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如今我说的话题,叫严肃而慎重地对待新闻作品中的“生活真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从广义上说,新闻写作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报道自然与社会生活并再现生活过程中,选择其新的一种艺术。于是,您要细读一些新闻作品会发现,不少新闻作品中,写的并非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发生在具体时、空中的事实”,而是写进了许多生活现象,写进了记者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体验,写进了生活中曾有’的却没有事实基本要素界定的“无主事实”等…  相似文献   

2.
1996年7月1日,一个电视经济栏目的全新品种《生活》栏目出砚在中央电视台的荧屏上。它立足于普通百姓的经济生活,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新生活为主要报道内容,贴近百姓经济生活、服务百姓经济生活、引导百姓经济生活。丰富的报道内容,优美、朴素的语言,清新淳朴的画面、亮丽的色彩,美观的设计,受到了观众由衷的喜爱,成为一档百姓喜欢的电视节目,“锁往频道,关注《生活》”已成为观众的必然。《生活》作为中央电视台二套的主要栏目之一,与百姓的现实经济生活密不可分。它在传递、沟通经济生活信息、指导生活。探讨生活…  相似文献   

3.
感恩的心     
庆梅 《出版参考》2006,(11):1-1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生命虽然平凡但并不卑微.生活虽然有坎坷但并非不堪一击。生命的意义是我们世代追寻的话题,而生活教会了我们感动、感恩。,每天清晨醒来,我都会感谢我又可以看到这纷繁的世界.感谢又可以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收藏这一天中令我感动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4.
干江法 《新闻窗》2007,(3):54-55
目前很多报纸创办了生活类专刊,内容涵盖消费、健康、教育、理财、旅游等方方面面,一批策划精良、特色鲜明的生活类专刊大受读者欢迎,成了报纸竞争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许多IT从业人员已养成一种习惯:每天到单位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上网看新闻、看电子邮件、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IT行业聚集了一群知识精英,这群人对于信息的要求是最多的。过去当然是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靠传统媒介来获取信息。如今他们对于第四媒体即互联网的依赖已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新闻工作者连一天也离不开互联网。你可能会说,这种生活离我还有距离,但这些走在前面的知识精英们今天的生活就是你明天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生活》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创办的一个新节目.几个月的登台亮相,开局不错。我看了8个重点节目,总的印象是:贴近百姓,引导生活。生活类节目,首先要贴近老百姓,抓一些趋同性强、差异性小,大多数人喜欢的话题.在增强节目的实用性、服务性中,引导人们过健康、文明的生活,引导人们进行理智的消费,合理的花钱。我认为《生活》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贴近百姓,引导生活”这一指导思想,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题材的贴近世。《生活》栏目比中央电视台的另外几个经济类栏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比如安居工…  相似文献   

7.
王爽 《记者摇篮》2006,(2):39-4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DV家用摄像机已经逐渐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它如同一支笔、傻瓜相机,物美价廉,让一个专业化的技术,变成了普遍的、一般大众都能接受和使用的东西,使人们都能用它来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片段,留住成长中的美好回忆,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用DV影像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可以说,DV的普及,带来了整个生活形态乃至文化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 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人民大众的摄影文化生活便是典型的例证。现在,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与摄影密不可分,或者说将照相纳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这一表述形式,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修正——再探索——再修正的演进,已形成了自身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表述理念和手段,确立了一种以生活的自身形态来表现生活的创作道路,遵循着取材于实际生活、不虚构并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运用编辑和音响来增进其观念的发展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0.
王朝柱 《声屏世界》2001,(11):27-28
创作的灵感源于何处?对此问题,人们似乎已有定论,即“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为这是毛泽东讲的,马克思、列宁也有过这方面的论述,但事实上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有那么一些人不学无术,在他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活动中把生活机械化处理了。毛泽东就说过有两种生活,即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作为一个作家创作的源泉更重要的是靠间接生活,因为一个人的活动范围和生活经历毕竟有限。那么间接生活是什么呢?就是别人的生活经验。我们接受间接生活最简捷的途径是读书,罗曼·罗兰就有一句名言──“我的成功在书斋里”。 大家知道,文艺创作允…  相似文献   

