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郑挥 《上海集邮》2007,(10):18-19
旧藏中有一件清光绪戊申年(1908)温州日商岛根洋行寄宁波中村洋行实寄封:油光纸中式红条封,正面毛笔书“宁波府江北岸/日商中村洋行/中村兼吉殿收”,日式汉字非常流畅;左上方贴蟠龙红2分票1枚,销双圈三格全汉文楷体字“浙江/温州府城/戊申五月十二日”干支戳;左侧中间盖一个红色双圈长方型“亲展”章;封背上方印有红色圆型单圈大“缄”字,应为封存、封口之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严武 《上海集邮》2004,(8):35-36
今年4月,某邮刊发表《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中国题材邮票》一文,内容丰富。然而,此文介绍“俄罗斯于1995年4月17日发行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邮票6枚和1枚小型张,其中第6枚……票名‘满洲里战役(1945年8月19日—9月2日)’,邮票的主  相似文献   

3.
邮友相会,议论佳邮评选,虽然七嘴八舌,意见倒很集中。其中之一就是:“此‘特’非那‘特’,志号乱了谱。” 佳邮评选,重在参与,给自己喜爱的邮票投上一票。谁知“特票特评”,把群众能评的只让专家去评。这样的“与时俱进”,简直离了评选的谱。 我国邮票的志号和代号早已为大家所熟悉,即使经过“文革”的折腾,“J票”还是表示纪念邮票,“T票”还是表示特种邮票,然而现在所谓的“特别发行  相似文献   

4.
上海的邮票拍卖始于何时有多种说法。《中国集邮史》称,"1917年,邮票拍卖作为邮票商业的一种方式在上海出现"。然而,早在1912年12月8日至10日,《申报》就刊登了鲁意师摩洋行于10日拍卖古钱、古邮票的广告。那么1912年12月10日果真是上海邮票拍卖最早的日期吗?笔者最近查阅了当年上海的三大日报《申报》《新闻报》和《时报》,终于在《新闻报》上,发现1910年前后,上海参与各种物品拍卖的洋行已有如壳件、海利、新谷、华德、文治、亚洛、瑞和、宝和、鲁意师摩、祥茂、柏德等多家,并且在1910年4月3、4、5、6日均刊登了瑞和洋行"准于廿七日  相似文献   

5.
魏裕民 《上海集邮》2004,6(11):39-39
《中国邮史》第6卷第5期刊登徐洪《查证“大片红”有旧票》,认为《上海集邮》2002年第6期一篇文章中“认定‘大片红’无旧票存世”的说法“有误”,并举证出在拍卖会上出现的三枚“大一片红”旧票,说明“‘大片红’不但有旧票面世,而且还不止一枚。”《中国邮史》编者也在“附注”中补充说:“最新一期《中邮大地》拍卖中有一枚销‘北京’日戳之旧票拍卖。”如果此处所讲的“旧票”都指信销票,那  相似文献   

6.
我国早期的集邮书刊刘广实清光绪五年(1879的),上海《审报》刊有最早的收买邮票广告。征求人是“新泰兴洋行内,哈文斯”, 广告题是“收买信封老人头”。光绪六年,上海清心书館发行的《花图新报》上, 刊有“各国信館这印图”一文,共六百多字,是我国最早的介绍集邮的文章。文内称邮票为“信印”或“国  相似文献   

7.
智慧的艺术     
马可 《棋牌世界》2004,(3):15-16
我在《象棋是什么》一文中曾说:“四大艺术中,‘琴’、‘棋’相近,‘书’、‘画’为邻。中国的书法、绘画,都是笔与纸的抵触,水与墨的交融;而琴和棋,前者以几根丝弦,一段焦木,尽诉英雄抱负、高士情操、才子雅意、佳人心事;后者则以数枚棋子,尺许棋枰,挽狂澜于既倒,听惊雷于无声,演出一幕幕不闻呐喊的厮杀,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8.
周传芳 《收藏》2001,(3):48-48
《收藏》总第90期“商海篇”栏目中,刊登了上海曹杨的文章——《“长城”币不具有投资价值》(以下简称“曹文”)。曹文在第4和第7自然段中分别写道:“迄今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1979年版、1980年版、1981年版、1982年版、1983年版、1984年版、1985年版和1986年版8种版别的‘长城’币”。“‘长城’币的画面处理极其简单.在1979年~1986  相似文献   

9.
向辉 《上海集邮》2012,(10):39-40
鲁意师摩洋行在上海,乃至在中国邮票拍卖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912年至1947年,《申报》上刊登的邮票拍卖广告共146次,其中鲁意师摩洋行达98次,占总拍卖广告数的67%。由于其广告从未注明具体地址,集邮界一直在探寻。《中国集邮史》谈到"1917年,邮票拍卖作为邮票商业的一种方式在上海出现。主持者是英国人品斯(C.Pinns)。他是上海屈臣氏汽水公司经理,业余爱好集邮,便在北四川路鲁意师摩洋行举  相似文献   

