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蓦然写下这个题目,是否会让人感觉有些夸张?然而当我一一回忆起三月街那些难以忘怀的场景,那么,的确除了"魂牵梦绕"就再也找不出更恰当的词语来表明白族人对三月街的感受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是那么遥远而神秘,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我的故乡洱源凤羽离大理城不足一百公里,从水系上来说,它是真正的洱海之源,但是,被称为世界屋脊屋檐的点苍山把我们远远地隔在大理坝子西北的山峦之间。那时候交通阻隔,凤羽人要去一趟大理无异于现代的大理人去一趟北京,至少两天行程。即首先要翻越点苍山的余脉天马山来到邓川,如果想找一点代步工具,那就得继续赶往沙  相似文献   

2.
在大理赶街     
赵敏 《大理文化》2010,(3):104-112
一部电影《五朵金花》,让大理扬名四海。是《五朵金花》让中外观众体会了白族的特有民族街市——"三月街"。正像每年的春天桃花都会红,柳树都会绿一样,一年一度三月街也会如期举行。这是来过大理旅游,对大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的,这是"三月街"的今生。有一句对大理白族"三月街"概括得很精彩的话,叫"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说的是"三  相似文献   

3.
记忆给人的感觉是遥远而亲切的,陌生而又熟悉的,它会让我们五味杂陈,温馨感动。三月街,一直以来,都是大理人心中的一个情节。我的老家在大理古城,因而对三月街的情感,要更为深切一些。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事,电影《五朵金花》在大理拍摄,为拍摄各族群众赶三月街的热闹场面,有关部门在大理北门外搭建了三月街的场景,我的父亲被学校组织参与拍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或许是因为为人师表的原因,平时就很注意衣冠整洁,连中山装衣领的风纪扣都扣  相似文献   

4.
寻花     
正我爱花,可是,我的蜗居,无法养育更多的花草,且花大多有野性,不喜欢蜗居一隅,花和我一样,喜欢自由的天空阳光,于是,寻找那些野性的花,成为我的一种嗜好。当然,我的寻花范围,仅仅局限在方圆百里之间,因为身处苍山西坡,自然更多地走向百里苍山。一植物的花,一直依着时间的节奏开。每年三月,大理苍山西坡的马缨花就应时而开。西坡的马缨花,是属于豪放一词的。那些山脊上纯粹的马缨花林,若不是春天遇见,在莽莽苍山中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中国一流,西部第一"的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位于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山麓片区,坐落在逶迤起伏的苍山中和峰下,东边面对碧波荡漾的洱海,北边是有着悠久传统的千年古街三月街街场,距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仅1公里.影视城占地77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共由146个单体建筑构成.是为了拍摄大陆版40集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而兴建的.  相似文献   

6.
李超 《大理文化》2007,(5):48-49
2004年以来,笔者连续四年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具体负责三月街民族节的统筹协调工作。如何进一步办好大理三月街,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即便不做买卖,也要去赶三月街,不然,就会若有所失。现在,交通便捷,人们去赶三月街,已经很方便了,坐农村客运班线车、公交车、打的、开私家车,可供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多。网络上、报纸上、电视上,手机里,都可以看到有关三月街的消息、图片,即便真的去不了三月街场,也可以"卧游"、"神游"三月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赶一回三月街并不容易,特别是我们这些离大理古城有一百多公里的山里人。应当说,在那个时代,小孩向往三月街,就像乡村干部向往北京一般。只不过前者似乎为了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我都要去赶三月街.三月街,已成了大理人的一个情结. 步入三月街的街门,我便看到了“观音古市”几个篆书大字,很多人或许都会忽略,但于我而言,这却是我的兴趣点所在. 研究或关注大理文化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大理人对什么事都讲究个说法,都要像树有根、水有源一般让每一件事情都有个来龙去脉,从而让子孙后代懂得溯古知源,懂得归去来兮.而且一般只要是有些历史的文化现象或习俗行为,其源头,必定会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大概就是大理文化之根,就深藏于宗教迷宫之内的最好明证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参透了大理宗教的本质,也就领悟到了大理文化的核心特质.  相似文献   

9.
我在老挝读书的时候,就希望到中国学习。我的考试终于通过了,来到中国大理,说来很奇怪,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大理特别的美,西有苍山,东有洱海,中间一个古老的城市就是大理古城,每天都有旅行者来来往往。  相似文献   

10.
张明曾 《大理文化》2009,(Z1):90-91
三月街,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是大理集商业贸易与文化体育为一体的民族传统盛会。199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程序,把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确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至今,已成功举办19届,成  相似文献   

