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林 《传媒》2005,(6):40-40
在新闻报道中,事故报道也必不可少.当新闻记者特别是驻地记者见到或听到当地发生诸如火灾、交通、矿难事故时,有责任把它报道出去.报道事故的目的是为了相关部门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同时也是为了以正视听,防止以讹传讹.因此,记者在对事故的报道中,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要夸大、不要渲染,更不要道听途说,否则就会造成不良影响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何立 《新闻实践》2010,(10):69-71
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交通事故报道由于缺少理念的突破和方法的创新,事故报道的碎片化、格式化现象严重。最惯常的交通事故的报道往往是这样的: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未造成(或造成)人员伤亡。记者赶到现场时,现场一片狼藉(一段现场的描述之后)——记者采访了事故当事人和目击者,他们描述了事发经过。  相似文献   

3.
今年夏季,撞车、沉船、瓦斯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发生了,记者在报道时应实事求是,不应渲染,也不应掩盖,更不应在事故报道中玩弄文字游戏,否则不利于吸取教训,不利于改进工作。在事故报道中有以下三种不得体之处。其一,关于“领导重视”。有的记者在写报道时,总喜欢用一种老套子,不管什么内容,总是写“领导重视、措施有力”等等。在事故报道中,有的记者也忘不了“领导重视”一词。诸如领导亲临现场,领导连夜赶到,领导亲自部署云云。在自己领导的辖区内发生了重大事故,死了那么多人,是当地领导管理上的失职和失察行为,应…  相似文献   

4.
据最新调查显示,新闻记者已位居十大危险行业的第三位,仅次于矿工和警察,记者已成为高风险的职业。2003年,记者被打的消息不绝于耳——央视记者采访污染企业被打;新华社记者采访煤矿事故被打;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征地纠纷被抓抢等等,不胜枚举。因此有人曾戏言2003年是“记者被打年”。  相似文献   

5.
盐亿 《新闻三昧》2005,(9):32-32
《中华新闻报》8月24日刊载评论《记者发矿难财是奇耻大辱》。评论说,7月51日.河南汝州市一煤矿突发透水事故。8月15日,得知这一信息的记者纷纷来到汝州市,向当地政府“领工资”(当地政府花钱消灾,给记者发“封口费”),共有100多家媒体、480人领走了20万元。评论说,这些年来,确实有一些记者背信弃义,不仅将自己的责任置之脑后,更甚者“靠山吃山”.将自己的身份当成了谋私敛财的本钱,成了不光彩的受贿者或敲诈者。  相似文献   

6.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00年一年中,全国就曾经连续发生过:沈阳“白玫瑰”美容保健公司非法拘禁《焦点访谈》记者事件;济南记者被保安殴打事件;东莞塌楼事故记者采访被群殴相机被抢事件;南方都市报记者被打事件;山西煤矿爆炸记者采访被殴失踪事件;3家媒体记者采访江门事故遭围攻殴打事件;深圳记者被打摄像机被砸事件;上海两记者厦门遭殴打事件;衡南暴力殴打记者事件;广州《羊城晚报》记者被恐吓、追打事件;质量万里行记者西安遭暴力事件;南京围殴记者事件……在以上列举的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分采访对象在面对记者时…  相似文献   

7.
这是平常的一天——2009年7月15日,对于每天面对大量或好或坏或悲或喜新闻的《京华时报》的编辑们来说,并没有多么的不同。只是当天北京周边的津晋高速公路发生桥梁垮塌事故造成车辆和人员伤亡的消息得到证实后,围绕派什么样的记者去采访,引起了一番争议。图片部门首先提出了采访建议,但流媒体记者去不去?最后,一辆采访车载着一名摄影记者、一名流媒体记者以及两名文字记者,迅速赶往出事地点,从各自需要出发进行不同角度的采访,最终在报纸和网站上发出静态照片、视频新闻以及文字报道。  相似文献   

8.
发生辅路塌陷事故的京广桥,经过紧张抢修,2月16日凌晨已全线恢复通行。因事故绕行的22条公交线路昨天也全都恢复正常运行。在京广桥辅路塌陷事故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透明、抢险快速有效,市民积极配合,为现代化首都如何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提供了有益启示。请听新闻广播记者前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系列记者被打事件见诸媒体,新闻记者已经成为高危人群之一。单位或个人为了阻碍记者和群众的视线,防止不正当行为在媒体上曝光,不惜采取暴力手段,以维护局部或个人私利,这严重阻碍了记者的采访权、舆论监督权和受众的知情权,记者维权问题日益突出。去年,记者被打事件更为频繁,有许多专家认为去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20日,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干河村的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一起死亡矿工责任事故。事故发生后,9月24日、25日仅两天时间,以记者名义前往霍宝干河煤矿的成分复杂人员就有23家"媒体"的28人。这二三十个人中,只有少数是记者或新闻单位工作人员,多数是假冒新闻单位的人员。这些人到该矿干什么去啦?据反映:都是打着采访这起事故的旗号,前去领"封口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