献   

14.
笨鸟先飞 形成课改轮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刚颁布,我们就感到: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种新的课程策略,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将挑战现行的教育和当下的教师。2002年,我校借助校长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财政部、教育部援助西部计划”的校长培训班学习的培训资源,便开始了“笨鸟先飞”的课改行动。确立了“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根本”的课改行动方针。  相似文献   

15.
当下,教育界对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这一提法持不同观点。现在,我们提得比较多的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校之长,需要根据本校的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提出学校的课程方案。但是,再好的课程方案也要靠教师来实施,那教师怎样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好课程方案呢?  相似文献   

16.
季洪旭 《上海教育》2009,(10):47-50
近两年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一个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与之相关,还提出了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当这些名词于我们不再陌生之时,如何将其真正付诸实践就成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期我们请来一位校长、一位教育学院院长和一位学科教师,分别来谈他们对于课程领导力、课程指导力、课程执行力的认识,希望引起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校长应如何应对这次改革呢?我认为,校长应从3个方面采取措施,引导和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即“用新的观念引导课改,营建氛围参与课改,用宽容的态度对待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一、用新的观念引导课改学校要想把教育办好,校长就要有思想;有了思想,校长还要将它转化为全体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校长应当领导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但校长不可能代替每个教师去教授课程。因此,校长要重视教师观念的更新,努力帮助教师“确立新型的课程观,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确立新型的教…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将是实验区里每一位校长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作为实验区里一名普通的初中校长,现根据自己一年来的实践体会,就“校长如何领导好课改”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一、校长要有全新的课程理念校长对课改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只有首先认识课改,理解课改,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才能使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号召教师们参与课改,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实施课改。为此,校长首先要积极参加通识培训,通过亲耳聆听课改指导专家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9.
正在校长的诸多职责和能力要求中,对课程的领导力是核心能力,这也是由学校管理和校长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就是校长如何将课改精神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文试就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问题谈几点认识。一、提高自身政策与专业素养校长对课程应有系统的思考和总体的把握,要引导教师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透彻分析学  相似文献   

20.
传统意义上的校长是管理型的.一手“抓钱”.一手“管人”。现代理念下的校长是专家型的,既要懂管理,也要懂教学。这里就涉及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校长如何研究教学、管理教学、引领教学。推行新课程以来,比较流行校长“行走课堂”的理念.有些专家提出校长要“带好一个班,教好一门课”.正鉴于此,经常可见一些校长亲自“操刀”,拿起生疏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鞭,重返讲台,亲自为全校甚至全市教师上教研课、示范课。这种做法对推进新课程应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