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瑞婵 《学周刊C版》2011,(1):189-190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目前已经达到了与纸质文学平分天下的程度。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最初可以说是相互排斥甚至敌视的,但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和平共存时代。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方文学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浪漫主义运动和思潮发生在18—19世纪。在这一阶段,西方文学完成了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这是各种社会影响和文学思想共同推动的结果。在西方现代文学诞生的各种促进力量中,浪漫主义潮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浪漫主义既是对欧洲古代民间文学传统的回归,也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美学传统的反叛;它上承欧洲文学的感性主义传统,下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的非理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说,浪漫主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发端。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当代学,在已经完结的20世纪的表现,给人以越来越多的思索,尤其是在世界学背景下,在诺贝尔学的感悟启迪中,我们似乎已经听到其中曾经的不和谐音调和触摸到它在本世纪初年就已经萌芽,本该以另一种崭新姿态,返近世界化学主流发展的另一种节律。但是,这种已然中断了许多年的学共同话语的状态,却实实在在地在21世纪引发了我们对之的检讨。  相似文献   

4.
巴金作为作家的经历是简单而奇特的,在我们身边已经很难找到拥有如此人格的生命,已经很难找到坚持用常识维系生命的真人。巴金给我们心灵的震撼是:他抱定一种天国之爱,却硬是要在魑魍魉的人世间穿行。而面对学当下的境遇,我们必须返回常识,返回到自身,返回到学本身特有的功能和魅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华文文学的名称与定义,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及其拓展,不同时代的留学生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世界华文文学多元文学中心,以及从世界华文文学到华人世界文学等诸多问题,但主要是响应汕头大学编写的《海外华文文学史》一书中所提出的两个重要观点,此书编写者说,正当中国某些标榜先锋的作家和学者热衷于在西方文化中淘金的时候,海外华文文学却正在悄悄地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艺术构思到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还说,这种潮流还刚刚在兴起,但很快会变成一股热潮,这篇文章认为这样描述当前华文文学世界的状况失之偏颇。文章还认为此书编写者否认今天世界华文文学已经存在多元文学中心的观点是不对的,有志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华文文学在世界发展者都应该抛弃“中国(精英)中心”的过时观念,都应该支持并推动华文文学世界多元文学中心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惠田 《现代语文》2005,(12):20-21
秦桧:岳元帅,久违了。岳飞:你此刻到这里来,一定是有什么得意的事情要告诉我吧!秦桧:不错,老夫特来告诉元帅,和约已经签订了。朝廷上下正在欢庆。你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吧!  相似文献   

7.
汉语是我的母语,我已经深深地迷恋上了她。她的每一个字符都仿佛一个精灵,演绎出那么多的文学经典,为我构建出一个美丽的文学世界。对我而言,她的魅力是任何其它的语言无法超越的。  相似文献   

8.
民族性概念是阐释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键词之一,在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历史语境中,它的意义指向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概念的歧义已经影响到学界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阐释立场,因此,厘清民族性话语使用的历史语境和具体指向,对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齐梁时期,文学风气已经变革,许多文学批评家积极介入了探讨文学发展之路径。刘勰在肯定文学发展是沿着由质到文的规律而发展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考察了影响文学发展演变的外部因素,归结为时代的作用、统治者的作用,并且刘勰不绝对,对特殊情况认真的分析,承认了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更为可贵的是,刘勰曾明确说明自己的创作态度与体制,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打出了向经典学习的旗帜,也说出了具体的措施。从多方而,可以看出刘勰在这个问题上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0.
第三种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是一个小说生产过剩的时代。新世纪以来,小说的生产量持续居高。到2005年,长篇小说出版就接近一千部,以至这一年被称为“长篇小说年”。中短篇在报刊上发表的就数以万计了。这种统计还不包括网络上的小说写作。大概没有人能够否认,中国文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小说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新时期文学,经历了从伤痕文学到反思、到寻根、到新潮、到新写实等一系列演进过程,体现在力图将西方人道主义、现代主义思想引进我国,而且又表现出对回归传统的依恋。特别是新写实小说的可贵尝试,使人们把目光投入到现实主义,但这是现代化基础上的新的现实主义,是对小说现代化的呼唤。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恋月的民族,对月的依恋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凝结为最难以割舍的情结。月亮本身的特点和形象,暗合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要义,因而也便和中国人的人格、精神、气质、心理相融相通,  相似文献   

13.
王鸽华 《科学启蒙》2011,(12):52-56
12.再见,Q星 时光飞逝,又过了十年。Q星上的大部分人已经迁移到地球上来了,地球上已经变得热闹起来了。当初那些冷冷清清的小村落已经变成了繁华热闹的城镇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文学长期处于一种集体主义或半集体主义的创作状态,受到来自意识形态、批评家和文学思潮、市场三个方面的宰制。在我看来,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20世纪文学的历史已经向我们表明.那些我们今天依然谈论的文学经典无一不是对写作中“个人主义”的极端展示。中国的鲁迅、沈从文、张爱玲、萧红,国外的卡夫卡、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他们的写作无疑都是个人主义的重大收获。在今天。我们谈中国经验.也是要找到它和个人之间的现实连接,将它落实到每个作家身上。因为世界的中心就在作家的内心和灵魂中,就在作家充满“个人主义”写作的笔下。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2011,(7):52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年)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等。他是德国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欧洲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天人关系在中国文学的演变过程中有着传承不断的一席之位:最初,中国的上古神话、《周易》等作品中表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态度,处于一种不平等状态;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来,出现了许多自成一家的说法,但总体上都是追求人与自然平等关系,并且其中有些派别已经意识到人的力量的强大;历史发展至近代,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被极力凸显,当然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天人关系的最佳状态。现当代文学很多作品对此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学兼具黑人民族和美国化的特点,其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形态各异、别具特色。黑人男作家笔下的女性虽然已经摆脱了奴隶制的束缚,但她们中的多数还是连最起码的人格尊严都无法得到保障,其性别意识更是处在一种蒙昧和遮蔽状态;而美国黑人女作家,多以女权主义的姿态出现,她们向男子沙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其笔下的黑人妇女由麻木状态到自我意识的觉醒,既可以让我们看出她们走向解放的曲折的心路历程,也多少可以让我们听出她们灵魂的颤动与诉说。  相似文献   

18.
沙湄说得好:“在以往对鲁迅的非正常阅读里,鲁迅绝不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学史中平静地浮现的。远在正常阅读兴趣引导的自主选择发生之前,鲁迅的名字就已经被人为地放大到无法回避,高不可攀的地步。读者甚至没有机会感到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这种喜悦原一是鲁迅这倦优秀的作家能够给予的。”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一点,人们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并已经有很多的论述。而人文精神,更多的就是蕴涵在文学作品当中,诗歌又是文学中的极富人文意蕴的文学体裁。人文精神的整体失落导致诗歌教学的失落,那是很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茶馆》是老舍戏剧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经典,被西方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的确,五六十年代的话剧作品如今绝大部分已经不能再演,不堪再读了,只有《茶馆》是个例外,从1957年创作至今,经历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两班人马的五次排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