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学府,它既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稷下学宫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仅仅存在了150年,但它的办学特点却给历史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通过把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与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学习方式改革比较一番,我们会得到一些启示。稷下学宫的主要特点:(一)百家争鸣,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2.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学术自由、环境宽松是稷下学宫最基本的特点,也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稷下学宫的这一办学思想对当今高校建设与改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它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战国中后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过积极作用,而且对后世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究其原因,是它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创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1.稷下学宫的创办所谓稷下,乃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内)的稷门(城西南门)附近地区。稷下学宫创于何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根据刘向在《别录》中的记载:“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齐宣王所立学宫也。”…  相似文献   

4.
试论"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名的高等学府,也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主要场所。它对中国古代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探讨、总结其办学特色,对目前高校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稷下学宫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举办的最著名的一所高等学府,稷下学宫人才辈出,各学派充分发展,百家之学差不多都可以在稷下学宫找到思想的源头.稷下学宫的成功离不开人才,它的管理人才的方法对当代高校教师人才管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稷下学宫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由政府设立的官学,是战国时期高等教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诞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所谓“稷”就是指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所设的学校称为“稷下学宫”,也称“稷下之学”。它由国家主持招纳当时社会上流动的著名的文人学士,也吸收了一批批的学生,它既是学者讲学著书的地方,又是培养封建官吏的场所,是一个肩负教学和研究两种职能的官立大学。稷下学宫初创于齐恒公当政时期,而发展兴旺时期是齐宣王田辟疆在位时期(公元前319—前301年),齐王田建在位的40余年(公元前264—前221年)日趋没落,到公元前221年,齐国为秦…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论丛》2010,(5):F0003-F0003
山东省淄博市是齐国古都,世界足球的起源地,齐鲁文化的发祥地。战国时期,齐国成立的稷下学宫称世界东方第一所高等研究学府,囊括了百家争鸣的所有学派的代表人物,使齐国成为学术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官”作为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代大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它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战国中后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过积极作用,而且对后世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究其原因,是它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创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0.
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对稷下学宫的历史演变及教育特点予以系统的思考,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当前的高教改革将有着现实的借鉴价值。稷下学宫创始的确切年代已难详考。一般认为稷下学宫创始于齐桓公田午,距今约2300年左右。所谓“稷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太平寰宇记》),但根据考古发掘,稷门是齐都的南门,以城南的稷山得名。随着齐国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由威王,宣王到湣王,稷下学宫逐渐走向兴盛的顶峰、到襄王,王建时又逐渐衰落下来。及秦并六国吞齐而告终,前后大约经历了一个半世纪。  相似文献   

11.
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其学术自由、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自由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精神,研究稷下学宫学术自由精神的内涵及发展,对目前高等教育学术自由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是学术思想界特有的现象,这种风气在稷下学宫表现的犹为明显。而这种学术风气的形成,与稷下学派学者身上所具有的学术精神密不可分。稷下学术精神可以概括为兼容并包,独立自主,自由开放。稷下学术精神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风气、统治者对待士人的态度、稷下学派领袖自身的素质、稷下学宫中学派力量的对比以及学术传统的形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曾屹立着一所规模宏大、学者云集、弟子数千的名校——稷下学宫。很多著名的学者,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孟轲、荀况等人,都先后来到这里,他们议论时政,辩论学问,交流学术,广招弟子,聚徒讲学,进行丰富多彩的学术和教学活动,前后历时约150余年之  相似文献   

14.
战国中期在齐国创建的稷下学宫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当时的学宫中,先生们都是享有盛名的学者,他们讲学授徒,对学生非常尊重和宽容。而弟子们学无常师,对老师也非常尊敬。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围绕学术与政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自由的辩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探讨稷下学宫里的师生关系,不仅对中国教育史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当代教育过程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发展来说也是极其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在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曾屹立着一所规模宏大、学者云集、弟子数千的名校--稷下学宫.很多著名的学者,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孟轲、荀况等人,都先后来到这里,他们议论时政,辩论学问,交流学术,广招弟子,聚徒讲学,进行丰富多彩的学术和教学活动,前后历时约150余年之久.  相似文献   

16.
陈德亭 《山东教育》2008,(12):10-15
齐国故都临淄,素有尊师重教之风,中国第一所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即诞生于此,并开创了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在这片教育的热土上,如今又崛起了一所新型的现代化学校——临淄区稷下小学。  相似文献   

17.
稷下沉浮及其学术自由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稷下学宫独创了官方兴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集讲学、著述为一体,采用自由游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尊重优待知识分子,是中国较早尝试学术自由的高等教育学府,但齐国最终没能实现霸业,“齐国亡而稷下终”的命运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正>二、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亦称孙卿。他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一度与孟子齐名。他曾两次到齐国的稷下(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因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游学,并三任稷下学宫祭酒(校长)。稷下学宫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学,荀子也就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9.
淳于髡与稷下学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稷下学宫之始创、初盛、复盛等三方面,阐明了齐国著名学者淳于髡与稷下学宫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的相关思考:学校兴盛需要培植“兼容并包、尊贤尚智”的文化土壤;学术繁荣需要有“士无定主、主无定士”的开放人事制度与平等、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学者为学需要有“体悟力行、兼济天下”的学者品格。  相似文献   

20.
齐国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学术独立、精神自由的典型缩影和典型代表,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但齐国稷下学宫留给我们的思索却是深刻的。齐国稷下学宫的成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的成功却未能带来齐国政治的成功。学术自由有其限度,它是在思想集中统摄下的自由。同时,教育也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