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得"在衡阳话中使用频率很高,可以用来作谓语动词、能性补语、结构助词和介词,在探讨"得"的用法后顺带提及"得"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游褒禅山记》中“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一句,课本对后一分句注释为“(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的深入而且广泛。”这里把“之”释为“的”,显然是把“深而无不在”当作这个表示原因分句的中心词谓语。笔者认为这个分句的中心词谓语是”求思”,不是“深而无不在”。“深而无不在”这个联合词组是用在中心词谓语“求思”之后作补语,以此来补充说明“求思”的程度。所以,这个“之”应是用在动补之间的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得”。课本注释应改为“(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为妥。“之”作“得”,非我而始。刘诚、王大年编著的《语法学》谈到“之”作结构助词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得”。林三松著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已经公诸于众了,目前尚在征求意见阶段,我在这里对《提要》中的一个小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向专家和同行们求教。关于助词“的”“地”的分合,《暂拟系统》规定:“助词分三类,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肋词。结构助词包括:的、地、得、所。它们是定语、  相似文献   

4.
有关“得”字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详细地考察了“得”字句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得”前谓词的出现条件以及“得”的性质,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我们认为,不同的语体对“得”字句的使用频率是不同的,文艺语体中的小说、散文、戏剧和公文语体处于相互对立的两极;能出现在“得”前的动词必须具有时态对立、形容词必须能受“很”修饰;“得”似乎不应该看作结构助词,而应该看作动词语缀,具有表时态和结构功能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燕 《文教资料》2012,(11):38-39
"得"是西昌方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在西昌方言中,"得"有三种用法:助动词、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西昌方言中的"得"。  相似文献   

6.
采取穷尽性统计与归纳描写的方法,分别探讨了时态助词"过"的发展原因和形成过程,并讨论了它们的语法作用.时态助词"过"分为两类:表完成体的"过1"、表经历体的"过2".  相似文献   

7.
《六国论》"此言得之"中,"得"指恰当、准确,"之"应是音节助词,无实义,不能理解为代词。音节助词"之"功能主要是补足音节,成词完句,不表实义,它能接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副词等后面。  相似文献   

8.
《型世言》有5例"VO过"5例"V得O过","VO过"的"过"均为经验态表示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的时态助词。唐代《隋唐嘉话》中已有"VO过"的萌芽形态。"VO过"结构多数情况下是和表示过去曾经意义的时间词组合使用。《型世言》时期的"过"已完成了语法化的全部过程,近代汉语时期南北方言都有使用"VO过"V得O过","V得O过"使用范围广,频率高,"VO过"南方话地域特征鲜明。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18,(3):69-73
郴州方言的"得"有些义项和用法是普通话所没有的:语气词"得"类似于普通话语气词"嘛";副词"得"主要表强调,相当于普通话的"都""才",还可以在分句中起连接作用;助词"得"表达"先时、歇后、暂时、条件"等意义,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对应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汉语语料的考察,笔者发现,在"X得很"结构中,谓语动词的宾语把"得很"隔开了。这个宾语可以提前,也可以省略,它和"V得C"结构中谓语动词的逻辑宾语的位置不同。贵州方言中"X很"可以说,并且都可以在中间加"得",表达强烈的感情,但是经常可以自由替换。由此看出,"得很"成了一个的独立单位,"得"已经不是词尾了。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当"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间接引语的时态应作相应的变化,即间接引语中谓语动词的时态通常受主句中谓语动词时态的影响,若主句是过去时,那么间接引语的动词必须是某种过去时态。在此我们来谈谈"直"变"间"时时态仍然保持不变的几种情况,以便同学们查漏补缺。  相似文献   

12.
情态助词是用来和别的动词合成谓语的,但它有自己的意思,能表示说话人对所说动作的看法,认为它可能,应当或必要等等.情态助词在任何主语后形式都是一样的;它没有人称和数的区别.情态短语都是以不定式的"to"结尾,用以补充情态助词在时态及情态意义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一、句末助词“得”“得”不同于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得”,在安陆方言中是存续体标记,表示动作行为实现后其状态在延续或存在。这一意义在普通话中用“着”表示。《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列出了“着”的四项意义:1、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动词前可加副词“正、在、正在”,句末常有“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用在动词、形容词后,动词、形容词前不能加副词“正…  相似文献   

14.
英语非谓语动词是基础教育阶段中学英语教学的必修重点和难点。英语非谓语动词的核心要点涵盖五个层面,即属性、功能、时态、语态和特性:属性是其区别于动词谓语形式的内在共性特征,功能是其内在本质属性的外在语法效用,时态是其明示自身动作与谓语动作发生顺序的外在时间标记,语态是其阐释自身动作与逻辑主语内在组合关系的语义标记,特性是其彰显彼此差异的独有个性特征。"五层十字"专题教学法是突破英语非谓语动词难关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5.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使用的3个结构助词,日常书面用语中经常混淆使用,常会造成表情达意和理解的偏误。本文以晋城新闻媒体用语中"的""地""得"的错误用例为语料,通过分析其差错原因,探讨结构助词的具体语法功能及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学语法新编》(庄文中〈在《动词谓语句》的第五种句式“主语+‘动+补’中,讲到“谓语由‘动+补’的动词短语充当。”举“⑥树叶‖绿〈得可爱〉。(巴金《鸟的天堂》)为例。该书将谓语“绿〈得可爱〉”理解为“动+补”的动词短语充当,是错误的。一、这样讲,就与该书紧接着的一节《形容词谓语句》中的(三)主语+“形+补”的例“⑦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朱自清《春》)(?)矛盾,使人无所适从。二、“树叶‖绿〈得可爱〉。”句中的“绿”应是形容词,不是动词。“绿”的后边没有动态助词,也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绿”后没有趋向动词,也没有带宾语,“绿”没有动词的特点。“绿”前可以加程度副词“更”、“越发”等把“绿”看作形容词才是正确的。“树叶  相似文献   

17.
阳新方言中的"得"有动词、介词和助词等十几种用法.其中表进行或持续的助词"得"有两种情况:一是"动+得+来/去"结构中的动态助词"得",文中暂称其为"得1";一是句末助词"得",文中暂称作"得2",本文主要分析了"得1"和"得2"的意义与用法,并将其与普通话的"着"和"呢"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中,"主将、从现"原则通常是指在主、从复合句中,当主句的谓语动词用一般将来时态时,从句的谓语动词用一般现在时态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而"主现、从现"原则是指在主、从复合句中,主  相似文献   

19.
刘坚先生和曾广顺先生各发现1例“VO过”式,曹小云先生又发现了近20个例子。笔发现明清白话小说中还有一些例子。我且发现,近代汉语中有“V得O过”式,与“VO过”式有相似之处,一般是在南方方言区内流行;但有不同之处,近代汉族中还有“V得O着”式,只是不如前两种格式用得多。目前尚未发现有“V得O了”式,但据刘坚先生所说的时态助词的发展规律,应该也能从献中找到这种格式。  相似文献   

20.
"V-得-C"结构中"得"字一般被学术界认为是结构助词,此助词主要用于连接述补结构中的述语和宾语。"V-得-C"结构中"C"有多种分类,"得"字其中一类是可以省略的包括两种情况:省略后意思不变;省略后意思发生变化;另一类是不能省略,各种出现情况均有条件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