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练习,现在统称“小作文”。教师要根据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阅读教学的要求,周密地安排几次必要的片断练习。一、指导写景物《梅雨潭》这篇课文,具体地写出了“亭”“瀑”“潭”及其周围的景色幽美。这篇课文教后,我亲自带学生观察小溪。站在高处,观看蜿蜒曲折的溪流,两岸碧绿的田野。着重指导学生观察景物的形状、姿态和颜色。又领学生站在溪边,观看倒映在水中的蓝天浮云,活灵灵的游鱼,洗澡的孩子和洗衣洗菜的女人。观察结束后,我出了《家乡的小溪》的题目,让学生仿照《梅雨潭》课文,按照自己观察的顺序逐一写出,结果内容很具体。  相似文献   

2.
了解叠字的效果。运用叠字,可以加强语意,如《绿》中“微微”的云,“深深”的梅雨潭,突出了云的轻而薄,写出了梅雨潭的幽深。运用叠字,可以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如《绿》中描摹梅雨潭的水声用“花花花花”,《荷塘月色》中写“蓊蓊郁郁”的树。 _了解特殊的比喻形式在写景中的作用。运用比喻,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所写景物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3.
小语五年制第八册第2课《梅雨潭》,节选自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较之原文,显得更精粹、凝炼,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佳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品味赏析,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点面结合比例匀称景物入文往往形成一个画面,丰富的画面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景物集合而成的。点和面的关系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点才有面。写景就要由点及面,才能形成整幅的自然画卷。同时,画面要讲究比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遵循文学研究会所主张的写实主义的创作法则,十分强调对客观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深入的体味。他以诗人的眼睛去观察自然景物,总是独辟蹊径,发掘出景物的"新意"。他凭自己敏锐的感觉,捕捉住景物极其细微的变化,写景状物的笔墨多姿多彩神韵生动,运用多种手法去创造生动的意境。想象神奇,比拟生动.朱自清写景力求创新,要写自己"独得的秘密"和"新异的滋味",探究出景物细端末节的千差万殊.正是在这千差万殊里突破一般经验的感觉而产生出神奇想象,生动比拟的新颖写法.山水游记写瀑布者很多,有关梅雨潭描写的诗篇,前人也多属意于此。如永嘉学派的陈  相似文献   

5.
教学语文八册2课《梅雨潭》这篇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必须从图到文,教给观察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看图、讲图。指导学生观察《梅雨潭》画图,可以这样提问:1.这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我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尝试,指导学生实地观察,写出了较好的写景文章 一、实地指导观察,找出景物特点.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景物也是如此,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要写好写景文章,必须找出景物的特点.为了写好《登轿子顶山》和《游竹海》这两篇写景文章,我作前实地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指导,有的放矢地作了精心的取材.  相似文献   

7.
《梅雨潭》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朱自清写的是浙江省温州地区瑞安县境内的一个风景点——梅雨潭的情景。那里山水相照,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宛如仙境,故有“仙岩”之称。全文生动活泼,结构严紧,比喻精妙,语句洗练。特别是融景入情,意境幽美。教学时,如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弄清梅雨亭、梅雨潭、梅雨潭的位置,了解“亭”、“瀑”、“潭”的关系,领略梅雨潭及其周围幽美的景色,把学生带进幽美的意境,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关键。一、观看亭子的“险”教学一开始,指导学生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以“亭”为观察点,按照“亭→瀑→潭”的观察顺序,写了亭、潭、瀑各自的位置及相互间的关系;写了作者怎样从上而下观察和描写瀑布的。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看亭子,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作者  相似文献   

8.
这篇散文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美妙,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抑郁忧伤之情。散文中作者十分重视围绕这一中心选景,使景物非常突出、集中。而文章题目是“小石潭记”,文中就紧紧围绕“潭”字选景,文中“潭”字共出现四次,都是为写景服务。为此,我们应抓住“潭”字,围绕“潭”字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手段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教学设备,让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多方面、全方位感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1从培养观察素质着手,训练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小学课文《梅雨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教学时,先…  相似文献   

