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茶山号子是独具特色的一种劳动号子。它起源与于湖南辰溪县,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当地人民在挖茶山时唱的劳动号子歌逐渐发展成茶山号子,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激扬向上的音乐以鼓舞,人民跟着节奏一起劳作唱歌,调整休息。茶山号子歌,气势汹涌澎湃、意境深远辽阔。本文从茶山号子的节奏、旋律、腔调、演唱方法、唱词特点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茶山号子与其他乐器的差异以及独有的特点,茶山号子的演绎风格也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味道,音色高昂尖锐,是我们中华民族乐器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2.
四川号子是我国民歌中独特的音乐形式,其创作和演唱汇聚了四川地区的人文特色。《古老的歌》作为四川号子中川江号子的代表作品,不仅呈现了巴渝地区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承载了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主要对四川号子的形成背景、概述进行了总结,并以《古老的歌》为例,分别从背景特征、歌词特征、旋律节奏特征及情感特征四方面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概括,旨在更好地推广和传承四川号子。  相似文献   

3.
覃晓宁 《广西教育》2011,(33):104-105
广西金秀大瑶山茶山瑶民歌香哩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表现在:曲调优美,旋律悠扬,清丽动听;歌词朴实自然,善于比喻,用本民族语言演唱,无韵而有韵。  相似文献   

4.
四川号子是我国民歌中独特的音乐形式,其创作 和演唱汇聚了四川地区的人文特色。《古老的歌》作为四川号子 中川江号子的代表作品,不仅呈现了巴渝地区的精神风貌,同 时也承载了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一蓬艳丽的民族之花--仫佬族民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仫佬族民歌形式多样,句式、字数歌近百种形式。通过比较得出仫佬族民歌具有秦汉及宋元时期的文化特征。并说明了仫佬族为什么不用母语演唱民歌而用汉语方言土拐话演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歌姆》是在瑶族地区流传比较悠久的一首瑶族民歌,而无伴奏混声合唱《歌姆》则根据《歌姆》原生态旋律改编成的,从瑶族民歌音调中汲取元素进行创新改编,无论从演唱形式、表演方式还是从它的曲式、声部分配、节拍节奏、衬词等方面的艺术特征,都体现了这首充满新意的民歌合唱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7.
南朝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促成了西曲歌的繁盛,随着社会的变化,西曲歌也随之衍化与变异。但无论如何衍变,它始终保持其基本音乐艺术特质而继续流传,直至当代荆楚民歌,其中仍然具有它的艺术品格。当我们将西曲歌中的“和声”与“送声”与当代荆楚地域流行的“五句子”与“穿句子”的歌唱形式进行比较时,不难发现二者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和声衬词以当地人们习惯性的语气助词为主。这种民歌表演形式,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其领和相间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西曲歌和“五句子”、“穿句子’’都继承了古荆楚民歌的遗传因子,共同传承着荆楚民歌体制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8.
玉树民歌主要有山歌、劳动歌、情卦歌、酒歌。本文从内容、结构、旋律等方面对这几类民歌进行了论述,并对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方式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轻轻推开一扇窗》是一首现代的中国艺术歌由,最开始是运用民族唱法演唱,在新的观念下,运用了民歌羹唱的演绎方法来演唱,本文就是针对民歌莫唱来分析和理解《轻轻推开一扇窗》这首歌曲的。这首歌曲线条柔和,感情丰富,由浅入深的将歌由情赢带八人心,这首作品也成为了声乐演唱中对情感把握和演唱技巧历练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川江号子是船工在奔腾的川江上航行时传唱的民歌。本文从川江号子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对船工演唱号子时的内心情感作了心理分析,旨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1.
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之魂。它浩如烟海,以自己别具地域特色的演唱风格,传承着西北人的生活习俗和民族精神,形成了壮阔而寂寥的地域美,也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文章拟从旋律、节奏、调式、唱法等方面不同层次地剖析这一特定区域的民歌,对其独特的演唱特征作一番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态度应该是继承与发展,而对发展中的民歌演唱风格问题则成为当前民歌演唱传承中要突出解决的问题。了解中国民歌的特征下的唱腔风格,理解民歌作品的风格与歌唱声音风格的关系,培养歌唱者能演唱多风格民歌的能力.努力做到演唱风格与歌曲风格的统一,才能做到民歌演唱风格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衬词是民歌构成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结构要素之一,在巢湖民歌中衬词的运用比较普遍。民歌衬词反映出巢湖人的日常语言习惯,同样也是歌唱艺术在生活中的一种具体反映和表现。歌曲演唱中衬词的不同含义,彰显出巢湖的地域风情,有助于巢湖民歌的演唱方法更加多变。民歌衬词的独特内涵,决定了作曲者和演唱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歌唱技巧和审美价值。对巢湖民歌衬词的功能以及运用的研究,有助于对巢湖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创作方法的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唱腔风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唱腔深受客家人民的喜爱,本文试从客家山歌的运腔、装饰音腔、衬词运用等方面入手,结合两位民歌手的演唱特点,探讨粤东北客家山歌的唱腔风格.  相似文献   

15.
作为河北民歌的一部分,沧州夯歌是沧州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简练传神的白描手法,铺张排比的铺陈,形象生动的比兴和广泛运用的夸张、拟人等其他表现方式。正是由于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方式,沧州夯歌才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广大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歌文化。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其民歌具有不同美学特征和审美意义。中国"原生态"民歌的美是多元性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本文尝试性地解析了中国"原生态"民歌在题材内容和演唱方法上所蕴含的美。  相似文献   

17.
江西兴国山歌的歌唱艺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挖掘、借鉴民族民间歌唱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科学经验是声乐艺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江西兴国山歌为研究对象,从它的音乐特点、歌唱法及歌唱审美等层面进行研究,探讨兴国山歌唱方法上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演唱中有七个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弄清这七大问题中的有关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内部联系,是迈向民族声乐的教学和演唱的一条成功的大道.反之.如果不能弄清这些基本问题,学习民族声乐就会寸步难行,甚至产生各种嗓音疾病.这七大基本问题分别是:一、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歌唱的气息,二、民族声乐演唱的标尺--共鸣,三、民族声乐演唱的关键--打开喉咙,四、民族声乐演唱的核心--咬字吐字,五、民族声乐演唱的难点--真假声结合,六、民族声乐演唱的目的一声情并茂,七、民族声乐演唱的必然阶段--字声结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民族唱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演唱方法,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搞好民族唱法的教学,本文从对美声唱法的借鉴、歌唱的咬字吐字、作品的演唱风格、演唱曲目的选择等方面谈了有关民族唱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它独特的艺术风格要求在演唱中要有独特的技巧。掌握好发音、腔韵、装饰音和衬词等方面的特点和运用技巧,是演唱客家山歌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才能在演唱中既保持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又不断为客家山歌的科学演唱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