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舍伍德·安德森的<鸡蛋>细微地揭示出"人的异化"这个20世纪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在美国梦的驱使下,<鸡蛋>的主人公"父亲"成了一个异化人.圣经原型批评解读进一步探讨出"父亲"异化的根源:脱离伊甸园、让渡人对物质的权力、让渡丈夫和妻子的角色权.通过夫妻角色权的回归,"父亲"走上了人性回归的路途.  相似文献   

2.
比较奥斯卡·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丈夫>、<认真的重要性>四部喜剧,从人物、主题、语言、情节等角度分析、总结其共性特点,以期更好地解读它们,更好地解读王尔德.  相似文献   

3.
曾经觉得<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有点名不副实.<三国演义>有恢宏的历史,<水浒传>有热血的江湖,<红楼梦>有复杂的人性和与人性一样复杂的写作手段,而<西游记>就是很多个情节相似的故事连缀而已,不好看.后来才慢慢明白,<西游记>不仅仅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读出它的象征意义,它就会像桃花源的洞口一样豁然开朗,展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罪"与"兽性":《红字》与《蝇王》人性恶主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性的探讨是古今中外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关注的主题.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和英国小说家戈尔丁的<蝇王>都表达了关于人性恶的主题,指出"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此外,二者都使用了原罪的原型来揭示人性本恶,但他们对人性并不是完全悲观失望,都指出了人性中亦有善的一面,并且表达了抑恶扬善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边城>和<百合花>在叙述视角的应用方面各不相同.在人性美的诠释方面,<边城>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视角,其特点是叙述客观、有可信度,但文章的中心思想比较内隐;<百合花>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其特点是叙述生动而真实,但带有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6.
重温90年代经典,感悟生命,品味人性,<白鹿原>奏响了一首生命的悲歌.本文从人性的角度,主要对出现在<白鹿原>里的田小娥、白孝文两位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试图对<白鹿原>的解读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对《寒夜》中汪母心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一部转折性的代表作品.作品对人生世相的揭示,对人性的悲剧与困境的深刻探寻,启发着读者对人物命运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汪母"恋子"心理的分析,来探寻<寒夜>中汪家悲剧背后人性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二战后出现的战争文学中,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1948)被美国学术界认为是二战后最著名的战争小说之一.小说选择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战争的表象探讨了人性和社会的深层问题,通过对军事细节和战争性质的关注,焕发了人们对人性自身的觉悟和思考,从而使人性的真实状态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本文以这部小说中的人性的特点入手,通过对人性的描写和裸文化意象的运用来探讨战争和人性的纠结关系.  相似文献   

9.
法国作家西戈的小说<蓝月亮>,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了现代司法制度的邪恶,批判了死刑判决对人性的摧残,指出它是种族歧视的工具.<蓝月亮>是一部社会内涵和人性内涵丰富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藏獒>与<狼图腾>在描写狼和獒时,都在极力宣扬、呼唤人性中渐远渐逝的东西,都在努力填补人性中的空白,探讨人性弱点这个沉重的话题,这与八十年代末的寻根文学遥相呼应.此外,二者还不约而同地揭示出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生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从行文结构、人物刻画特点、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乡村--城市--乡村的行文线索预示着人性由善良单纯到堕落腐化再到善良单纯的回归.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设计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实,人性的善恶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幽默的语言加上作者第一人称适时的评论是对人性隐性的一面更加深刻的披露.  相似文献   

12.
<飘>的思想基调是对历史进步的反动吗?<飘>是以探究人性为前提的,而且发露人性的最佳时刻是文明转型时期.虽然表现了人物对北佬的不满和对往昔奴隶主生活的惋惜,但那是生活的真实态.重要的是,米切尔借助思嘉、瑞德在资本主义文明中穷形尽相的描写,表现了对新文明的认同和它代替奴隶制文明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边城>和<围城>在人文景象、爱情观念、生命意识三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边城>描绘的是一个乡土乌托邦、优美的爱情观和供奉人性的道德乌托邦,它是以营造"乌托邦"式的边城来呵护人性,以"美"的意象来供奉"善"人性,<围城>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混沌大都市、世俗的婚姻观念和亵渎人生的"围城"世界,它以"恶托邦"形式来考问人性,以"恶"的形式呼唤人性"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及<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进行比较,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封建主义社会所谓的文明对爱情、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5.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一般不重描绘而意在挖掘,疏于叙述而工于点化,运用幽默、夸张、讽刺等手法将其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表现在平凡而简单的日常生活琐事之中,让读者在嬉笑声中品味出苦涩.<鼻>这篇小说作者将犀利的笔锋直接刺向人类普遍存在的深层心理,探讨人类自我意识的定位,揭示人性中的虚伪和自私.本文即通过探讨"鼻子"在作品中的深层内涵,分析<鼻>中主人公和看客的心理来解读芥川对人性"恶"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6.
小说<老古玩店>贯穿着"逃离"主题,老吐伦特和孙女祖孙的被迫逃离不仅只是逃离工业革命中的伦敦,更是逃离人性中的欲望.它反映了作者对工业文明的控诉,对人性中欲望的批判与对处于社会底层人们悲惨命运的同情.  相似文献   

17.
试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视角分析<推销员之死>和<长日入夜行>中母亲形象,通过丈夫、母亲本身和儿子的视角来分析母亲独特的感情体验以及各种境遇下母亲形象的异化.  相似文献   

18.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在其小说<杜子春>和<罗生门>中,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着薄情寡义和自私利己的世界.以两个作品的主人公作为载体展现了作家对这个世界的人与事的看法以及其独到的人性哲学和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19.
被<时代>周刊评为"英国同时代作家中最富有想象力的小说家"伊恩·班克斯在其1984年出版的处女作<捕蜂器>里以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灰色的幽默塑造了性格孤僻、性情冷漠、怪异的父子二人.通过对人性异化的父子的描写,揭示了在父权制度下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我的尖锐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和扭曲变态,反映了作家反对人性异化、追求人性复归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20.
<圣经>中的<路得记>记录了一个温馨感人的爱的故事,通过路得、拿俄米及波阿斯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中流露出醇挚与质朴的情感.描绘出信仰的执着与伦理的定位,提升了人性的品质与道德的水准,显出人性的光辉与人格的芬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