10.
陈夕波 《收藏》2001,(10):57-57
《收藏》杂志1996年第3期,登载了一篇天津义和团博物馆馆长的文章。文章引用钱币学家马定祥生前的一段话说:“正面铸有楷书‘替天行道’,背面铸有‘保清灭洋’及‘庚子’等文字,确为义和团团钱无误,可惜只发现一枚,后来流入日本(?)……我认为在国内肯定还有,只是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11.
王赢 《中国集邮》2001,20(7):38-38
1995年8月1日,邮电部发行“义务兵专用邮票”1套1枚,正式名称为《神圣的使命》,专供驻守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义务兵试用。1997年4月16日,《解放军报》刊登消息:“自1997年4月15日零时起,义务兵专用邮票停止在部队使用,驻东北三省部队义务兵在部队邮平信时恢复使用‘义务兵免费信件’三角戳记”。2000年第10期 《中国集邮》刊登消息,“据悉,国家邮政局在8月份将库存在北京和沈阳的‘红军邮’邮票悉数销毁”。这一意在改革军队邮政制度的重大尝试,在部队和集邮界引起极大反响。笔认为,此票先天条件极佳,投资此票,回报将会很丰厚,原因有四:  相似文献   

12.
贾迟 《武当》2009,(8):28-29
“四两拨千斤”是古典太极拳论中一句名言,流传数百年,没有异议。王弘壮先生发表《“四两拨千斤”还是“四两拔千斤”》一文,提出“‘四两拨千斤’之句不通,应是‘四两拔千斤’之误。”  相似文献   

13.
王昆 《收藏》2006,(11):155-155
袁水清编辑: 你好!读到《收藏》2005年第12期PH4耿守中忠、杨治梅《错体邮资票品的研究与真伪鉴定》(七),文中称“这些‘漏色错体’旧票,大多为“漏印红色”。假如真的是全部漏印红色,当然就是漏色错体票。但是就笔者鉴定过的这些所谓“漏色错体”票看,均是褪色所致”。  相似文献   

14.
黄山 《上海集邮》2005,(10):37-38,42
本专栏前几期连载了《世界各国的第一种邮票》,介绍最早发行邮票的47个国家的第一种邮票。这些邮票从发行到现在已都过去150多年,其中很多虽然印刷简陋,其貌不扬,但价格之昂,令人乍舌。痴迷的集邮者固然为之倾心,但也不会倾其家产而换之。不过,“拥有”之法还是有的,邮票发行150周年之际,大多数国家都精心设计、印制了票中票,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的董希文在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了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后,萌发了创作激情。于是,他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创作完成了长4.25米,高3.33米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被毛主席称赞道:有我们民族的气派。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开国大典》油画作品被选作系列纪念邮票之一的票图,搬上了“国家名片”(纪71)。去年,此票又以“票中票”形式出现在1999-20《20世纪回顾》第5图“开国大典”上。  相似文献   

16.
袁士良 《游泳》2001,(3):34-35
游泳 ,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健身法 ,多少人钟爱它 ,终身受益 ,健康长寿。毛泽东一生喜欢游泳。1917年4月1日 ,他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 ,署名“二十八画生” ,将健身与“改造中国与世界”结合 ;1925年写了《沁园春·长沙》 ,中有“携来百侣曾游”“到中流击水”等名句。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有毛泽东的回忆 :“我们也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 ,我们徒步穿野越林 ,爬山绕城 ,渡过江河。遇见下雨 ,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 ,说这是‘雨浴’ ;烈日当空 ,我们也脱掉衬衣 ,说这是‘日光浴’ ;春风吹来的时候 ,我们高声…  相似文献   

17.
宣统登基纪念邮票(见图),是我国大清邮政继海关试办邮政发行第一套纪念邮票(万寿票)后而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笔曾写了一篇《宣统纪念邮票话沧桑》(《中国集邮报》2001年第92期),主要谈了该票的特点和在上海的发售情况。最近见到台湾《今日邮政》第535期发表了一篇“宣统纪念邮票”的署名章,对这套票的发行日期作了探讨。现就笔另外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将宣统票发行日期几种说法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集邮的发展,邮品流通成为集邮者的需要。20世纪初起,上海许多洋行建立了邮品拍卖业务。1912年,新谷洋行和鲁意师摩洋行开始拍卖邮品,《申报》广告可能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最早拍卖邮品的记载。1912—1930年,《申报》上刊登的邮品拍卖广告共计135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1919—1922年,占75%。从这135条广告来看,大  相似文献   

19.
《上海集邮》2011,(1):42-42
随着集邮的发展,邮品流通成为集邮者的需要。20世纪初起,上海许多洋行建立了邮品拍卖业务。1912年,新谷洋行。和鲁意师摩洋行。开始拍卖邮品,《申报》广告可能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最早拍卖邮品的记载。1912-1930年,《申报》上刊登的邮品拍卖广告共计135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1919—1922年,占75%。从这135条广告来看,  相似文献   

20.
李浭先生在《体育文史》1989年1期上发表题为《我国最早的围棋月刊》的文章,称“我国最早创立的围棋月刊是在1937年,由当时设在上海市汉路421号上海旅馆内的‘中国围棋月刊社’编辑石印的杂志。”据现有资料,中国最早的围棋月刊应为成都围棋俱乐部1922年创办的《弈学月刊》,比上海创办的《中国围棋月刊》早15年。日本最早的围棋月刊是《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