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贤宾 《精武》2012,(8):61-62
为了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文件精神,我市城区南片大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本文就对本片的大课间活动从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活动内容、参加活动的态度和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以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了建议。意在提高学校大课间的活动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适其能而动、量其体而做、激其趣而为",学校把具有实际内涵的健体目标贯穿到学生大课间活动体系之中。为了提高大课间活动质量,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活动按三个篇章内容进行,按时进行轮换(表1)。  相似文献   

3.
以从化希贤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为研究对象,以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为研究内容,以"贤文化"为引领方向,以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为依据,以学校环境为特色,建立一套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文章虽然只是该校情况的个案,但其质量保障机制运行的基本框架仍然反映了中小学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很多共性,对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就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提出:在遵守大课间体育活动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潜在功能,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益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活动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更长,活动内容更多,组织形式更灵活,练习强度适宜。由于大课间不强求正规的场地和器材,又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实效显著。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明确提出“只有把大课间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本期专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开展大课间成功的实践经验以及提高大课间活动质量的对策方法。我们要认识到,大课间的落实需要从行政方面自上而下地建立健全常规管理制度,所以从学校校长到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都是大课闻活动的主导力量,只有全员动员起来才能将大课间搞得红火,搞得热烈。  相似文献   

6.
<正>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既能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又能增进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最佳途径。如何规范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如何合理利用活动的场地、器材,如何让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更好,笔者结合学校开展的初级花样跳绳大课间活动,谈一下笔者学校的做法。一、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元素及分析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元素及分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非常有实践性和健康性的活动,它的特点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和综合素质。本文在分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创新策略:着力实现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提高;锚定大课间活动的目标与内容;设计科学的体育大课间运动负荷;确定有效的大课间活动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开展大课间校本课程以来,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增强了,师生、学生间关系更加和谐,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分析了民间游戏与大课间活动的关系,探索了民间游戏引入大课间的操作程序,对民间游戏在大课间的合理运用进行了初步探析,将传统有趣的民间游戏有机地渗透到大课间活动中,使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好习惯,同时传承民间体育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茆长胜 《精武》2012,(11):72-73
大课间活动不属于体育课堂教学,也不同于课外活动,它是游离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是在教师有选择性地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自主活动,开发大课间活动,研究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有突出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本课题以学生大课间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大课间活动的模式构建并结合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尝试制定出评价标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评价,必须全面考虑、精心安排,在评价方案制定、评价队伍建设、评价方法操作和评价反馈激励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使评价工作客观、科学、公平,从而调动各班级学生、体育教师、班主任等参与人员与管理者的积极性,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不断提升。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评价大课间体育活动,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要根据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及相关情况进行制定。既有对班级学生的考核,又有对班主任管理大课间活动情况的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锻炼强度不高、锻炼密度不足、活动内容不合理等问题,依据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大课间活动组合的功能及作用,建立了6套运动健身干预方案,研究各套运动健身方案与提高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功效之间的关系。以吉林省体育特色校1 200名中、小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10周的运动健身干预方案教学实验。结果表明,6套干预方案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只有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才能使中、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如今,出现了一些学校以场地小、器材少为由,对大课间的开展只是应付的现象,这对学生体质的提高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在此,笔者谈几点关于有效开展大课间的做法,或许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一、内容要贴近生活大课间内容单一、乏味,形式机械、呆板,会使学生、教师敷衍了事,不仅锻炼的效益低下,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校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单一,流于形式,约束了学生的活动,运动方式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所以打破传统课间活动方式,在课间体育活动中开展舞蹈、健美操、兔子舞、武术、游戏、球类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学质量,便成为我们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健康状况令人大跌眼镜,国家有关部门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在此背景下,大课间体育活动应运而生。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的初衷是要学生积极参与,调节身心,缓解疲劳,而不是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标。必须明确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初衷,避免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表演化、形式化的不良风气,不应过于要求开展内容与组织形式,要增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在中学开展了较长的时间,其和传统的课间操活动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比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该文通过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及文献资料法,对当前湖里区中学大课间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开展现状和发展需求,为完善大课间活动模式的研究提供基础,进而结合湖里区各中学情况,对大课间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促进湖里区中学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正>研讨背景: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置上如何更加科学合理,一直是体育教师们地不断追求。在很多地区如果说广播操或体育特色操是必选部分内容的话,那其他活动内容则是自选部分。正因为是自选内容,所以它具备了较大的自由度,给了体育教师更多的选择空间,所以,广大体育教师在自选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置上应多做"文章"。合理科学地设置大课间活动内容,在促进学生体质提高的同时,让学生真  相似文献   

17.
汤建专 《体育世界》2014,(11):125-126
大课间活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只不过传统大课间活动是以课间广播体操的形式进行,这种模式在形式上较为单一,内容重复,对学生的运动兴趣作用不大。而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则提倡增加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突出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健身与娱乐,促进其掌握体育锻炼方法,促进其快乐运动,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19.
<正>各级学校为了开展好这一体育活动,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对促进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广泛开展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但目前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并不是十分完美,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  相似文献   

20.
《湖北体育科技》2019,(10):932-936
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长沙、株洲、湘西3个经济存在显著差异的地区农村中小学大课间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新常态下的湖南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参与者年级、性别、地域的差异明显;内容枯燥、单一,缺乏地域特色;大课间活动的科学性即频次、时长、组织形式等地区差异明显。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的建设、活动内容、硬件设施以及家长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大课间构建时,活动内容应根据地区文化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本地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设计和开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练习内容。力争做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内容设置合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效促进阳光体育活动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学生体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