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宁兴旺 《传媒》2016,(12):51-52
自媒体时代,在信息传播活动中,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在彼此的互补中影响着信息传播效果,打破了以往单向信息传播的模式,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正在由以往的竞争对峙转向平衡互补.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主要体现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融合、传播过程中讨论环节的引入以及受众参与拟态环境的建构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的强势媒体.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的媒介角色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方面,网络媒体不仅在表达民意方面进一步延续“草根媒体”的角色,而且凭强大的传播功能在重大事件和重大主题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引导主流舆论的不可或缺的媒体.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并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反而对传统媒体在信息报道、传播效果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企业自媒体已成为建构和传播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与大众传播媒介相比,企业自媒体在建构和传播企业形象方面发挥着大众传播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企业自媒体与企业形象的含义及其意义,提出企业自媒体建构与传播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记忆,对人类意义非凡。媒介记忆作为媒介研究与记忆研究的交叉领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不同于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凭借对公共话语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成为媒介记忆的核心书写者,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公众提供了新的集体记忆空间,多元主体主动参与书写、存储与读取社会记忆,形塑着新的记忆景观。  相似文献   

5.
王颖 《青年记者》2020,(11):4-5
新闻传播格局重构,互联网个体用户成为关键因素近年来,媒介技术变迁,新闻传播格局重构.个体用户成为中心,专业媒体不再是唯一的新闻生产者和传播者.公共传播时代已经到来,公共传播机制重新建构,公共传播是通过传统媒体或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面对不特定人群的开放性传播,它的传播主体既包括大众媒体,也涵盖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6.
传播媒介深深嵌入乡村社会中,并改变传统乡村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建构着新的社区文化。文章以媒介研究的实践转向为路径,采用网络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乡村青年是如何统合新旧媒介进行媒介实践活动,媒介在乡村抗疫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并在实践中又产生何种主体关系与文化。研究发现新旧媒介彼此交融混搭,甚至传统媒介被重拾,两者共构为一种社会文化"传播力"。青年并未被媒介结构反制,他们发挥创造力与能动性,成为抗疫行动的主体。媒介实践是一个互动过程,它不仅是再现或描述现实,更是对现实世界的形塑与建构。  相似文献   

7.
袁媛 《传媒》2021,(22)
从口语传播到印刷文字,从电子媒介到移动互联,不同时代下的核心媒介在发生改变,继而在技术主导下带来了信息传播格局与模式的变化.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借由新旧传播模式共同建构起了新的传播格局,其中前数字传播时代所流传下来的传播经验与文化依旧在当下得到延续发展,并在社交媒体土壤培育下衍生出新的业态.人与人之间的基础交流手段,数字文化时代的口语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即交互界面能够触发更多的主体,而口语以其整合性特征推动了不同主体间的多维互动.这种交互模式不仅存在于现实的主体之间,能够增加社会互动,同时可以跨越真实和虚拟的界限,拓展了口语传播的达意空间.由王媛所著的《社交媒体时代口语传播的交互性研究》一书以口语传播的交互性为切入点,研究其现实样态、本质特征、外因逻辑、内因呈现以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环景与媒介议程设置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既是信息的享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传统媒体跟着这个信息高速公路奔跑,因为那个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看不到的无数双眼睛,通过虚拟空间让信息、新闻事件的传播可以在  相似文献   

9.
周敏 《视听界》2014,(1):41-43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传媒生态:网络媒体给大众传播模式带来的变化;受众对信息的消费方式和对不同信息媒介的态度,以及由此决定的传统媒体的重新定位;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介的使用,以及网络在媒体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媒介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融合在实质上构建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因此,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就在于深刻理解网络社会形态下信息传播技术和生态的本质变化,以网络逻辑重新建立传统媒体的发展路径,即从传统型媒体转向平台型媒体;从封闭式生产转向多元主体参与的众包模式;以超时空的人际关系网络重塑媒介内容分发渠道;以良好的用户关系网络为中心构建多元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军 《传媒》2017,(11)
党报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代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高度的权威性.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党报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稳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以往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和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这使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连接失效,不仅削弱了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而且冲击了其话语权,影响了其主流话语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党报的影响力开始式微.在中央全面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推进党报转型,实现其在转型中主体角色和主体地位的重构,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这是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由山东大学刘明洋和徐苒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的《党报主体角色建构——基于多媒体条件的报纸战略思维》一书,重点分析了多媒体环境下党报主体角色重构的方法策略.该书兼顾历史视角与现实需求,在注重案例分析的同时,进行了党报主体角色建构的理论尝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传统媒体要寻求新的出路,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借助新媒体的特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此实现共存共赢的局面.文章从新旧媒体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以期探究出媒介融合环境下新旧媒体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媒体技术的变革使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舆情形成、传播的规律相应发生改变,由传统媒体呈现、升温、爆发到熄灭,变成了新媒体启动、传统媒体助力,新旧媒体共同作用下骤起骤落式的舆情“大剧”.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的“自鸣”与“自明” 在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下,舆情传播多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经由政府宣传部门或传统媒体构建的舆论场来集中呈现;另一种体现为散落在坊间的集合性意见,经由人际或组织内口头传播而呈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舆情传播模式被打破.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的“媒介融合”,仅包含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当时,人们还无法想象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会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只有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的膜拜者坚信“媒介即人体的延伸”,翘首企盼信息技术带来的连连惊喜.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象与大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播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浪潮猛烈冲击的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在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国家通过自己的媒体为本国或别国塑造形象,通过这种国家形象的塑造,在本国以及全球范围内营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氛围,形成有利于本国政治决策的舆论环境。因此,大众传媒的国家形象塑造作用也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试从传播的“拟态环境”和“议程设置”的角度分析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环境建构、媒介形象、传播惯势及公众认知惯势等方面,对社会危机信息传播既存在正功能,也存在负效应,政府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危机信息必须进行策略性选择,要尊重大众传播基本规律,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控制舆论主动权,加强对社会危机的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赵丹 《记者摇篮》2009,(11):73-73,56
如今,移动电话不但成为我们生活中便捷的个人通讯工具,而且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中的一个新的重要媒介。由于网络和通讯的迅猛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传统媒体面对着新兴媒介和媒体的挑战,但是新媒介的产生是不可能取代旧的媒介,新旧媒体只有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发展。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手机已经与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在短信、彩铃、彩信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许可 《青年记者》2017,(5):92-93
自媒体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基本架构,人际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模式.此时人们的信息互动交往需求增加,记者职业认同感下降,传统媒体组织影响力逐步消解.作为突破组织劣势的一种重要方式,塑造网红记者成为传统媒体构建媒体平台、进行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人们力图通过构建个人影响力、增加互动、嫁接知识、突出个体来维护组织的存在.然而,在新媒体创业蔚然成风的时代,媒体组织如何形成一个适宜网红记者的生存空间,保证拥有其“经纪权”,是创造网红记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周敏 《出版广角》2016,(14):6-8
本研究尝试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网络媒体给大众传播模式带来的变化;受众对信息的消费方式和对不同信息媒介的态度,以及由此决定的传统媒体的重新定位;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介的使用,以及网络在媒体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姚琦 《出版广角》2018,(15):70-72
在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建构真实主要是根据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意向形成的,是实现新闻真实性的最典型的方式.在融媒体时代,对话真实逐渐取代建构真实,成为当前实现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带动了新闻传播主体和样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