11.
田连锋 《青年记者》2009,(14):33-34
从今年4月至今,生活日报内部悄然进行着一场“颠覆风暴”。这场风暴,是我们对传统办报理念的一次颠覆,也是对差异化办报的一次新的探索与尝试。体现在我们的报纸上,就是生活日报的新闻采写、编辑处理、稿件取合、板块结构都出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字生活方式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脑、手机和电视三大信息平台中,电脑和手机已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人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资讯和娱乐服务,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额盈利。数字电视将带来数字生活方式的又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国的经济宣传已构成了一幅多层次的、色彩纷呈的生动图景.这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反映,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央电视台的以服务于人民群众经济生活为主旨的《生活》栏目,就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正因为这个栏目适应了社会的新发展,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所以,只要它不断考察、诚心倾听群众经济生活方面的诸多愿望,它就一定会办得越来越丰富多采,越来越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生活》栏目创办8个月了.有一些节目留给了我深刻印象.这些节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除了为老百姓经挤生活服务,为老百姓经济生活当参谋,指…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给现代人注入新的生活理念:过好每一天,生活要有质量。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读书是写作的文化准备(语言、技巧等)的话,生活就是创作的、“物质”准备。因为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素材;没有生活素材,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从何写起呢? 我是1958年开始发表小说习作的。虽然已时隔四十余年,但对当时有些作品的有些人物情节和细节,至今我还能记得其生活来源。 1958年初的一天,人民日报副刊上登了一篇“编者的话”,向读者推荐副刊上发表的反映工厂生活的三篇文章,并号召生活在生产第一线的人们拿起笔来写身边感人的事。像这三篇文章所写的故事,许多地方都有。 我读了三篇小故事,想想自…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以势不可挡的速度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也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这不仅仅是生活质量的改善,而是一种生活理念的革新。档案部门作为科研资料文献信息中心,收藏了大量的珍贵资料。随着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向社会开展全方位的远程服务,已成为一种趋势。制作自己的主页,向用户发布档案信息、提供档案利用,既是档案部门扩大影响、宣传档案工作的途径和窗口,也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论近代环渤海地区社会生活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俊旗 《历史档案》2000,(3):113-119
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环渤海地区(主要是指今河北、辽宁、山东三省的沿海地区和北京、天津)的社会生活领域与全国一样经历了猛烈的变革,又带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其生活层面既出现“西化倾向’,又有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与更新。探究变革的推力,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重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外来社会生活方式的进入(外力)、国内引入机制的形成(内力一)、传统生活方式本身的惯性力(内力二),三者共同引发和推动了社会生活领域的变革,这是环渤海地区以至近代中国的普遍社会现象。本文将探讨在社会生活变革中的三重推力及不同推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投影及其整合,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8.
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现实呼唤多种多样的新闻形式和体裁。为了更好适应和表现新的社会生活与时代内容,对话体新闻——这一过去国内新闻工作者较少采用的体裁近二十多年来受到不少记者尤其是青年记者的青睐,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并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话体新闻已经成为新闻百花苑中一支秀挺的奇葩。  一  1987年 6、 7月间,《人民日报》在二版开辟了《经济生活对话录》专栏,这是内地报界第一个专门刊发对话体新闻的栏目。此后,《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报纸也陆续刊登了不少对话体新闻,以思…  相似文献   

19.
骆正林 《新闻前哨》2001,(11):41-43
隐私的存在缓解了人们对人格的担忧,保证了个体自由愉快地生活,个人隐私一旦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人只能低着头做人。信息时代,网络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当人们陶醉于网络时,自己的隐私悄俏从“漏洞”中流了出去,成了别人开心的道具,为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唤醒了人们对网络的深思,人们期盼获得一种手段,让大家既享受现代文明,又拥有宁静的生活。 网络漏洞威胁个人隐私 隐私是人生活的秘密,包括个人的人体秘密、性关系秘密以及其他生活情报秘密。隐私权就是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生活? 1999年春,我接手《襄樊日报经济周刊》生活版的编辑工作后,一直都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现今业界竞争异常激烈,各家媒体为赢得读者,相继都开辟了生活类栏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例如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其它媒体的“百姓创业”、“帮你打听”等林林总总的栏目,仅本社就有晚报的生活服务专版、日报的“晓慧看生活”专栏等等,那么经济周刊的生活定位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在夹缝中寻找一方豁亮的天空? 选择百姓身边的话题。一张报纸办得如何,是否为读者喜闻乐见是报纸的生命和根本。以往,读者对报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