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建顺 《新闻界》2005,(2):131-131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使之发挥良好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地市报舆论监督报道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在“三贴近”上下功夫,同时提前搞好报道策划,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报纸才会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徐卓 《新闻三昧》2000,(11):30-31
地市报存在舆论监督效果不佳的现象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地市报舆论监督面临不小的阻力,影响舆论监督效果。地市报舆论监督专版少,有的仅只是一种“点缀”。报纸这样做也自有其苦衷。地市报即使有一些对当地有权部门的批评性的报道,也不敢直接点其名,而往往藏头掩尾,甚至把单位名称表述成“有的单位”、“有少数单位”的字样,让读者摸不着底细。一些被批评单位,由于报上没有直接点其名,负责人假装不懂,我行我素,单位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说起新闻改革,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舆论监督,以为只有拓展报道空间,多搞批评报道,媒体才会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然而,当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只不过是媒体的“一厢情愿”时,当众多曾经高举舆论监督大旗的栏目在四处碰壁后不得不“改弦更张”时,当众多媒体从业人员面对现状冷静思考时,人们发现:电视新闻在“正面报道”和“批评报道”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4.
从事报纸舆论监督工作的人都知道,舆论监督有“四难”即选题难、采访难、见报难、处理难。如何破解这“四难”?1996年以来,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写和编发了大量有穿透力和冲击力的报道,其中有七篇报道获全省、全国地市报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资源共享越来越普遍,新闻媒体的域外新闻事件报道也日益增多。所谓“域外事件”,主要指发生在本地以外的新闻事件,它是相对本地新闻而言的。对地市报来说,在“厚报”时代,要增加信息量,拓宽报道视野,最大程度地吸引读。除了抓好本地新闻的报道外,域外事件的报道也不可小视,而要在域外事件的报道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关键要在“关联度”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孙巍  秦峰 《新闻知识》2004,(9):9-10
今年以来,《陕西日报》根据中央和陕西省委关于加强舆论监督的精神,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要求,加大了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关于“定边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开车撞人”事件的报道,关于咸阳外资企业投资陷入困境的报道,关于靖边县“豪赌案”的报道,关于煤矿安全事故的报道等等,新闻性、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和其他社会媒体一样,只有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前提下,较好地运用新闻规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抓好舆论监督报道,才能更好地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服务。《河南石油报》从2005年8月8日至9月29日,连续组织编发了“基层减负”系列舆论监督报道,历时41天,发稿24篇,致力破解一些企业报“舆论导向没有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王青 《新闻三昧》2005,(8):21-23
地市报要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离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读定位,增强报道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际效果,真正发挥报纸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乃媒体赢得受众的常规武器,可地市报在使用这一“杀手锏”时不仅不爽,反而非常憋气,其原因就在于人情风成了监督障碍。当前,如何刹住舆论监督中的人情风便成了许多地市报人难以攻克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批评报道是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但做批评报道难是学界和业界所共知,地市报由于所处的人缘、地缘因素使其进行批评报道更是举步维艰。本文以地市报为研究媒体,试图探求地市报批评报道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的“真”与“实”对舆论监督稿件而言尤其重要。记者在采写舆论监督稿件时,要全面、公正、客观。这在新闻界已被再三强调。那么,舆论监督稿件的编辑环节在避免侵权上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张培 《新闻通讯》2012,(2):58-59
新闻媒体被称为社会的“安全阀”。开展舆论监督报道,帮助化解显性或隐性的社会矛盾,既是提升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需要,也是新闻媒体应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不过,长期以来。大多数地市报在民生服务新闻和社会新闻方面不遗余力下足功夫,而在舆论监督报道方面却所做甚少。深层原因是搞舆论监督风险大,压力大,一旦把握不准,即有可能招来麻烦。这让不少地市媒体心生畏惧。  相似文献   

13.
赵金  濮端华 《青年记者》2003,(12):53-55
赵:报道事实,发表看法,是舆论监督的题中应有之意。在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新闻媒体对政府及其官员提出批评,对司法行为发表意见,也是在其正常的权利范围之内。但是现在舆论监督的“越位”现象已经被新闻界认为是舆论监督实践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濮先生,就您的观察,这种“越位”是属于监督主体的职能越位呢,还是属于监督  相似文献   

14.
费兴海  路平 《新闻战线》2023,(21):89-91
“看见”栏目运用技术赋能重构主流媒体话语权和舆论引导力,找准舆论监督的“支点”和“落点”,在选题策划、报道方法、呈现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力量,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推动主流媒体引导力、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度”,提倡新闻舆论监督的“度”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从新闻舆论监督的效果上来讲,它的难度并不仅仅是记者的紧张和辛苦,而是难在对“度”的把握上,即整体的一种火候,需要在客观、公正的报道中达到预期议程设置的效果。反思近年来在新闻实践中舆论监督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04,(5):32-32
据《人民日报》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4月16日来到中央电视台,看望“焦点访谈”栏目组全体同志,对“焦点访谈”创办10周年表示衷心祝贺。他强调,要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日俱进,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给合起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市报人》2006,(10):18-20
我很高兴再次应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之邀并参加报业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峰会。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以改革和创新为题,探索地市报未来发展思路和目标,抓住了报业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关键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希望会议能就这一主题从地市报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层次和建设性地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地市报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报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报纸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地市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谈三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下,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即时信息已经成为受众的习惯,这也给地市报发展带来了挑战。地市报继续报道受众第一时间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的新闻不可缺少,但受众更愿意知晓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背后的故事。因此,放大有“附加值”的深度报道,以“深度”提升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不失为地市报应对广电媒体和网络媒体挑战、发挥优势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9.
全国地市报研究会1988年度研讨会,于八月下旬在山西省雁北地区北岳宾馆举行,来自全国32家地市报的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更新观念,深化新闻改革这一主题,着重探讨了地市报当前共同面临的“难点”以及克服这些“难点”的办法。参加会议的总编辑们认为,当前地市报纸如何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是碰到的“难点”之一。一些同志说,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民主意识、平等意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的报道,是地市报人既兴奋又苦恼的事情。兴奋之处,可见证事关共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的盛况,从中挖掘出具有新闻点的线索;苦恼的缘故,则是“两会”报道往往套路多,亮点少,报道形式死板、教条,难有创新,难以在读者中引起轰动效应。为此,对搞好“两会”报道进行有益探索,力求出新出彩,把最鲜活、最生动和人们最关注的较深层次的东西呈现给广大读者,真正把群众的目光吸引到“两会”上来,搭起一座群众与“两会”之间的理解之桥、沟通之桥、互动之桥,便成了我苦苦思索、不断谋划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