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批评性语篇以大众语篇为其主要分析对象,试图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分类、及物性、转换等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两则不同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两家媒体是如何操纵语言资源来引导人们对于事件的不同解读,从而树立读者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2.
李楠 《考试周刊》2011,(38):35-37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理论中主位结构分析,进一步探索英语新闻语篇中隐含的语篇功能。句子或从句的语义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主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共同传达出句子的信息涵义。多种多样的主位推进模式相互协作构成完整的语篇。本文对英语新闻语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媒体所要传达的根本意图具有指导意义,强调媒体利用语篇自身功能作为其宣扬意识形态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3.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双语学习》2007,(11M):170-170,172
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从情态和转化两方面对美国总统布什针对英国和伊朗“水兵危机”的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揭示新闻语篇里蕴涵的意识形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篇-历史分析方法通语篇及其存在的社会背景进行批评性解读,试图揭示语言下的意识形态。本文选取中国女足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前后媒体的报道,试分析大众传播媒体如何通过语篇对民众思维意识进行影响。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尤其是揭示语篇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自从日本悍然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钓鱼岛争端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文章选择《英国卫报》和新华社对钓鱼岛争端的两篇报道。借助“及物性”概念,对比分析两篇报道的语言结构特点,以此探讨不同新闻语篇背后深藏的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各种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Lakoff和Johnson对概念隐喻的界定,以2012年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14篇对钓鱼岛冲突的新闻报道作为语料,运用Charteris-Black提出的隐喻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对英语新闻语篇的冲突隐喻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冲突类英语新闻语篇的概念隐喻类型主要为冲突隐喻,其劝说功能显而易见,体现了报道者在特定语境下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7.
把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双语播音专业新闻英语语篇教学结合起来,提出新闻英语语篇教学应根据不断发展的传媒需要,以批评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考虑特定的文化语境,根据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解读,以期增强双播专业学生对英语新闻语篇的反控制意识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从英语语篇的词汇分类、预设、及物性等角度对《纽约时报》中一则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批评性的语篇分析,试图揭示新闻语篇背后所隐含的不同社会性质的意识形态意义,突显文化对新闻语篇的重要影响,以提高学习者辨析语言形态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报刊阅读一直是学习者学习的难点。报刊阅读教学应以语篇分析理论为依据,从新闻语篇特点出发,通过介绍背景知识、分析新闻标题、解读正文几个步骤对报刊选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中文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孙琦 《德州学院学报》2014,(1):53-56,67
在及物性系统下,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中国日报(ChinaDaily)4篇关于钓鱼岛的新闻标题、词汇选择和语篇中的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及关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其语言选择、表达方式受其代表的立场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应意识到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培养批评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11.
被动语态是英语新闻语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文章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从三方面实例引证,对英语新闻语篇中被动语态如何充当隐性意识表达工具进行系统分析。从社会和意识的角度探究使用被动语态的原因,揭示被动语态是如何充当作者意识表达的工具的。  相似文献   

12.
语篇分析四大流派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理论是西方近30年来影响较大的语言学理论,也是语篇分析流派中的重要一派理论。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经常探讨的重大课题。新闻语言又以其独特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被誉为反映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语言,所以如何有效地解读新闻语篇一直是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鉴于此,在把语域理论作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建立新闻语篇的"语域分析模式",通过语域分析,探讨并提出新闻语篇的翻译原则及方法,同时以定量与定性的双重分析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赵勋 《华章》2014,(27)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话语的人际意义的突破性理论体系。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篇中表达态度的语言资源。本文试图运用评价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其核心子系统--态度系统的视角对政治新闻语篇进行分析,揭示政治新闻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呼吁读者对政治新闻进行批判性解读。  相似文献   

14.
批评性语篇分析是由批评语言学家提出的新的语篇分析方法,主要研究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多用于对新闻语篇的分析,尤其是政治语篇.目前我国对政治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侧重于国外发达国家或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报道,很少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新闻语篇.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对最近发生的斯里兰卡宗教冲突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英 《海外英语》2012,(24):272-273,276
作者的意识形态可能通过语篇传递给读者,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尤其是在解读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时。该文简要阐述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概念和大致方法,并以实例论述了意识形态对读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领域的代表人物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理论,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对一篇CNN报道进行了分析。从中反映了在新闻语篇中体现话语文本互文性的“话语表现”与“杂语性”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体现了新闻语篇中代表不同权力阶层的“声音”是如何被很好地融合、搀杂,以用来表现不同权力阶层的意识形态的。  相似文献   

17.
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批评性语篇分析因其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已被广泛使用于分析各种语篇。本文从概念功能的及物性,人际功能的情态系统以及消息来源三个方面对英国路透社关于欧洲债务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这一新闻语篇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看似客观公正的新闻语篇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功能语篇分析理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译汉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语境意识、语篇体裁意识和衔接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生成体现原文交际意图、衔接得当、语义连贯的译文,建构他们的语篇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26):6-7
批评话语分析依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文章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从词汇选择、时态运用和转述引语三个方面对摘自时代周刊的一篇新闻评论进行解读,揭露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表明作者反对和批判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批评性语篇分析认为,语篇是具体化的社会实践.语言为权力服务,语篇体现意识形态.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材均选自美英报纸杂志.他们所采用的语篇形式和意识形态相伴而行,共同服务于权力.本文以《纽约时报》一则新闻为例,具体论述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引入批评性语篇分析,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灵活运用语篇分析工具,提高判断和鉴赏能力,直接透视媒体背后所隐藏的动机,从更深的层次解读西方媒体语篇有着重要的作用,并防止被西方媒体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