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运用运动疗法,探究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老年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观察运动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鞍山市长大医院康复科30例发病4-12周的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后疗效对照,采用FMA运动功能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定,比较老年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达到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目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兴  吴昊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3):367-369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3个月和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将2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对每例患者入组时、病程3个月和6个月分别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通过两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6个月ADL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得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2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10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疗法,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法进行训练,每天60min,B组按照A组相同训练计划每天训练30min,加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训练30min,持续治疗20个工作日,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并且B组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提高幅度较A组显著。结论:悬吊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4.
早期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恢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冰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3):29-30,44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 :把 4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运动治疗组与对照组 ,早期运动治疗组 2 0例 ,在发病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病情稳定后的 7天左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治疗 ;对照组 2 0例 ,在发病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病情稳定后的 2 0天左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治疗。瘫痪肢体的肌力检查按LovettⅥ级分类法〔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 ,瘫痪肢体肌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且早期运动治疗组肌力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作用 ,早期运动疗法是提高患者肌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原始点按摩手法与运动疗法治疗肱骨内上髁炎,寻找最佳手法与运动治疗方法.观察原始点按摩配合运动疗法中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疗效.方法:通过11例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对照,检查Mills征(伸肌腱牵拉试验)结果,比较Mayo肘功能评分、治愈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治疗后3d及一周后Mayo肘功能评分明显改善,达到治愈标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原始点按摩配合运动疗法中的功能康复训练.原始点按摩可以舒筋活血,运动康复训练提高了患肢的肌肉力量和质量使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运动疗法对脑出血患者的瘫痪肢体肌力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作用,对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显著提高。早期运动疗法是提高患者肌力、运动能力、ADL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振动训练结合运动提高脑卒中轻瘫患者上肢肌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进行振动训练和抗阻练习;B组和C组分别单纯进行振动训练和抗阻练习;D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每组10人。各组干预周期均为3个月,研究前后进行腕、肘屈伸肌力和肩外展肌力测试。结果四组患者上肢肌力均提高。其中,A组肌力提高最明显;B组和C组增加幅度相当;D组虽有提高,但与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振动训练结合运动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易筋经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易筋经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易筋经锻炼组(n=30)和传统运动疗法组(n=30),每日锻炼1次,6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骨密度及骨痛的变化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易筋经锻炼组和传统运动疗法组的腰椎骨密度值分别为0.98±0.12、0.87±0.16;股骨颈骨密度值分别为0.89±0.14,0.81±0.16;骨痛积分分别为1.54±0.42,2.34±0.71;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值及骨痛积分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易筋经锻炼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且优于传统运动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有氧运动对老年人内皮素-1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皮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旨在了解运动锻炼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以6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定心率、血压、体脂和内皮素含量,结果发现经常参加锻炼的老年男性或女性收缩压均比不锻炼的对照组低(P<0.05),锻炼组女性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内皮素水平锻炼组均低于同性别的对照组.比较不同性别内皮素含量,发现女性的内皮素水平有低于男性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性.结果表明规律性有氧耐力运动改善了内皮功能,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从锻炼中获得良好的生理性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水中运动疗法和常规疗法的对比,观察水中运动疗法对髌腱腱围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位髌腱腱围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进行水中运动.互作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中运动疗法更适合膑腱腱围炎患者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