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其中,作为新加坡人力资源和人才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更是功不可没。文章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为例,从政府支持、资金保障、科研评价体系等角度,探析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新的维度。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改革,依托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这对于促进学校创新教学工作,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韩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近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韩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基本政策、韩国高校实施电子化学习和大学电子化学习支持中心的建立以及信息技术支持学术研究等情况的介绍与分析,总结韩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在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需求导向的政策规划、有力的预算支持以及有效监管和评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由于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和扶持,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才得以突飞猛进。研究新加坡高等教育投资政策及特点,以期能为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政策规划、政策移植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推进已显得非常重要。WTO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是间接的和潜在的,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基础教育仍旧像过去那样培养适应应试教育的“人才”,就很难指望在高等教育阶段使学生得到脱胎换骨的转变。政府的高度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师资培训,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软件资源环境的建设与管理,是我国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考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私立高等教育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同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同样在经历了盲目扩张、缺乏规范的发展阶段后走向规范化、高质化。新加坡私立高等教育的认证化管理、国际化办学、职业化与应用化的核心课程理念以及其营利性的本质属性促成了其良性发展,其政府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及高效的政府管理水平保障了新加坡私立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其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全球教育产业的兴起也是其发展的契机。新加坡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有:基于组织混合性的私立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卓有成效的国际化深层建构;以教育信托认证制度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动态应用型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即将步入 2 1世纪之际 ,一种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翅膀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 ,正以汹涌澎湃的势头 ,在世界经济领域内独领风骚。它的核心是科技 ,关键是人才 ,基础是教育。面对迅猛到来的知识经济大潮 ,加强培养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人才 ,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 ,我们通过对香港与新加坡高校人才培养共同点的分析研究 ,谈一下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点启示。  一、香港与新加坡高校人才培养共同点的分析研究  自 60年代以来 ,香港与新加坡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跃而栖身“亚洲四小龙”之列。究其原因 …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大幅度扩招以及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热点,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经济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特别是高等教育强国。德国是全球最善于以教育、科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成功样板之一。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主要有: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科技对经济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重视以评估认证促进公平竞争和办学质量提高;高校定位准确、特色鲜明、职能稳定,重视合作办学,拥有开放、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德国大学善于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填补资金需求缺口。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国内国际复杂多变形势、东西文化激烈碰撞、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也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带来的机遇。高校尤其是新升本院校,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学生综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定能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立足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为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它的发展与政府、企业和大学这三大推力息息相关。美国政府、企业及大学在推动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政府是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柱,企业是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而高校则是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由此可见,美国网络高等教育是在政府、企业和大学的多元合力及共同作用下发展的,这对于我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新跨越的关键: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教育技术素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高校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很多高校尚未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教职工信息化素养较低是影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要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教学管理平台,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02年7月,笔者有幸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在新加坡举行的教育交流活动。通过近10天的参观访问,笔者了解了新加坡政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而制定的总蓝图,目睹了新加坡的大、中、小学及政府、企业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相关情况,并亲历了新加坡教育部推广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全体大会,深感新加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上的广度、深度、速度与成效。本文将从新加坡政府的宏观策略及笔者的见闻与收获两方面来叙述。一、新加坡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总蓝图及其实施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新加坡政府于1997年颁布了《信息技术在…  相似文献   

15.
创业与创新教育已然成为知识经济和社会参与的全球化时代对高等教育之必然要求。新加坡高校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培养方式和教学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诸多卓有成效的有益尝试。根据在新加坡访学期间的见闻和实际调研的数据,对新加坡高校在创业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方面的举措加以简析,以期对中国高校教育改革有所裨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热度不断升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开始对此高度重视。2001年教育部制定并颁行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虽然此《意见》主要针对公办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但对全国各类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指导作用,各高校都加强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贯彻这一《意见》过程中,部分高校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出现了一些误区,如不及时纠正,势必会使这些高校的教育教学误入歧途,同《意见》所要达到的目标南辕北辙,有可能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期,变成低质期、泛滥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不平等扩大的现象日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高等教育不平等扩大表现来看,主要是地区不平等、城乡间不平等和阶层间不平等;从制度成因来看,主要是教育产业化、自主招生政策和加分政策所引起的。对此,近些年来政府与高校采取了多项措施对教育不平等进行干预。主要包括逐步取消不合理的高考报考资格的政策限制、叫停教育产业化、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完善自主招生政策。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泰国高等教育考察论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对新加坡、泰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实地考察,分析了两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投入与高校财政、大学教育质量与学术水平的特点,阐述了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中央和各地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对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就业时代,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最重要的集散地,应充分利用这种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阅读指导,开展多种就业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政府尤其注重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扶植。日本高校的学生资助制度发展早,历史长,覆盖范围广,形成了比较完整而严密的资助体系,对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在国际社会上也倍受关注与赞誉。文章着重对日本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我国现行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