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通讯写作中,有一个常见的毛病是,从头到尾都用第三人称叙述,没有人物对话。这样的作品,往往呆板乏味,缺乏生气。其实,准确的人物对话,最能显示人物特点。只要把人物对话写活了,人物自然就活了。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王明贵卖猪》的小通讯。其中一段原是这么写的: 4月22日下午,程河区街上一个支肉架子的屠夫来到六方九队。他见王明贵家有一头圆滚滚的大肥猪,便想买到手。他先给8角5分1斤的价。见王明贵摇头,就把价钱提到9角。他看王明贵还不同意,又把价钱提到9角5分。哪知王明贵还不同意。后来他才知道,王明贵要把猪卖给食品站,就怏怏地走了  相似文献   

2.
在写作过程中,写入是重要的也是难度较大的,但这却是基本功。学会了写人,无论是在文艺作品中,还是在新闻报道(如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中,或是在一般的记叙文中,就大体上掌握了那种写作形式。如果把人物写活了,写真了,写得传神了,其作品就有可能成为成功之作。当然,写人有多种多样的手法,每个作者又有  相似文献   

3.
北京晚报上有一种“一分钟小说”,人们站着一口气就看完了。由此,我联想到报纸上经常发表的人物通讯。同样是写人,小说可以短到“一分钟”能让人看完,人物通讯能不能也写得短一些呢? 现在一提到人物通讯,人们总把它和“大块大块”联系起来,通常万字左右,一版转二版。要说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物,那就只能算“人物新闻”。似乎人物通讯与人物新闻的区别,就在一个比较长,一个比较短,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4.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要写人。写人,就一定得把人物的个性写出来,使读者觉得人物是活生生、具体的人。只有这样,通讯才会有感人的力量。下面是从合众国际社记者戴维·特里写的通讯《快乐的巨人》中摘引的几个片断: 当身高七英尺二英寸(二米二十)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写人。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并不是说不要写人;相反,不但要写人,而且要把人写好,写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品格。这是优秀的事件通讯必备的条件之一。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人干的,每一件具体事情都是和具体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就没有事,没有人也就无所谓社会了。“事因人而生,人以事而显”。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新闻报道,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在社会大舞台上所展现的形形色色的活动的反映。做为新闻报道主要体裁之一的通讯,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真实地再现人的活动和灵魂,而不能只见事不见人,只见物不见人。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新闻报道中的“以人为本”。 这样说,都要写人,是不是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就没有区别了呢?区别仍然有,而且是明显的。人物通讯中的“人”,一般一篇(或连续报道中的若干篇)只写一个主要人物,以这个主要人物为主线,贯彻始终,统领全文。人物通讯中当然也要写  相似文献   

6.
更正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6,(12):51-51
以下谈写好人物通讯的第三对关系和第四对关系: 三是写现实与写背景的关系。通讯中的人物是有其成长、发展过程的,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业绩,是同以往接受党的教育分不开的。透过写背景,因事而显人,事显而人活,没有突出人物现实的作为,就会使人物空泛、抽象,事实不典型,人物就缺少灵气,显得呆板。  相似文献   

7.
长期做新闻工作,终日看稿改稿,深感有些新闻稿件,写人物对话用力不勤:要么不善加选择,信手拈来,滥竽充数;要么话语浅薄,思想不隽永,不能给人启迪;要么缺少锤炼功夫,率意为之,表达平平;要么言谈少个性,不能反映对话人物的性格与职业特征……凡此种种,不禁使人掩卷叹息。写好人物对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之一。特别是写人物消息、通讯、特写等,都有赖于通过人物对话,画龙点睛,把主题思想写突出,  相似文献   

8.
以下谈写好人物通讯的第三对关系和第四对关系:三是写现实与写背景的关系。通讯中的人物是有其成长、发展过程的,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业绩,是同以往接受党的教育分不开的。透过写背景,因事而显人,事显而人活,没有突出人物现实的作为,就会使人物空泛、抽象,事实不典型,人物就缺少灵气,显得呆板。新华社播发的人物通讯《村支书佘树德语录》中,写了6段背景材料,说明佘树德上任时接的是“烫手”的烂摊子,村集体负外债13万元;上任第一天便宣布取消了村食堂和差旅费,村里富裕了,这个规矩没有变,19年来,村的招待费不到8000元;19年来,村里先后通了电…  相似文献   

