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广泛应用于外语阅读与听力理解的图式理论,试图将图式理论运用于忠实度这一口译质量重要标准的评估上。简要介绍图式理论及其与口译质量评估关系之后,提出了基于图式理论的口译忠实度评估原则及口译忠实度综合评估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语篇分析及政论语篇的特点,界定了交替传译中的忠实度标准,继而以"忠实"为标准从文化载体、信息单位、语言结构等角度初步进行了政论语篇在交替传译中的口译质量忠实度评估.  相似文献   

3.
陈丽君 《考试周刊》2012,(42):29-31
忠实是衡量口译质量的重要标准。基于释意理论,本文指出口译忠实体现在译文完整全面呈现原文信息内容,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且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上。结合实例,本文从译文信息、译文语言表达两方面对口译忠实进行分析,为口译忠实的评估提供一个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4.
任静 《海外英语》2015,(1):161-163
该文以吴新祥、范守义提出的"定量定性方法"(吴新祥,1985:18-19)为基础,结合徐盛桓的译文评估数量模型(徐盛桓,1987:91-95),并根据译文对原文的"隶属度"(杨自俭、刘学云,1994:446),从词义忠实度、意象传达度、结构优美度和行文流畅度四个方面评价《如梦令》的六种译文。此外,根据诗歌的特点和评价需求,相应地对四个方面赋以不同的权值。该文主要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对六种译文进行比较研究,将评价结果数据化,从而利用较为客观的评价体系选出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翻译中,译文对原作的忠实度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本文从符号学的观点探讨了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口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口译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译文质量的好坏也经常被人们讨论和研究。本文通过看口译直播视频,搜集相关资料,对译文进行分析,尝试说明口译的准确性和忠实性。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源文只是形成译文的众多因素中的一种,该理论对口译教学的启发在于,口译教学应该摒弃依赖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方法,转而在课堂上模拟出各种口译情景,为形成译文提供除文本以外的其他积极因素。实践证明,这种情景口译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中国,口译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口译员的从业队伍也日益壮大。然而纵观整个口译市场,口译员的素质和译文质量着实令人担忧,培养高素质的口译人才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角度探讨了口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口译专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多模态口译教学对视频素材的恰当运用。文章利用眼动仪探究受试在视频字幕模态和无字幕模态条件下认知负荷的变化及其与译文质量的关系。邀请40名受试无笔记交传TED视频。实验证实视频的字幕模态在口译输入时会对受试认知负荷产生影响,字幕模态输入降低受试认知负荷,提升译文表达的流畅性,译文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文体具有各自的语言特征,在语言、词汇、修辞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口译不同文体的文章时,首先要分析掌握其特点,并且在译文中体现出来.本文从新闻英语的文体特点入手,具体阐述其在语言风格、词汇、语法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探讨不同的口译方法和策略,以解决新闻口译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者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文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过程中,"忠实"与"创作"并不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主要体现在"理解"与"表达"、"忠实"与"通顺"、"直译"与"意译"这几对关系中。本文主要论述上述几对关系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忠实"与"创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口译过程中经常碰到的几个具体问题,诸如语调、长句及数字的翻译、错误的补救等等,阐述了商务口译中应采取的策略和技巧,指出了如何在忠实于原话的基础上实现精练的表达,如何提高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14.
根据解释学的观点,翻译的实质就是解释.本文从解释学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入手,试图探讨解释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照译者主体性,改写理论,文化冲击以及忠实标准等问题,对翻译的本质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典籍翻译译者主体性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籍翻译的性质决定了典籍翻译须经过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阶段。在语内翻译阶段,译者的诠释受制于汉语诠释传统——训诂学,其主体性是有限的;在语际翻译阶段,译者的诠释体现出强烈的为我性,其主体性表现为目的性、历史忠实性和选择性。两类译者主体相互交往之特性体现在对典籍原文本理解的共识性。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标准一直是翻译研究中的热门话题.译界普遍认同译作应忠实原文.但不同的理论对忠实内涵的理解却有差别.从翻译各个流派坚持的忠实原则来看,忠实观存在多元化、多维度、动态的特性.采用异化还是归化策略或是兼而有之要看以何种忠实为前提.归化与异化并不矛盾,它们互补共生,为不同的忠实而服务.  相似文献   

17.
宁泉 《培训与研究》2002,19(3):96-97
翻译理论的发展表明,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是跨化交际活动,其中译的主体性逐渐为译界所瞩目。本从学翻译的视角出发,阐述了译的主体性在本阐释中的地位,同时又探讨了译主体性的限度,以求最大限度达到学翻译的忠实。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One major aim of international large-scale assessments (ILSAs) is to monitor changes in student performance over time. To accomplish this task, a set of common items is repeatedly administered in each assessment and linking methods are used to align the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t assessments on a common scale. The present article introduces a framework for discussing linking errors in ILSAs, in which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linking errors are distinguished (country-by-item interaction, assessment-by-item interaction and country-by-assessment-by-item interaction).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linking errors are used to analytically derive standard errors for national trend estimates. In a simulation study, the proposed standard error formula outperforms the method that is used in PISA. In addition, the PISA 2006 and 2009 reading data are used to illustrate how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ional trend estimates can change when different procedures are applied to calculate standard errors.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评析一首名诗的汉译引出对翻译本质的讨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接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信”、“达”、“雅”作出新的阐释,提出以“信”、“达”、“明”取代“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此外,文章也试图廓清如何把握“异化”和“归化”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