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公信力是指受众对媒体的认可与信任,是媒体影响力的最终表现。核心价值观是微媒体公信力的基础,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是提升微媒体公信力的根本。由于媒体之间不断竞争与融合,微媒体只有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为根本,才能在媒体价值观念上实现全面提升,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公信力,发挥导向作用,增强传播效果与影响力,在媒介竞争融合过程中获得生存优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通过其传播行为而获得的受众普遍认同和信任的程度。从定义看:媒体公信力的核心是认同和信任程度,主体是受众(即受众给予媒体公信力),获得的途径是媒体的传播行为。把定义这样的分解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媒体公信力的建成基本问题是:媒体确定什么样人群成为其受众、在广泛的人群中获得信任,  相似文献   

3.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赢得社会公众信赖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存在于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关系中.媒体公信力是受众在使用媒体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识、体验与判断.受众对媒体的信任评价与受众使用媒体的期望的实现程度、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品质与能力。公信力是媒体的一种属性,其核心是媒体的“信用”问题,可信赖是最重要的公信力维度。同时,公信力也表现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公信力的形成,贯穿于传播的整个过程,观众对媒体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在感知、认同的基础上予以评价,就形成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李京 《编辑之友》2018,(5):55-60
新闻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体公信力研究多专注于媒体信度测量,鲜有从"公信力"这一概念出发溯源.媒体公信力不仅仅是指媒体可信度的测量指数,还包含着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而媒体信任是受众对媒体专业性的一种认知与评估,是社会信任的一种.文章将传播学研究进路与社会学研究视角相结合,归纳我国媒体公信力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6.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赢得社会公众信赖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存在于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关系中。媒体公信力是受众在使用媒体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识、体验与判断。受众对媒体的信任评价与受众使用媒体的期望的实现程度、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张大革 《记者摇篮》2009,(10):24-24
“所谓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通过大众传播的渠道提供客观、全面、权威的资讯而获得的凝聚在媒体上的普遍认同。”公信力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媒体一旦没有了公信力,也就失去了受众,也就没有了生机。因此,提高媒体公信力成为媒体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传媒公信力决定受众忠诚度传媒公信力决定受众信任度.传媒公信力,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议题主要涉及信源可信度、内容可信度与渠道可信度.当三者都具有高度的可信度,才能保证传媒的公信力.只有这样的传媒,才能获得受众的信任.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还是一个变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提高媒体公信力,提升舆论引导力,是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公信力是媒体的一种属性,其核心是媒体的“信用”问题。观众对媒体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在感知、认同的基础上予以评价,就形成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强弱,取决于受众对报道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0.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所在。坚持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一。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在长期的新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被受众信任的气质。它是媒体的立身之本,社会责任感高低的表现。①在2013年1月4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要提高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②媒体公信力的建立来自于诸多方面,如新闻媒体对信息公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媒体是主流媒体,代表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声音.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情况既是公众眼中的媒体形象,也反映出公众对媒体乃至政府的信任程度.本文以最新的数据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媒体属性、信息渠道和信息内容三个方面的媒体可信度情况,对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受众认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对现实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媒体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工具,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社会成员思想、工作、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由之也凸显出对媒体公信力研究的重要性.媒体公信力,简而言之,就是“传播媒介所具有的能够赢得受众信任与信赖的各种专业品质和能力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韩克鑫 《青年记者》2016,(35):27-28
近年来,反转新闻屡见不鲜,其新闻剧情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受众的心理认知和价值判断.在媒体不断更新报道新闻细节,新闻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过程中,受众对媒体报道的信任度会逐步瓦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如果新闻总是历经“磨难”才露出真相,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就无从谈起,所谓的媒体公信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4.
汤靓颖 《新闻前哨》2014,(10):82-82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通过日积月累的传播过程,及时以全面、客观、真实、可信、权威、高尚的传播产品展现给受众,进而所达成在社会和受众心中形成的广泛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是媒体最为珍贵的内在品质和最为鲜亮的外在表现,是占据受众心中认知高地的利器。媒体要保证生命力,只有不断提高公信力,赢得受众对媒体的信赖值、认同感和忠诚度,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缺失公信力的媒体必定将被受众所摈弃。  相似文献   

15.
媒介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使得受众的地位大大提升,不少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惜低俗、媚俗,放弃了媒体的社会责任。这种短视行为势必会削弱媒体的公信力,使媒体失去受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6.
管洪 《中国记者》2012,(3):12-13
有思想、有感情、有担当、有品位是媒体提升公信力的几个关键。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媒体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所在。公信力作为媒体的一种无形资产,不是一朝一  相似文献   

17.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受众是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主体.在当今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中,公信力既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公信力的流失必将加剧公众对媒体的质疑,同时也会对媒体自身造成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18.
媒体公信力的要素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诸多媒体中,最受人们关注的媒体往往是最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媒体本身所具有的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一种内在力量。受众对媒体的信任程度,首先取决于媒体自身威信和声望的高度。我们党的媒体历来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党的报刊、广播、电视等被公认为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工作者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看作“正义的化身”,  相似文献   

19.
一编辑权独立是构建媒介公信力的基石媒介公信力是指传播者的可信度,"是公众对大众媒介的社会期待与媒介实际表现之间契合程度在公众心理上的反映"。它来自公众对媒体的信任与信心。客观可靠的媒体内容是生发公众信任的不竭源泉,也是确保媒体获取公众信任的关键。新闻采编部门作为媒体内容品质的直接把关人,其采编权的独立与否直接决定着媒体内容的品质。因此,维护编辑部门的权威,尊重编辑权,"是媒介作为‘专  相似文献   

20.
公信者,公众信赖之谓也。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及媒体为公众信任的程度。公信力是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它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