9.
采写人物通讯,最重要、也最难的是把人写“活”,让“人”不但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能从纸上“走”出来。读罢《栾城草农敢闹海》一文(载于2009年6月9日《石家庄日报》一版,作者赵俊芳、郝斌生),笔者的一个强烈感觉就是:真正把“人”写活了。  相似文献   

10.
禄秦剑 《报刊之友》2012,(11):116-117
人物是文学作品写作的核心,写好人物是代表一个作家写作水平,文学功底最集中的表现,而写人物对于新闻工作者也同样重要,一篇通讯报道中,只要人物写好了,通篇报道就活了,读者喜欢去看,笔者通过对典型通讯的分析,分析新闻事件人物描写在新闻报道写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怎样写通讯?这是初学新闻写作的人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怎样把通讯写好写活,写得引人入胜?这也是新闻界的行家里手十分重视的问题。各类谈新闻写作的教科书,是总结前人成果形成的基本模式。但问题在于,按照这些模式写作出来的通讯,往往会显得干巴、死板、缰化、枯燥,千人一面,缺乏新意。所以,我认为,初学者当然需要有教科书上所讲的基本功训练,这正如走路、学书、要改变七扭八歪,就得模仿基本的步法、笔法,这一步是不可跨越的。可  相似文献   

12.
人物通讯,是以写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为主的通讯。人物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要求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有骨,活灵活现,有感染力。人物通讯的力量在于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欲达此目的,需在选择“典型”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细节,是人物通讯的灵魂,是让典型人物鲜活起来的重要因素,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的重要标志之一。生动而又逼真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时,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就能使一个人物变得生动和立体。因此,为了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典型人物写活写出彩,记者必须重视尤其在细节的采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怎样把新闻稿件中的人物写真实,我们觉得写活用好其中的人物言语对话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过去有个时期,不适当地强调新闻的理论性、思想性;写新闻稿件时,一涉及到人物的言语对话唯恐起点低,影响新闻价值,于是记者、编辑就笔下生花,把一些新闻人物的言语对话写成大话、套话。比如一位  相似文献   

15.
张秋 《记者摇篮》2009,(4):12-12
人物通讯是新闻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人物通讯采写的把握也可以看出一个记者的功底。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而这血肉的充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是否赋予笔下人物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采访中深人挖掘能表现人物情感的细节,是写活人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物通讯的写作(下) 其三,人物的思想往往是通过人物具有特征性的行动来表现。在写作时,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着意描绘,才会把报道的人物写深写“活”。如果一篇人物通讯,只是作者介绍报道的人物如何了不起,或者是用几个事例说明他有这个优点那个成绩,读起来定会乏味,更无法打动读者。有位老记者谈起人物通讯的写作说过这样的话,一篇通讯就是名字加例子——某某某工作不怕困难,举一个例子;某某某关心群众生活,再举一个例子。这  相似文献   

17.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09,(12):63-64
人物报道,包括人物消息、人物通讯(人物专稿、人物专题)。人物消息就是用消息这种短小简洁的形式报道人物;人物通讯篇幅要比人物消息长,它要求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手法把人物写活。  相似文献   

18.
人物新闻是运用消息、通讯、特写、故事、专访等多种体裁,报道一个人或群体的先进事迹,鲜明地告诉受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人物新闻要写得简明扼要,这就要求写人物的主要活动和突出事迹,文章要紧扣主题。 新闻记者在采写先进人物时,写他们的共性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选择具有人物个性的典型材料来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9.
深入、激情与细节———写好先进人物通讯的思考杨黎光仔细阅读我们报纸上每天出现的大量人物通讯,发现其中不少写得不尽人意。最大的缺憾就是人物通讯写得不感人,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空泛、干巴、概念化、程式化,甚至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仔细研究这些写作上...  相似文献   

20.
人物消息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新闻人物、反映其思想和事迹的新闻体裁。近年来,笔者发现众多报纸中,人物消息少得可怜。许多通讯员、记者一涉及写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通讯、人物特写。这也许是“消息写事,通讯写人”的说法给人们思想上留下的框框。对先进人物,可以用人物通讯来反映,也可以用人物消息来报道。用通讯介绍人物,固然写得生动活泼、具体细腻、富有文采,还可以较深地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笔者以为,它毕竟不是报道人物的唯一写作形式。采用消息的形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