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北宋寿州吕氏家族成员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州吕氏家族起自吕龟祥安家寿州,经过两宋的繁衍迁徙,家族发展势倾朝野,学人辈出,数代兴盛。梳理其家族世系对于充分认识吕氏家族的为官、为学及其社会影响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本文就吕氏家族为寿州籍贯者进行考述,以明了其家族繁衍与学术传承。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江南家族文化发达的大背景下,江南常州地区产生了"贫门母教"和"闺房唱和"两个传统。本文以孕育了张惠言、张琦兄弟的常州大南门张氏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屡代父祖早逝、家贫如洗的情况下,如何依靠母教保证了家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发扬,并研究母教与女学如何相互作用,造就出张琦一门数代"人各有集"、"家集积尺"的女性作家群体。本文试图以张氏家族的微观研究展现清代常州母教、女学的一般样貌,并试图从家族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女性文化、教育成就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明代蜀中遂宁吕氏家族,科第蝉联,诗人辈出,历经数代,风流不衰,在社会上甚有名望,是明代巴蜀政治望族和文化世家.吕大器、吕潜父子,进入《巴蜀文学史》.本文选择吕氏家族中精英人物且对文学史有突出贡献的家族成员加以述论.  相似文献   

4.
母教传统是明清时期桐城教育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除了外部社会教育氛围的影响外,也与当地重视女训有关。就母教内容来说,它以德教为先,兼重诗书教育。就施教影响而言,母教对桐城的人才培养、家族文化传承、地域风习养成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母教在清代盛极一时,陈书等人即是其中代表,从她们的事例以及时人对此的评价中,可以发现清代母教所具备的一些文化因素。母亲将知识与家族文化传授给后代,并因此获得社会认同。清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文化传承中担负了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母教文化资源,至今依然有重要的价值。当代家庭中,母亲面临家庭责任、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和挑战,需要借鉴母教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挥母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身为母亲的女性要提升自身素养、理性科学育儿,社会也要努力营造重视母教的良好文化氛围,为母教提供完善的社会支持与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吕氏家族是宋代著名的官宦与学术世家,经过两宋的繁衍与播迁,他们的学术俨然与朱子抗衡,其后继者吕祖谦号称"东南三贤"之一.而奠定这个家族学术基调的就是吕希哲.从宋代以来的文献中搜求出的吕希哲<吕氏家塾记>佚文可以较充分地认识吕希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吕氏家族是宋代著名的官宦与学术世家,经过两宋的繁衍与播迁,他们的学术俨然与朱子抗衡,其后继者吕祖谦号称“东南三贤”之一。而奠定这个家族学术基调的就是吕希哲。从宋代以来的文献中搜求出的吕希哲《吕氏家塾记涨文可以较充分地认识吕希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父亲是不亲自教育子女的,父教的施行更多的是假母氏或母族之手,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二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有关。母教与父教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母重身教,父重言教,母教偏慈,父教偏严,但无论母教还是父教始终不离义方二字。  相似文献   

10.
宋代巴蜀学术家族数量众多,且兼具政治家族的特性。这些家族名儒辈出,社会影响力大,它们除具有各自的特点外,还有祖上迁蜀、数世而兴,诗书兴族、忠孝传家,母教养德、父教立行,起于科举、衰于乱世等四大共同特点,普遍形成了诗书兴族、耕读及忠孝传家的传统。分析、考察这些家族的发展轨迹和治乱兴衰对于当今文化传承、家风弘扬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母教子的故事开创了中国母教文化的先河,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育德、勉学、垂范等主要内容,培养了无数圣贤才俊,奠定了母教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中国传统母教的精髓要义包含立志、重德、明理、礼敬、谨慎、勤俭等教子追求,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不仅有助于孩子成人成才,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也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夫多妻制的根源在于父系氏族社会以来形成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为了家族的延续,为了确保血缘的纯正,传宗接代成了一夫多妻制"严肃神圣"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夫一妻多妾制,尤其是有权有钱的富贵人家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一夫一妻多妾制刺激了中国房中术的发达,这与男尊女卑文化关系密切,它造就了家族的勃兴和世家大族的出现,还导致了老夫少妻的传统文化,并与寡母教孤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宋代韩琦家族婚配时特别注重门第,同时又注重世代通婚、同年家族联姻以及与皇室联姻。通过这些婚姻关系,韩琦家族与其他家族结成了多边的姻亲网络并迅速渗透于社会上层,整个家族的兴旺期长达一百五六十年。婚姻关系对韩琦家族社会地位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4.
孟母教子故事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中,体现的是故事撰作者劝谏和教化的目的。随着《列女传》的流传和家教文化的普及,孟母逐渐从众多母仪典型中脱颖而出,成为母教典范。在历史变迁中,一些女性主动以孟母为模范,向孟母学习;另一些女性则因其教子成就被认定有孟母之范。从文化上看,孟母经历了从文化符号到家教世范的形象变迁。在当代,对孟母教子及其教育内涵应当在反思中继承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5.
小原国芳是日本近现代全人教育理论家,他十分关注女子教育,提出了系统的母教思想。文章对其母教思想做了介绍,并阐述了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梁帅  ;吕姝焱 《文教资料》2014,(31):152-154
明清戏曲,无论究其剧本创作,亦或舞台演出都以江浙为盛。明清之际河洛地区的戏曲创作在两千余年黄河文明的映照下虽如沧海一粟,但以王鑨、吕履恒为代表的豫籍作家也在戏曲创作中用力尤勤。王鑨不仅有模拟《牡丹亭·寻梦》一出的剧作《拟寻梦》,又有与《长生殿》篇幅相当的《秋虎丘》传世。其孙侄婿吕履恒更是继承了《双蝶梦》、《秋虎丘》的艺术手法,创作了《洛神庙》传奇。以王鑨、吕履恒为代表的孟津王氏与新安吕氏家族,堪称明清鼎革之际河南的名门望族,他们的戏曲创作为家族文学的多样性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成功与其母对他的精心培养有很大的关系,孟母为了孟子三迁其住所,为了教育孟子有恒心将快要织成的布斩断,为了实践自己对孟子所说的话不顾家庭经济的拮据为孟子买肉,加上孟子自身的努力,使孟子终于成为了"亚圣"。孟母教子的经验对于现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探讨家长在教育孩子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孩子成才的真正因素是自己,是内因,家长和外部环境只能起辅助作用,是外因。  相似文献   

18.
宋代韩琦家族的婚姻关系具有注重门第、世代通婚、同年家族联姻、与皇室联姻、政治联姻五大特征。 韩琦家族与宋代许多名门望族有婚姻关系,通过这些婚姻关系,韩琦家族与其他家族结成了多边的姻亲网络并迅速渗透于社会上层,对宋朝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科举制度臻于完善的明:青时期,新安吕氏以其颇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家庭教百而崛起为一个历明清两朝,盛达200余年的科举望族和文化世家。吕氏家族培养出了诸如吕维祺、吕兆琳等以文学政事通显的科宦族人迭25之多,吕氏子际或以科举入仕,或以文学、荫补得官,皆赖于良好的家族教育。其教育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文学和理学教育,一为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宋代诗人吕本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官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与李清照同时,其时受黄庭坚、李清照等人的影响。有《东莱先生集》、《紫微词》。《采桑子》是他诗词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