10.
写景,一般指描写春夏秋冬、风云雨雪、山水楼塔、日月星辰等景物。写景,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爱美情趣,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小语五年制课本从第五册至第九册每册安排了一篇写景作文。可见,描写景物是小学作文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怎么指导呢 ?我认为应抓住“三要”。  一、训练——有重点。  写景作文指导要在全面要求的基础上突出训练重点,抓住重点训练不放,才能提高训练实效。如果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什么都指导,结果等于什么也没有指导,这五篇写景作文表面上…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四年朱自清先生任教于浙江温州,以那里优美的山水风景为题材写了一组散文,名叫《温州的踪迹》。《绿》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描写了温州附近梅雨潭的风光。这是一篇把诗的抒情浓厚、画的境界优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熔于一炉的写景佳作。任何事物都有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风景也是这样。为了把某处风景准确、清晰地告诉读者,就必须抓准风景的特点来写。《绿》这一篇写梅雨潭就是如此。作者通过自  相似文献   

12.
《梅雨潭》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首先要让学生对整个画面有一个总的印象,开始观察的顺序可以从上到下:瀑-→亭-→潭.然后再启发学生设想自己坐在梅雨亭里进行观察.观察的顺序可以这样安排: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教学提示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写景散文.教材的"单元教学要点"提出了两点:1.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2.体会描写的作用.(一)根据本单元所提供的几篇范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表现出所写景物的特征.例如《春》,抓住了春草旺盛,春花灿烂,春风和暖,春雨细柔的特点,进而描绘了春天生气勃勃而又多姿多彩的景象.要抓住景物特点,首先要学会观察.观察细致是写出特点、写好景物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了四篇写景的课文后,要在介绍自己家乡景物的口语交际基础上,进行写一处景物的习作训练,要求能“写出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来写、表达出热爱家乡景物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每篇写景文章的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同时按照写景文章的教学顺序,首先让学生明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观察顺序,了解后通过让学生读句子,展开想象,展现具体的、生动的景物,从而感受景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邵露葵 《黑河教育》2014,(11):70-70
正教材分析这次习作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把看到的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四篇写景的文章,已对写景的要求有所了解,课前通过观察景物,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受,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出来。教学重、难点:恰当的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是一篇值得推崇和借鉴的写景名篇。全篇仅一千余字,构思精巧,描写细致,情景交融,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读来使人如临其境,美不胜收。其中的第三节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以奇异的感觉,大胆的联想,写出了“梅雨潭的绿”的美。文章第三节开头写作者为梅雨潭的闪闪绿色所吸引,循踪探索那“离合的神光”。站在汪汪一碧的潭边,“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瀑布虽在“襟袖之间”,但他的心中“已没有瀑布”,足见梅雨潭的绿比瀑布更美,更使人心驰神往。这  相似文献   

18.
《梅雨潭》是一篇看图学文。图与文紧密配合,表现了梅雨潭景点特有意境。课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是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游记。学习这篇看图学文,宜从看图入手,让学生形成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没有简单的停留在一般的观察上,而是创设情境,采用饶有趣味的“画中游”的形式,让学生“心入”画中,获得感受。首先,我挂出梅雨潭的彩图,启发学生设想自己进入画中的梅雨亭,一边观赏,一边谈感受。为此,我作了这样四步引导: 1.同学们,前面就是梅雨亭。让我们进去休息一下。现在,你们坐在这个亭子里感觉怎样? (“这里真美”;“真幽静”;“真凉爽,舒服极了”) 2.请看一看正对面是什么?(瀑布)瀑布从上面冲下来,开始是什么样儿?流到下面,受到岩石阻隔,又变  相似文献   

19.
平时学生很怕写写景类的文章,教师也怕指导这类的文章,即便是名师们也不愿意涉足这个领域。究其原因是没有以学生细致的观察作前提。写景类文章的前提是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因为写景就是要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抒发思想感情。观察时,只有抓住了景物特征,写作时才能具体,才能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名作,可以此为契机教会学生写景。写景的关键是抓住景物特征。景物特征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才会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