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是一种科学的采访方法。《人民军队》报的两名记为翔实地了解当代青年战士的特点,深入连队,蹲在一个班,随战士生活数日.采写出了《八班九个兵》的系列报道共8篇。由于这组报道来自亲身的观察、体验,不仅具体、真切地反映了青年战士的一些特点,而且充满了基层、战士的生活气息.读来有滋有味这组稿件在《人民军队》报刊登后,好评如潮。许多同志感叹:多年没见过这样的报道。这里,我们约请作撰写了此次采访的感受,或许对大家改进采访作风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02,(3):19-20
马年春节,《解放军报》连续在一版推出“春节,在鲜为人知的地方”专稿。从初一到初七,共有8名记从戈壁大漠、高山海岛、茫茫雪原,发回一组7篇亲历式报道。其中1篇因服从当日大事未上头条外,其余6篇全部在一版头条刊出,每篇都配有记感言和照片,并辅之以精美的栏头、框线,浓眉大眼,非常醒目。  相似文献   

3.
2001年9月24日至12月17日,本报《时事周刊》连续推出反映武警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官兵战斗和生活风貌的《黄金强国梦》、《绿色山河梦》、《光明神州梦》、《大路通天梦》等4个系列专版报道,在武警部队特别是警种部队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社领导对这4个专版给予了充分肯定,许多读者也给予了好评。策划这样一组专版报道,采写这4个历史跨度几十年、分布全国各个角落的警种部队,进行树碑立传式的全方位、深层次报道,我们还是第一次。在组织和采写这组报道过程中,我们有这样几点思考和体会:托起宏大的主题构想许多…  相似文献   

4.
《钱江晚报》在今年的春节报道中,从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以数个版的规模推出《拥抱大众——来自本报记者基层联系点的报道》。这组报道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把各类岗位、各个群体人的节日经历及其对今后的期盼生动地展现给读者,使各类读者从报道中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报道出来后,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本刊特刊发对这组报道的分析文章,从中可以看出《钱江晚报》在探索都市类报纸如何进一步贴近大众、回报读者,如何增强新闻竞争力等方面所作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5.
我院新闻报道组成立于1991年,10多年来,他们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始终瞄准培养“打得赢、不变质”新型军事人才这条主线,坚持立足院校特色搞报道,有效地促进了学院的全面建设。10多年来,新闻报道组先后培养报道骨干400多名,这些人员毕业后许多都成为空军部队的新闻骨干力量。尤其是近3年来,反映我院各方面工作的280多篇稿件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新闻媒体发表。去年,我院政治部被空军表彰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报道组涌现荣获空军新闻宣传一等奖的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6.
去年12月底,《湖北日报》连续刊发了我们采写的系列报道《来自白云生处的报告》,十堰市农行东风支行一位叫薛继胜的读者看完8篇文章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记者深入到白云生处,关注最基层百姓的疾苦,传达最基层百姓的声音,讲真话、说实话,贴近群众,贴近读者,可亲可信……”’ 记者采写这组报道之初,并没想过要获得怎样的褒奖,但我们有一个愿望,希望社会各界都关注“白云生处”,关注“白云生处人家”。的确,与以往扶贫攻坚报道不同,这组系列报道中,在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采访方式和写作方式上我们作了一番探索,力求…  相似文献   

7.
虎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和江西电视台派出精兵强将,组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春节报道组,对江西赣南和井冈山等革命老区人民春节的活动、过年的习俗、百姓的生活、老区的新貌进行了全面的、高频率的报道。一时间,赣南和井冈山在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新闻联播》中频频点名亮相。这一切,缘于中央电视台和江西电视台的虎年春节报道组聚焦红土地,深情注老区。中央电视台今年春节报道的重点,北方是全国目前在建的最大的工程──陕西神华工程工地;南方是江西赣南、井冈山革命老区。报道组一行20人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助理尚墨玲带…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11日“春节记者走基层”专栏无疑是《江城日报》近期报道中的一个亮点。对比《人民日报》、《吉林日报》等纸媒的同类报道,本报的这一组稿件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写作极具自己的特点,从报道的力度上来看亦更为强势。虽是上级宣传部门的命题作文,但读者依然可以从中看出繁花似锦,而百花丛中最靓的一朵,笔者认为当属该专栏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1月6日,《文汇报》刊出报道 《久违了,节日又闻织机声》,记录了纺织女工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新闻,明白透露出上海纺织业春天的消息。这篇报道,给沉浸在春节欢乐中的读者更添几分喜悦,受到他们的关注和称赞。 《久违了,节日又闻织机声》的成功证明了新闻界的老传统——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记者郑蔚在准备春节选题时,本来打算做企业老总怎样过年的报道,但在拜访各家企业、实地采访中,获得新—棉厂工人春节加班的线索,于是他大年初一忍着脚部伤痛,拄着拐杖赶到现场采访,记录下这一群不同寻常的节日加班女工。 创造了“通讯”体裁…  相似文献   