11.
海讯 《大理文化》2013,(7):56-57
年轻的时候,一旦说到大理这块高地,内心总会涌动一股莫名的情绪。我知道情绪的归结点是向往,向往走进风、花、雪、月的大理,向往随意地把手举在空中,向远方的苍山洱海挥舞。终于有一天,我驾着一辆自己的北京现代越野车奔驰在山路上,守望已久的大理正陶醉在春天的情怀里,大地在春天绿风的抚慰下蓬勃地舒展着她瑰丽的画卷。我到大理时正是鲜花盛开的  相似文献   

12.
情动三月街     
原因 《大理文化》2010,(5):87-88
大理三月之美景,古人对之早有描绘。唐代白族诗人杨奇鲲的诗句:"风里浪花吹又白,雨中岚影洗还清",写的正是三月轻风吹拂下的洱海和阵阵细雨后的苍山。明代学者杨升庵的妙文"一望点苍(苍山又名点苍山),不觉神爽飞越。……山则苍茏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廓奠山海之间,楼阁出  相似文献   

13.
大理三月街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驰名中外的三月街赛马是随着三月街集市贸易而产生的.大理自古产良马,闻名四方.北宋时期,大理国每年以成千上万马匹出售给宋朝.到了元朝,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大理社会风貌这样记载: "……这省里养了许多马,送到印度去卖."在交易中,要看马跑的速度和走法来区别优劣,因而出现了赛马和马术,流传至今.建国前三月街赛马场设在大理古城西郊的官道上.每逢三月街赛马之日,热闹非凡,观众成千上万,参赛选手除了大理地区的白、彝、回、汉等骑手外,丽江、迪庆的藏族、纳西族等骑手也前来参赛.但是,比赛时有时无,规模也小.……  相似文献   

14.
于坚 《大理文化》2010,(1):6-13
【大理印象】我二十岁的时候,离开故乡昆明第一次远游,我去的就是大理。从此,我把大理视为我的第二故乡。在云南,大理乃大道之邦。中国无人不知的大理石,藏于大理苍山。苍山最高海拔4122米,是世界  相似文献   

15.
沧桑三月街     
五十多年前,我从远房亲眷和母亲的闲谈中,得知云南大理有个"三月街".我想,这有哪样稀奇嘛,不就是赶个街子,满街白菜萝卜、野菜土瓜什么的,也值得这样大惊小怪,讲个没完没了? 后来看了点"闲书",被几篇苍山游记之类的文章吸引住了,于是便把苍山想象成故乡的玲珑小山,把洱海想象成一泓清澈的池水.再后,又在一家旧书店里翻到一本残缺的木刻版本<江阴·徐宏祖·滇游日记>,其中记叙着徐老从邓川州沙坪到大理出下关达茅草哨的经历和感受.捧读之余,才悟到我儿时对苍山洱海的想象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手,非常软和,不像手艺人的手。每逢三月街,父亲大大的手,总是紧紧握着我小小的手去赶街。父亲的手,牵出我的是梦魂萦绕的童年,有时像一条涓涓细流的小溪,而有时又像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一直伴随我的人生的脚步。童年的记忆中,父亲身着白衬衣,黑领褂,神采奕奕地在三月街上走着。他跨一步,我需要走两步。三月街上的人很多,五颜六色、四海汇集。父亲总是紧紧牵住我的手,生怕我走散了。通往点苍山中和峰麓的三月街之路,尘土飞扬,满街嘈杂,商铺林立,人山人海。也就是在麦香柳绿的季节,在赶往三月街的路上父亲给我娓娓讲述了那些神幻迷人的童年故  相似文献   

17.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大理三月街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盛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1年通过立法程序把"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作为  相似文献   

18.
半夏 《大理文化》2010,(7):7-19
这些年,我年年都要到大理两三次。去年的春天,我到苍山脚下的感通别墅,在一座叫"六合同春"的大宅里拍过一张照片:一丛紫色的鸢尾花,依附着莫残溪边的山石盛开。这鸢  相似文献   

19.
故乡     
徐芳 《大理文化》2013,(11):75-76
到大理了。在发鬓捋一片缠绕于苍山洱海间的薄雾,证明我确实到大理了。那被指尖轻轻捋下的雾,很真实,微凉即化,却内含一种凝固了千年的宁静。  相似文献   

20.
公浦 《大理文化》2005,(1):23-27
我在昆明市文联见到2004年2期的<大理文化>,我向来关心大理,这出于我对它的热爱,拾起刊物一看,有一篇<〈五朵金花〉访谈录>,当然更引起我的兴趣.文章是赵定甲采访张树芳.赵定甲不知何许人也,张树芳倒是我的老朋友,就在2001年三月街民族节前我到大理参加<不谢的金花>一书的首发式,第二天4月8日又参加了三月街的开幕式后,中午在亚星饭店吃饭时还见到了张树芳.老朋友见面格外亲热,李跃云记者还给我俩拍了一张亲切的合影,后来发表在4月18日<春城晚报>上.我不会忘记我们40多年的友情,我一向以最诚挚的感情表示对他的尊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