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光电子产业存在"多技术融合",创新网络节点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中国光电子产业创新存在整体技术弱势和局部技术优势。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并非光电子产业创新的核心节点。上海市光电子产业存在资本输入、本地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引导等创新网络雏形,但核心节点结网能力较低、结网意愿不足,核心节点创新能力低。中国光电子产业和科研缺乏各级政府的专业化支持。应鼓励专业中介组织发挥桥梁作用,提升创新网络氛围。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中国-东盟增强区域整体创新实力和实现高质量合作发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东盟国家合著论文,结合中国和东盟国家相关经济地理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网络格局演化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东盟各国创新联系日益密切,但创新协同规模较不平衡、创新协同质量差距较大,其中中国和新加坡为核心节点;创新网络格局由"双核+多节点"向多核演变,日趋完善;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水平和语言差异与创新合作的可能性和规模水平呈显著反向关系,且技术临近性表现为节点国家间"强弱结合"状态,而地理距离并未成为阻碍国家间创新联系的显著因素.根据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网络持续完善,提出健全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合作机制、扩展跨境区域创新合作渠道、完善跨境区域创新配套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兴技术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技术合作创新成为规避创新风险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为探索新兴技术合作创新网络及其演化路径,本文采用中国LED照明技术2004-2015年的专利数据,依据共同专利权人信息,识别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创新关系,分阶段构建合作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合作创新网络演化过程及其各阶段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合作创新网络规模的扩大和较低的密度为知识的转移和扩散提供较好条件,网络结构整体呈现小世界性向无标度网络演化的特征;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整个创新网络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屹  曹铮 《科研管理》2023,(3):43-55
以2006—2020年京津冀区域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为样本,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协同创新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对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进行必要性检验与充分性检验,构建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模型研究五个邻近维度对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各节点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最大节点在三个阶段内吸收资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其他节点无明显变化,协同创新网络满足以北京市为核心的小世界特征,北京和天津分别占据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中第一、第二核心位置,协同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在网络中地位、控制能力和自主性方面呈现不同梯度且十年间均有所提高,网络由核心节点为主转变为多节点协同发展的态势;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余邻近维度均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和地理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影响的显著程度逐阶段降低,技术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显著程度呈现出倒U型态势,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核心节点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的四川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以色列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也是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在电子信息、农业、水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技术全球领先。本文梳理了以色列的科技创新情况,川以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深化川以科技创新合作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十四五"是中国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关键五年,必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战略决策,其重点任务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中,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核心重点。"十四五"应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核心是加强科技与教育的互动协同。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融入创新合作网络是中国各省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省际之间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发表的论文合作数,构建中国省际创新合作网络,描绘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深入分析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创新合作网络结构逐渐复杂化、均衡化,省际创新合作网络中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不断丰富,在网络中重要节点省份逐渐增多,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网络结构不断优化。多维邻近性检验显示网络邻近性、产业邻近性是影响创新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地理邻近性、经济邻近性影响较小,网络邻近性可以通过调节地理邻近性、经济邻近性影响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武汉市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按产业集群内企业发生的技术供给与需求联系构建网络。网络嵌入性表征网络的整体功能和企业位置及其对信息的控制优势,与创新绩效密切相关。因此,以节点度、中心度和结构洞作为结构嵌入指标,实证分析不同维度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接近中心度对集群企业创新产品收入贡献存在负向影响,结构洞数量与创新绩效无关。结合网络结构特征和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大力支持处于"中介连接"地位的专业平台型企业的建设;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实验室经济;适当减缓对于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1985-2018年合作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分析其专利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企业在专利合作网络中占主导地位,但网络整体松散、合作不够紧密,网络的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较为明显,其中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重要节点把握着技术合作的大方向;网络规模持续增长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网络节点呈现阶段性变化,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的核心位置最为稳定,辽宁、陕西、江苏的核心地位上升明显,特别是陕西.根据结论,提出政府对具有桥梁作用的机构加以引导或提供政策扶持,以核心节点为重点突破口引导和调整重要节点的合作行为并提升弱势主体的合作参与度,集中资源重点培育高品质航空装备制造核心区,以及鼓励机构跨区域合作、合理配置各区域创新资源等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区域间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及演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重新提出了"探索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以期"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对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完善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群式国家创新体系.最后,从战略群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演进,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45-1756
科技创新中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撑,以及创新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相互促进。中国在面向未来发展征程中,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网络体系,形成能够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国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促进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地方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和建设各种科技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以企业为创新活动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2.