10.
春节期间服务性报道的特点春节期间的服务性报道不仅具有日常服务性报道的实用性、新闻性和权威性,还具备以下3个特点:一是内容的预告性。在笔者分析的2007年春节期间和2008年1月的报道文本中,预告性服务报道占绝大多数。类似《北京春节期间照明设施开启8天》《同仁眼科专家除夕全不关手机》等报道,媒体抓住节日期间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以满足群众的需要为目标,充分体现选题决策的前瞻性和报道角度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1.
王德贞 《青年记者》2005,(10):61-62
9月8日,《重庆晚报》以《铜梁母亲索爱心捐款上瘾》为题,揭露了一个自称陈明书的妇女,以“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女儿的大学学费”为由,寻求媒体支持和社会捐助的骗局。在这篇报道之前,《重庆晚报》分别于7月30日和9月6日,以《从不穿裙子的美女状元》和《无钱买书包高考得第二》为题,对陈明书女儿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2.
大型系列录音报道《雪域高原格桑花》通过50个采访对象的真实经历,反映出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50年来的时代、社会和历史变迁。它以平视的角度,通过为听众讲述一个个普通的、身边的故事,告诉受众一个真实的、现实的西藏。稿件一经播出,受到各方好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组具有明显广播特色的系列报道,最大的亮点是在讲述中完成了人物的细节再现,为受众展示了一幅幅生动丰富的西藏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动态图画。具有较强的听觉冲击力,避免了传统的说教式宣传,正是这组系列录音报道能达到入耳、入脑、入心实际效果的关镎所在。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10日的《中华新闻报》“记者之家”周刊“新闻背后”栏目刊登了安徽《新安晚报》记者刘文章、童建明写的《暗访“酸牛奶”》一文,文中写道:记者在2001年春节后不久就得到举报,合肥市有的供奶站每天都把卖不完的牛奶换个标签,第二天当鲜奶卖。记者暗访多家供奶站后证实了这一消息,可是并没有马上披露,原因在于:一是春节刚过,读者的注意力还不容易从节日中被吸引过来,二是时值冬春季节,气温较低,牛奶稳定性较好,如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后果将更严重,消费者更容易被“激怒”。“为了让宝贵的新闻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新闻效应,收到最好的…  相似文献   

14.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亿万家庭阖家团聚的日子。就在今年春节普天同庆的时候,深圳商报社组织了6名记者,兵分三路,和公安人员一道,分赴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去追捕逃犯,抓住了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15组现场报道,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这次采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精心策划,统一认识。 过去的案件报道,往往都是破案后才去采访,写的文章缺乏现场感,没有时效性,记者得到的往往是第二手材料,有的文章成了“马后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加强报纸同读者的贴近性,报社社委会和总编…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30日,《大连日报》的读者读到了对开版的报道《过羊年喜洋洋》,彩色的版面,加上“岁岁平安合家欢,年年如意新春乐”的对联,使这一报道十分喜庆,而更吸引读者眼球的则是报道的内容,版面中不仅有言论《羊的感言》、有春节的风俗,还有《对联趣闻),摄影记者精心拍摄了一组充满喜庆气氛的照片,更重要的是大连节日期间的各种活动一目了然。在版面上,《大连日报》还将一年一度的大连烟花爆竹迎春会主要活动用图表的形式列出。许多读者看到这张报纸后给报社打来电话,称赞党报为市民想得周到,工作做得细致。  相似文献   

16.
《出黑板报的张老汉》是一组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报道,这组报道除在《大众日报》1995年5月14日刊登外,还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改革报》、《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刊登,并引起较大反响,还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表扬。这组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报道,在1996年全国新闻评选中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组报道之所以获奖,我认  相似文献   

17.
魏世泰 《新闻前哨》2004,(11):53-53
8月上旬,《楚天金报》推出一组经济报道“烈日下的身影”,向读者讲述了6个普通人的故事。尽管文字很简短,反映的也只是武汉经济生活中普通平民生活的一个个侧面,但报道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的心。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专门对这组报道进行了评析和表扬。  相似文献   

18.
今 年第4期的《新闻记者》刊登了王建和夏萌先生的文章 ,就《海口色情交易大曝光》报道涉及到的职业道德问题进行了争论。据笔者所见 ,这是《新闻记者》第二次就隐性采访中的道德是非开展讨论了 ,前一次是关于2000年湖南嘉禾高考舞弊案的讨论。这两次讨论说明 ,使用越来越频繁的隐性采访方式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正在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一、记者“隐身”应有严格限制一般说来 ,假扮身份是隐性采访前的第一道“工序”。从许多采访事例来看 ,记者“扮演”的角色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羊城晚报》曾于1998年8月25日头版刊出…  相似文献   

19.
《赤子报国情未已》是报道留美归国博士后、夏邑县科技副县长刘佑全的长篇通讯。这篇通讯2000年6月27日首先在《商丘日报》发表,新华社又在7月1日那天向全国播发,紧接着,《光明日报》、《文摘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报》、《中国化工报》又在重要位置予以刊载。它不但在全国产生了新闻轰动效应,而且又荣获新华社中国第12届时事报道新闻类一等奖(位列第一名)、河南新闻奖特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这篇通讯能获得这三个有分量的奖项,说明它既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同。回想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我认为它的成功之处主…  相似文献   

20.
金鸣 《新闻前哨》2005,(9):30-30
本刊讯推出“寻访抗日战场”系列报道,开展“抗战小故事”征文活动,出版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特刊,这是今年随州日报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作出的精心策划。报道形成了气势。《寻访抗日战场》追忆发生在随州的抗战史实,已先后刊发《余家店歼敌》、《夜袭马坪》、《烽火白兆山》、《肖店自卫战》、《磙山,见证中国军队抗战决心》等稿件。报道采用目击者、专家、学者讲述,穿插有关史料,生动、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