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神宗时期户口的特点是户口数量快速、持续增长,主户在总户数中的比重显著提高.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了两宋最高水平。这个现象的出现与熙丰变法密不可分。户数,尤其主户的显著增长,是宋神宗时期开辟财源的重要方面,又是实现王安石开源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 宋神宗的名子是和王安石变法紧密相联的。王安石变法曾经吸引了许多史学家和研究者的关注和兴趣,写出大量的文章和专著。王安石做为我国封建时代卓越的政治家,获得很高评价。其变法的内容,成效及变法过程中新旧两派的激烈斗争,都有深入的论述。然而对于和这次变法密不可分,且决定这次变法命运的关键人物即宋神宗,在研究中却被忽视了。宋神宗做为封建时代难得的君主,他对推行王安石变法所起的作用,他对克服保守派猛烈反对新法所承受的重大压力,他的智慧和决  相似文献   

3.
熙河之役,是指宋神宗熙宁年间王韶克服洮水流域,建置熙河路的厉史事件。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来,熙河之役绝不是一个偶发的边境事件,而是与宋神宗对付契丹、西夏的总战略决策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王安石变法的政治总目标密切相关。即以新法实施的具体内容来看,“市易法”正是王韶先行之于古渭,再推广到熙州(地名详后),见诸实效后,才于熙宁五年(公元1172年)颁之于全国的。这不仅有确切的文献记载,而且有新发掘的地下史  相似文献   

4.
小学历史教材每课都有重点与难点内容。教材难点如何处理呢?我在教《王安石变法》一课时,确定教材重点是王安石变法及其作用和失败。可是就有学生在课堂提出疑问: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还要反对变法?问题一提出,教材的难点就明朗化了。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只要让他们知道王安右在北宋中期实行变法,他是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就可以了。至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变法内容以及作用、难度较大,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对小学生来说更难理解。但是学生提出了疑难问题,教师必需进行解答,于是我引导学生读课本里这样一段话:“为了缓和大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政府财政收入的困难……”,这两个“为了”正是皇帝支持变法的原因,也就是说这个变法维护了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宋神宗是熙丰变法的主宰,他所要变革的正是作为有宋一代纲纪的“祖宗家法”。本文在系统地考察了神宗以前北宋诸帝对“祖宗家法”的开创和继承之后,详细地分析了神宗对“祖宗家法”的矛盾态度,最后指出神宗在其“锐意求治”和“祖宗家法”之间很难调和,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熙丰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在北宋中期对学校教育的改革是熙丰变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改革中,王安石试图克服科举取士之弊,强调经世致用,对宋代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在北宋中期对学校教育的改革是熙丰变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改革中,王安石试图克服科举取士之弊,强调经世致用,对宋代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北宋中期,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当时,围绕着是支持还是反对这次变法,在地主阶级内部进行了一场尖锐、激烈的斗争。变法派以王安石为首,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反变法派以司马光为头目,后台是曹氏(仁宗后)和高氏(英宗后)两个太后。王安石说,他与司马光的斗争,是由于“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即由于所执行的路线不同。司  相似文献   

9.
自秦统一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内部自上而下的改革,其规模之巨大、时间之长久、内容之广泛、效果之显著,王安石变法当首屈一指。这次变法之所以能在全国推行,当然是由于宋神宗的支持,然而王安石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既是新法的决策者,又是主要的推行人。在辅佐宋神宗进行变法的过程中,王安石确实表现出具有治理国家的远见卓识和杰出才能。  相似文献   

10.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王安石领导了一场挽救赵宋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历史上被称之为王安石变法。这次变法,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在政治、经济、学校教育诸方面进行了变革。吏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内容,特别是其中王安石针对宋初以来吏人枉法受赇之弊实行了重禄法和仓法,使变法时期的吏治有了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11.
密州港具有明显的转口贸易功能,密州市舶司的设立是北方沿海及腹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南方海外贸易及近海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开拓新市场的结果.其设立受到熙丰变法因素和国防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与官员范锷主动而又机动的奏请密切相关,即元丰六年时紧扣熙丰变法的指导思想和变法措施,利用河东三路的国防经济需求,同时略带浮夸渲染;元祐三年时回避与熙丰变法有关的信息,同时结合实际,降低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变法”属于高中历史选修一模块的内容,课标的具体要求是:(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一般情况下,本课教学的基础性目标可以设定为:(1)能说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背景,认识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韩金满 《中国教师》2009,(Z1):537-538
<正>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国势,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了一场震动朝野的大变法。变法从理财入手,进而波及到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改革最终以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6,(3)
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时人却称他为“拗相公”,他也确实作过一些并不高明的决策。宋代时,黄河水患有增无减,仅熙宁元年即1068年六七月间,就有三次大的决口,宋神宗非常忧虑,多次向大臣询问“治黄”办  相似文献   

15.
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此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审理,所以称为"乌台诗案"。  相似文献   

16.
关于北宋熙丰时期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间纷争的起因,一些论著在讨论变法时已稍有涉及,其共同特征,是着眼于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诚然,单纯从经济生活考察,王安石变法确实牵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分配关系,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从而招致了这部分人的强烈反对。但细加考察,单纯地从物质利益关系的角度探讨变法与反变法之争,显然有未尽之处。而另一些论者认为逐渐形成的变法派和反变法派之争的焦点不是要不要变法,而是如何变法,亦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在检索了王安石变法前后相互联系的若干史实后,我们可以发现,在导致最高统治集团分裂、倾轧的原因中,还有其它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掺乎其间。这些重要的因  相似文献   

17.
以杰出政治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在宋神宗的有力支持下,实行过长达十余年、震撼北宋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熙宁、元丰变法,九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议论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皇权支持下的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不少人把原因归之为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但这只是外因,还有其内因。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王安石变法的情形是复杂的,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质言之:王安石变法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其成也神宗!”之所以会最后失败,“其败也神宗!”  相似文献   

18.
北宋中期,为解决积弱积贫的局面,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推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变法运动,激化了以王安石为首的南方地主阶级集团与以司马光为首的北方地方阶级集团之间的权力之争,这种斗争导致了王安石变法无人可用以致用人不当,本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宋神宗是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他曾任用王安石变法 ,进行过元丰改制 ,从他的用人和改制两方面可看出他的吏治思想 :厚禄养廉。但这一措施没能改变他上台时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 ,其主要原因在于宋朝的封建专制体制  相似文献   

20.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王安石变法对于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状况以及学术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学术而言,宋兴以来的儒学复兴运动深受这一改革的刺激,这在不同学派中都有所表现,尤以二程的洛学最为明显。二程认为,变法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在于王安石只重制度、不重人心。他们进而体会到:在政治生活中,执政者的道德修养比具体的制度和法令更为关键——“内圣”是“外王”的必要条件。其后,洛学在学术趋向上更加关注于“内圣”方面,提倡治心、修养,少谈制度,这与熙丰变法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