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言语生命的形成既是学生切身的体验、感知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精神创造、心灵成长的过程。它形成的复杂性造成了评价的模糊性。要评价学生的言语生命,就要从学生的言语感知、言语表现和言语创造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言语表现,以彰显学生的言语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言语生命意识不断被唤醒的过程。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从学生言语生命的动态变化中关注他们的情智落差,察觉言语冲动,捕捉言语天性,发现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细节,从而唤起言语生命的活力,营造丰富的语文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言语生命意识不断被唤醒的过程。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从学生言语生命的动态变化中关注他们的l『青智落差,察觉言语冲动,捕捉言语天性,发现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细节,从而唤起言语生命的活力,营造丰富的语文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语文是为学生立“本”的,而这个“本”就是“言语生命”。所谓言语生命,指的是通过言语而实现的生命的意蕴,或者说由生命生成的言语表现的生命意志、生命意义等。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生命对象和生命本身的体验、感悟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着力由语言文字引发、由语言文字贯穿,着意学生精神思想的需求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语文是为学生立“本“的,而这个“本“就是“言语生命“.所谓言语生命,指的是通过言语而实现的生命的意蕴,或者说由生命生成的言语表现的生命意志、生命意义等.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生命对象和生命本身的体验、感悟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着力由语言文字引发、由语言文字贯穿,着意学生精神思想的需求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巫惠群 《福建教育》2006,(12A):28-29
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的小练笔。既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作用,更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在写的过程中,精神生命不断得到新生,这些言语实践所带来的欣喜。令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论首先要确立的观念是:所有孩子都是言语天才。唯此,写作教学才有可能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写作上的最大发展。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是立足于顺应人的言语才情、开发人的言语潜能、唤醒人的言语觉悟的教学。它的出发点是人的言语潜质,言语潜质是言语动力生成的内在基础。写作教学是对言语天才的成全。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致力于帮助学生了解并建立人的生命活动和言语表现之间的紧密联系。说到底,是引领学生走向言语上的自我实现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9.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应然状态是自然本真的生命成长过程。契合学生言语生命发展的语文课堂,必然要体现合理的方向性和真与善的审美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这样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科学深邃的教学理解,离不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凸显,离不开高品质教学文本的选择。如此,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才能真正实现,母语教育才能真正立足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1.顺应言语生命欲求,培养言语个性人言语表现的需要——言语生命欲求,是潜伏在人的生命中的最本质、最活跃、最积极的动机之一。语文学科教育一旦被视为知识技能教育,必然会禁锢学生言语生命的自然需求——每一个儿童固有的言语天性。如果代表话语权威的教师从实用和世俗的人生目标出发,教学必然会吞没学生的言语天性。因此,应顺应言语生命的欲求,让每一个学生的言语生命个性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语言发展,以学得的方式为主,并呈现出鲜明的概括化、规则化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认知规律、归纳语用规则,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高效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凸显语言规则、依托言语图式、紧扣认知策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下的一些小学语文课堂里,因为教师的"伪提问""泛化要求"和教学方式的简单化运用,学生的言语需求和能力未能在第一时间被激活,致使学生言语生命的不"在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学生的言语天性和个性、潜能与才情,通过挖掘高质量的问题、探寻学生言语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适切选择教学方式并具体运用等途径,让学生的言语生命得到发展,从而使其在课堂里找到归属感与生长感。  相似文献   

13.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说:“每一个学生都是语文天才。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他们的言语天性与个性、潜能与才睛,让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从而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尊严感。”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语言精彩处停留,感受言语生命力,让学生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下的一些小学语文课堂里,因为教师的“伪提问”“泛化要求”和教学方式的简单化运用,学生的言语需求和能力未能在第一时间被激活,致使学生言语生命的不“在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学生的言语天性和个性、潜能与才情,通过挖掘高质量的问题、探寻学生言语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适切选择教学方式并具体运用等途径,让学生的言语生命得到发展,从而使其在课堂里找到归属感与生长感.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存在的家”。语文教育不应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还应指向人的生命本体的人性、人心、人格的养育,顺应人的言语本性,张扬人的言语天性,指向表现、创造、发展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因而,语文学习本质上应是学生生命的体验,是学生在一种存在论意义上去理解生命的内涵,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呼唤“生命形态的语文课堂”,希望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叶海云 《教育》2013,(21):44-45
文本是实现教师与学生生命对话的媒介,唯有教师正确解读文本才有生命对话的可能,才能使阅读教学成为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成为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的过程。然而,文学作品是一个充满未知和空白,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加以填补的未定结构。诚如伊塞尔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中指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  相似文献   

17.
中低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中低年级的作文教学应以呵护儿童本真言语的发展,保护儿童的言语天性为重要的准则。事实上,作文教学并不难,学生作文的过程应该是放飞思维的过程。一、在"百花采蜜"游戏中实现本真言语的原始积累没有大量有效的阅读作为保证,学生的习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真言语生命的发展也无从谈起。优美的语言就蕴藏在书本上、生活中、别人的语言里。学生必须通过有效的阅读与观察将它融入自身的语言体系中,成为自己随时可用的资源,为自己的言语生命奠定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用"采蜜"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优美的词句、精彩的语段,并将其摘录到自己的"采蜜本"上。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所采之"蜜"的阅读、鉴赏与共享。阅读与鉴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写作指导要通过解放言语表达的“天性”,激励言语表达的“个性”,提升言语表达的“灵性”,来唤醒学生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个性化写作指导不仅是着眼于写作技巧的训练,更是养护个性言语,提升审美情趣的实践,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形成为自身发展而写作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诗意心灵的保护。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对接现实生活,关注生命体验,基于儿童视角,引领学生逐步将自己的认识和生命底色彰显出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言语表达智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儿童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当学生通过想象赋予周围熟悉的事物以生命时,学生思维与情感的闸门也就打开了。习作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打开儿童言语的那扇门!如何打开儿童言语的那扇门呢?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