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忠 《文学教育(上)》2008,(11):109-109
提起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人们自会想到独具风格的朱自清;而提到朱自清这个伟大的名字,人们定会油然想到他的《背影》——这篇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佳作。有人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林非《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这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美文”。他散文作品的字里行间所显示出的作者极深的语言造诣,独树一帜的语言艺术特色,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要谈朱自清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他散文超乎寻常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3.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读者,总会对朱先生的散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里有什么艺术上的奥秘呢?如果认真体味,反复咏读,我们会发现,这个奥秘就是:朱自清在他或朴素、或细腻、或绮丽、或纤浓的文字中,灌注了一段真挚而又深沉的感情。因为散文要感动读者,就必须表达出时代的、社会的也即是作者的强烈的感情。许多现代文学研究者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鲁迅在谈到五四时期散文成就时早就说过:“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相似文献   

4.
初期白话文     
李敖有一篇文章谈“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对朱自清、谢冰心等人的散文大加鄙薄,斥为幼稚做作,另有一篇文章则更有惊人之论,说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他李敖是第一,鲁迅也在其后。文章是多年以前看的,当下即觉李敖真是狂生故态,语不惊人死不休。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现代散文,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朱自清。朱自清作为我国现代文坛的一位大家,他的散文蕴含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朱自清特色。那么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一、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美文”。他散文作品的字里行间所显示出的作者极深的语言造诣,独树一帜的语言艺术特色,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要谈朱自清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他散文超乎寻常的语言艺术。一、语言的情韵美《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融情于叙述、描写之中,是《背影》语言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作品叙写“我”和父亲为祖母谢世而奔丧回家,丧事之后“我”要回北京读书,恰好和父亲同行至南京,临行时,父亲又特地去为“我”买了几个桔子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散文作家。《绿》和《荷塘月色》是他写在二十年代的两篇为人传诵的名作。这两篇散文,写景细腻逼真,设色与情致俱佳,文采斐然,达到了高度和谐的艺术境界,很能代表作者的风格。本文试图就这两篇散文探讨一下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情恳辞切,娓娓而谈,不尚浮华,不摆架子,这是朱自清散文为人所称道的特点,也是这两篇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体优美,构思缜密,文字凝练、很经得起反复推敲;本文从个三个方面谈谈对朱自清散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谈到朱自清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这篇文章发表后,一直为青年读者所喜爱,历届中学也都把它选为教材;当作者逝世时,有些中学生悲痛地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见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背影》作于一九二五年,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一九一七年冬,因为祖母去世,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办毕,又和父亲乘车北上,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是“五四”时期极小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可与古典散文名篇媲美)的散文家。《荷塘月色》是他写景抒情的名篇。文章把朱自清善于精确观察,妙用修辞,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的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创作活动从五四开始到全国解放前夕,历经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先写诗,后来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也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经历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他自己也说,“我所写的大抵是散文多。”成绩也是主要的,郁达夫在《现代散文导论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自成一派的散文大家,其散文文体之美历来为人所称道.叙事抒情的真挚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结构的严谨美和语言的口语化,是构成朱自清散文文体美的要件.这些文体个性的生成,与朱先生在儒家诗教传统的深刻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在“五四”时期的成就应为最高,影响应为最大。从现实关怀、人间真情、散文意境、散文构思及其语言几个角度去解读朱自清的作品,阐释其散文艺术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经典散文。本文试从“五四”精神的发生和落潮来解读朱自清写作《背影》的动机。“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鼓舞着朱自清走出封建家庭,成为“弑父”者之一。但是“五四”一代固有的精神焦虑,即自由、民主的追求与自小受到的中国传统“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教育形成激烈矛盾。随着“五四”运动的落潮,社会风气向传统回归,在朱自清的思想中,传统的“孝道”取代激进的个性追求,于是产生了《背影》这篇“忏悔”文。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散文之所以能“称文小”而“见义远”,主要是因为他在文中使意象带上了象征性.他的记事散文,一是描叙的主要事物带有象征意味,二是用象征手法来“点睛。他的写景散文,有的把描写的景物和画面作为自己内心世界的象征;有的用景物象征历史;有的用景物象征人生;还有的以景物象征“五四”以后新的中国.  相似文献   

16.
周美兰 《学语文》2007,(1):51-51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批评兼论古典文学和新文学,他的诗兼及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享誉不衰的,却是他的散文。几十年来,《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已经成为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朱自清三个字,已经成为白话散文的代名词了。他的散文简洁精炼,并以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自然而著称,被称为典范的现代美文。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云,散文“易写难工”。这就是说,散文这种文学体裁乍看好象容易驾驭,实则极难精美。看似平淡,骨子里却怪崛;貌呈瘠瘦,内却丰腴。一篇精粹的散文耐得咀嚼回味,时咏时新。朱自清说:“什么是散文?很难说得恰到好处,因为实在太复杂,任你怎么说,总难免顾此失彼,不实不尽。”作为“五四”以来的著名散文家,他对创作散文的个中三昧,甘苦辛涩,自然领略最深,体会发自肺腑。屠格涅夫说:“散文这是不可思议的,令人怨艾诅讥的文学形  相似文献   

18.
李艳霞 《考试周刊》2008,(25):192-193
在五四时期,以白话文为主体的中国现代语言运动高涨,朱自清不仅积极的支持,而且身体力行,他的散文就对白话文运动具有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朱自清还在他的许多著述中阐述了他的中国语文现.本文主要谈谈朱自清的散文对于白话文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冰心和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绩斐然的现代散文大家,他们在散文中都塑造出个性独特的自我形象。冰心体现出一个娟娟静女、大家闺秀的气度,朱自清则体现出一个愤世才子、苦斋书生的风范。  相似文献   

20.
在除旧布新的五四时代 ,各种思潮纷涌而至。五四白话散文的潮流虽稍迟于新诗 ,却显示了逼人的光彩和锋芒。五四散文作家对自己创作个性的发现 ,散文作品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 ,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 ,无疑是五四散文的重要突破口。在五四文化统一战线之内 ,源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散文作家队伍 ,不断地分化、组合 ,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 ,他们集中体现了五四散文不同流派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 ,共同谱写五四散文创作灿烂的星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