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邓小平的人本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遵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邓小平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依靠人、培养人和发展人的精神实质,其人本特点非常突出.我们剖析邓小平的人本教育思想,为的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人本思想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在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邓小平人本思想表现出鲜明的特点。“造福人”是其人本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解放人”是其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发展人”是其人本思想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吴光路 《考试周刊》2012,(91):152-153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坚持人本观念,以培养人、发展人为其最终目的。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扭转其社会价值倾向,转而关注人的发展;要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要注意培植学习共同体的校园组织文化:要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归根结底.思政教育应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人本思想在教育业的发展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在小学教学中,人本思想教育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的基础,理应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学中的人本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本思想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人格素质的最优途径。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小学生的人本管理,提高教学管理对人本素质培养的效果。本文意在对小学教学中的"人本教育"精神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弘扬人本思想,促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综合素质获得全方位的提高。同时针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的阐述,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教育的人本管理,建立人本教育的教学体系,为提高小学教育的人本管理提出良好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本化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它把人置于教育和学校管理的中心,人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是终极目标。人本化管理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具体地说,人本化管理就是要求校长要树奇“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教师为本,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人本化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它把人置于教育和学校管理的中心,人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是终极目标。人本化管理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具体地说,人本化管理就是要求校长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教师为本,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人本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高境界的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贵,…  相似文献   

7.
人本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鼓励对真理的追求。人本精神在大学教育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当代大学教育仍需追求人本精神的思想,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和崇高理想并致力于服务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当代大学教育申的"人本精神"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管理、教学、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人本观区别于西方人本主义和古代孟子的民本思想,它主要体现在尊重人才、弘扬人的主体性、全过程发展人和发展人的个性等四个方面。把握邓小平的人本观,有助于社会每个成员多方面发挥各自的才能,从而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9.
"人本理念"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以及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都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人的情感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都要围绕着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一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呈现的人本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重视个人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其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取向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