余秀江  胡冬生  何新闻  王宣喻 《软科学》2010,24(8):11-16,20
运用SVAR技术建立SVAR⑶模型,探讨我国技术创新、R&D、科研人员和"市场换技术"制度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研究发现:除了R&D、科研人员之外,"FDI制度"是影响我国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资源。短期内"FDI制度"通过市场替代机制改变了R&D、科研人员投入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内资企业偏好引进技术的短期行为,抑制了自主创新,但长期内"FDI制度"带来的外资竞争和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R&D两者互为因果、自我加强,科研成果对科研人员的反向激励和拉动作用不明显,"FDI制度"促进了R&D投入;技术创新的规模报酬递减,R&D是技术创新持续增长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联盟是合作创新的重要载体,现有研究证实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网络特质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作用,但相关作用机理并未得到深入研究。联盟网络究竟是如何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作为联盟成员的企业又该如何利用好联盟的力量提升绩效?文章提炼了联盟能力为中介变量,并分别探究联盟网络特质及企业创新绩效与其关系机理。同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并构建关系模型。最后,为企业如何借助联盟能力提升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选取我国上市医药制造企业专利合作数据,利用专利共同申请人构建企业专利合作网络,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专利自我中心合作网络的特征指标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中心网络规模、关系频率、结构洞均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我中心网络密度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探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新型研发机构开放式创新模式,形成多元化创新资源网络,为社会创新管理及其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文章基于SNM理论,从新型研发机构与社会网络交互的角度出发,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开放式创新实践与创新机理、创新主体及不同程度创新模式的特征这5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强调多元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为新型研发机构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创新环境,同时通过对比不同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发现多主体参与的完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能实现创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知识交换是维系、协调技术创新网络(TIN)顺畅运转的核心要素,其路径构成及运行策略直接影响创新资源的配置及整合。从运行环境、个体行为、构成元素、交换规则等阐述知识交换路径的典型特征,提出互补-双边模式,模块化-多边模式及跨平台-混合模式三种路径的结构类型、群体定位及应用范围,进而揭示开放式知识交换路径的识别方法。采用Kalman-Filter模拟知识交换的全过程,给出状态转化的应用条件、识别规则及运行规律。利用MATLAB仿真及实证研究,验证路径识别模型的网络效应与TIN实际运行的吻合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开放式知识网络的管理对策。实证结果表明,知识交换路径的运作效率及质量,有助于推进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及增值,提升TIN生态圈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内热议的话题。创新从创新系统中涌现的现象引起政府对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视。经过对发达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和演化过程的分析。研究认为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已从单纯的激励创新向激励创新主体间的互动转变。我国创新战略的实施需要从科技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网络和技术预见四个方面对政府管理予以创新。促进创新系统内创新要素的流动。  相似文献   

18.
在产业集群和持续创新理论框架下,以五个国外典型集群为研究对象,采取多案例研究方法,对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研究其持续创新网络的主要成员、网络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并得出若干针对地方政府促进我国生物技术园区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英国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及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伟 《科技与管理》2007,9(3):117-119
英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认为,创新是一个包括许多部分的复杂的循环过程,在这个创新循环中只注重一个方面的政策必将失败。因此,英国政府力图从思想的产生与获得开始、经过知识转移和消化,到最后的公众对新技术的信心和消费者市场,构建一个立体型的创新网络。分析了英国政府的立体型创新网络,提出了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普罗米修斯》2012,30(1):83-9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novative activities, clustering and regional interaction of a group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firm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Melbourne. In order to make an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potential among the firms, a written questionnaire was sent to the selected firms. The focal point of the analysis lay in determining innovative activities within individual firms and degree of linkages between different firm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nov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are stronger within the region and they tend to co‐operate more on a vertical basis. However,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firms rely only partly on innovation partners within the region and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they are integrated i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