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肩负着更多的使命和任务。"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更好的推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也有助于我国国内经济的繁荣昌盛。"一带一路"是一条涵盖了经济和文化的道路。因此,我国的对外交流要以"一带一路"为依托,建立起于周边国家的友好相处,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而舞蹈文化在文化艺术中是属于较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中华民族舞蹈的传承和传播应当要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更好的发挥出主动性、自觉性和时代性,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将我国的文化传播到国际当中。  相似文献   

2.
“从小就是一个美人坯子,到底是经过舞蹈训练的!” “哇!”瞧那双亮汪汪的大眼睛,看那长长的睫毛,真漂亮!”  相似文献   

3.
一个好的创编者除了要加强专业基本功之外,还应该不断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文化知识,不断地收集和提炼舞蹈“语汇”,这样才能提高其舞蹈创编水平。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直接体现人的生命运动和肢体形态之美的人体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应该把舞蹈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目前的高师舞蹈教材必须改革,舞蹈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如何丰富、提高舞蹈创作这一艺术行为入手,浅述了舞蹈创作中"拿来"与"创新"的几点看法,以期促进舞蹈作品不仅会出现新颖的创作元素,更会融会各个领域的精髓,达到舞蹈创作的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6.
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完成舞蹈动作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续中发展进行。但“节奏”和“拍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把不同长短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节奏”。本文认为,在舞蹈练习中.选好音乐,培养乐感,对于练习者进入“舞”的境界,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以建国后几个大型的舞蹈音乐作品为例,详细地对我国当代舞蹈音乐创作的手法、配器特点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9.
从舞蹈实践来看,运气是舞蹈动作、技巧乃至表演的基础."气"则大半属于内部器官组织的运动.气是内在的动力,它对外部动作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气的运用同舞蹈技巧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师舞蹈教学的主攻方向 ,应该说依然是“习舞”的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中 ,倘若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为学习舞蹈的学生们开创一块让其创造与心智共同成长的土壤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是从事中师舞蹈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课题。因此 ,我认为 ,在中师舞蹈课堂教学中“示范模仿式”舞蹈课堂教学模式还是行之有效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一教学模式应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必然有所更新和补充 ,才能更好地完成舞蹈教学大纲的任务 ,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全面的舞蹈人才。基于这种认识 ,…  相似文献   

11.
侗族的历史悠久,侗族的舞蹈源远流长,侗族人们的生活与歌舞关系紧密,无论大大小小的节日、庆典、祭祀活动都要举行歌舞仪式,"多耶"是侗族的一种歌舞形式,也是侗族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歌舞,本文主要从"多耶"的起源、功能、特点及发展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就"眼神"在中国和印度的身体表现文化中占有的重要位置,采诠释东方人体表演艺术在"眼神"表现方式上的异同与意义,由此助于我们更深地了解东方人体文明的精髓,达到"眼灵睛用力,面状心中生"的心灵表现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说"淫祀"     
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诸视角深入考查了"淫祀"的历史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淫祀"是楚人以模拟男女性交的"淫舞"为特征的祭祀礼俗,是生殖崇拜、性崇拜、祖先和神灵崇拜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巫文化.  相似文献   

14.
龙婕 《华章》2007,(11):228
本文通过宋代宫廷"队舞"与民间"舞队"的比较研究,使得我们清晰的看到宋代舞蹈发展的历史脉络.也让我们从中明白宋代舞蹈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间舞蹈上,开始呈现出世俗化、大众化的特征,也成为我国古代舞蹈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阐述了我国音乐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古到今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体现了我国两千多年来音乐舞蹈艺术创作的渊源和中华民族艺术创造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18.
19.
针对少儿舞蹈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少儿舞蹈艺术教育回归儿童生活世界,就是在开展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过程中,由知识技能本位向感知体验本位转变;将少儿舞蹈艺术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历史沉积的一块瑰宝,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中的精华,体现了我国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然而中国古典舞从1950年被正式命名以来,它的发展和建设却经历了漫长而又崎岖的过程.由"身段"与"身韵"其关系同根同源、却各自绚烂、又千丝万缕,从戏曲"身段"到古典舞"身段",再到现在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虽一字之差,却是艺术的独立与飞跃.使中国古典舞身韵最终找到了自律,找到了舞蹈本体审美风尚和艺术规范,从而使他最终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美学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