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标准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精神和社会适应同属于心理健康范筹。笔者经过几年来对学生跟踪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在学习、情绪、适应等方面较为严重。以下就这几方面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采取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全面状态。”并且提出一个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由此可见,一个人健康与否,不能仅仅看他的身体是否有病患和虚弱,更要看他的心理状况如何。我是一名职校教师,比较关心职校学生的健康状况。据心理测试和调查资料显示,目前青少年中约有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指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两者缺少哪一个都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的标准作过这样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或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人的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健康。人不最简单的、独立的,也不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进行的特定代谢过程的生物有机体,而是不断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精神的和身体的复合体。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必须在其生活过程中不断地对所感到的环境刺激,有选择地相应地作出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反应。人类疾病是有机体在与自然环…  相似文献   

5.
健康的概念首先谈谈健康的概念。人们在谈到健康时,很多人往往只着眼于身体方面有没有病,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健康意味着身心健康,也就是说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近代一般都认为:“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因此保护幼儿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可见,健康已不再是过去那种"无病既健康"的旧观念了。一个真正健康的儿童,不仅指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正常能力。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以及适应社会的状态。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身体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有必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一红 《文教资料》2006,(14):200-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健康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维的结构,涉及到相互依赖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完满状态。”在健康这个多维结构中,心理健康处于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即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符合同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其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相反则不健康。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  相似文献   

9.
1.健康的内涵1.1健康的概念WT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换言之: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三维组合。其中: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各种环境的良好适应,对自身潜力的挖掘,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等。其含义是: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处于…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指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两者缺少哪一个都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1.
踢球擒贼     
肖显志 《小学生》2005,(12):4-7
在每一位家长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健康的孩子什么样?笔在查资料的过程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不只是指没有疾病。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这三方面都健全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意识到,健康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精神上和社会各方面适应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李东生 《吉林教育》2005,(11):21-22
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仪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是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全面状态。”并且提出一个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由此可见,一个人健康与否,不能仅仅看他的身体是否有病患和虚弱,也要看他的心理状况如何。 调查资料显示,目前青少年中约有28%的人存在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而职校学生中这一比例更高。职校学生未能考取高中,在心理上普遍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比其他学生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要求在中专、职校、技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能促进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一健康的初中生吗?”你回答:我身体很棒啊!”那你只答对一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义,健康的含义包括了生理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健康。总的来说是身心两方的健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健概念。就象“人”字的一撇和一捺,少了谁,“人”都不能站立。因此,一个健康的初中生除了要有一个很棒的身体外,还应具备以下这些条件: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初中阶段学业负担比小学有所加重,一个健康的初中生,通常要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目标具体、切合实际,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  相似文献   

17.
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健康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学习生理卫生知识 ,心理 (精神 )卫生知识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几年的生物教学 ,自己体会到学生对生物教材中的常见疾病、卫生保健及青春期生理方面的内容兴趣较浓。讲课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大都听得认真 ,而且善于提出问题。如有的学生问 :龋齿是因为牙齿里有大量的虫吗 ?身体无意受伤怎么办 ?贫血有什么表现 ?人吃糖多了就会患糖尿病 ?怎样补钙 ?为什么“巨人”会那么高 ?男、女为什么有区别……这说明学生很关注身体的变化 ,也说明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才…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幼儿全面、综合发展的关键。因此,幼儿的健康教育应该旨在促进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具有良好的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全新的定义:"健康是指人的体魄、心理、社会交际生活完全正常,而不单指身体未患疾病."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体现了一个健康人的整体状态,成为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