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教学这课,既要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又要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经过。的课堂上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如何通过文中简洁的语言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如何强化学生对圆明园毁灭前后所产生的一美一惨、一爱一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自然成了这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手段,精心组织课堂结构,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板书图示】 21圆明园的毁灭 【文本简说】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的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相似文献   

3.
围绕训练结合点优化全篇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谈□广东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宋家东邓玉玲《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讲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分三段来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范国强 《海南教育》2014,(10):49-49
《圆明园的毁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笔者一直在寻思:如此浅显的语言何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心灵震撼?通过深入文本,反复研读,关注语言形式,我发现作者多次运用了递进关系的句式来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课文第二段重点介绍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言简意赅。现谈谈该段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张侠 《教育教学论坛》2014,(31):101-102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本文就《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训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生动、简炼的语言讲述了北京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象及其毁灭,表达了对祖国的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杨瑞月老师执教该课紧紧抓住重点段落和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充分读书感悟;运用CAI辅助教学,以形象动感的情境启发学生理解、想象、激情,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为使学生了解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兴趣激发、整体感知、升华情感、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毁灭的经过以及屈辱的历史,继而明白“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懂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9.
《圆明园的毁灭》的大部分篇幅是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匠心: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这样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因而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与想象结合起来,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如何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呢?  相似文献   

10.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文章语句生动、词汇丰富。由于文中介绍的有关圆明园辉煌景观的内容如今均已消失,无法再现,因此,教学本文时必须...  相似文献   

11.
《圆明园的毁灭》的大部分篇幅是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匠心: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这样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因而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与想像结合起来, 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如何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呢? 在揭示课题、解题激疑、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后,进入教学的主要过程: ( 一) 自主探究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向尧 《小学语文》2008,(11):34-37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文辞优美、引人人胜而又让人备感痛心、发人深思的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圆明园当年的秀美风姿和它被英法联军毁灭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无尽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用了三个自然段的篇幅描写了圆明园的恢宏气势和她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她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3.
一、复习引入(一)这节课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二)师生一起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师:通过预习,我们已知道课文是围绕课题中的“毁灭”在写,主要从圆明园毁灭前和遭到毁灭这两方面来写的.在描写圆明园毁灭前的景观时,作者突出了它是一座——生: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14.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文本阅读教学重要内容。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目标等,从文本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文本形式的铺陈与罗列、文本语言的解构与想象、拓展资料的筛选与介入等方面入手,引导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与作者产生情感碰撞,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能够培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凭借语文教材进行的。一篇篇课文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 ,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一、以师情带学情 ,做到启发引导 ,在情感交融中 ,感染启迪没有激情效果不佳 ,教师的情感充沛 ,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两情交织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入情 ,朗读要激情 ,讲解要动情。例如《圆明园的毁灭》,通过讲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可使学生牢记这一国耻 ,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 …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这是“九义”教材语文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恨,激发人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在写景叙事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读书方法,对课文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这是本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习生字词语;  相似文献   

19.
陈贵宏 《湖南教育》2003,(23):32-3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然而,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导致了教学的“高耗低效”。如何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以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接着,各小组发言人在班上汇报各组提出的问题: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被毁灭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政府为何不…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的教学大连市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贾桂兰《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语言简洁,内涵丰富,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鲁翠艳老师凭借教材,依据大纲要求,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优化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