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小辉 《教育》2012,(36):53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作文是体验,精品佳作一定是学生的独特体验。作文是以学生的体验为根基,抒写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独特体验。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独特体验呢?链接生活让情境"如影随形""作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应树立"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的作文理念,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云蒸霞蔚、峰峦叠嶂、原野荒漠、江河湖海、溪泉瀑潭、都市美景、乡村风情、校园景观都可成为学生的观察对象,让  相似文献   

2.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的训练。然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并要求学生学习诸如"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基本格局以及纷繁复杂的写作技法,却无法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实质性的突破提高,这种做法反而变成一种超强度的全方位引导,成为学生的精神桎梏,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独特表达个体生命的本领。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一是老师的引导不到位,二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要解决上述问题,我觉得必须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进行自我教育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轻松作文,一直是我们作文教学追求的目标。笔者依托日常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积累、阅读、交际、成功中不断丰富习作的素材。生成习作的火花,体验习作的快乐,为学生铺设了一条走向作文成功的大道。  相似文献   

4.
张秋香 《辅导员》2012,(12):44-45
纵观目前农村学生作文现状,大多数农村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畏惧作文"。我感到疑惑,为什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置身于如诗如画美丽的大自然中的农村孩子,在作文时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作文。因此本人谈谈几点农村学生的快乐作文,希望能对农村学生有所帮助。一、享受自然激发兴趣大自然五彩缤纷,如诗如画,多少名家诗人叹服  相似文献   

5.
学生渴望成功,要给学生搭建通往成功的平台,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作文的乐趣,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交流,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作文是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一种写作体验。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个人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要求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当作学做人的一种历练。这样,我们的作文指导就能从知识形态真正走向生命形态,将"习作"之树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侧重审题、立意、构思、表达等作文技巧的指导,而忽略经验、想象、体验、情感等作文内容的激活。学生写作时常常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要么感情漠然,干瘪生硬;要么笔是心非,貌合神离。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让学生敢写作文、会写作文、爱写作文呢?我们根据小学生想玩、爱玩的天性,以"活动"为承载体,以"情感"为催化剂,以"体验"为突破口,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朱善英 《语文天地》2012,(14):41-42
目前的作文教学,主要采取"教师布置作文—学生遵命而为—教师批改作文"的模式,学生养成了"被学习"的习惯,不愿独立思考,缺少主动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挖掘,写出的往往是一堆没有生命体验的语言符号。新课程倡导"力求表达自己对自  相似文献   

9.
作文原本是学生跳动的生命,是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沟通。而纵观当下的学生作文,却很难寻觅到为之动情的生命律动。作文已不再是表达生命的需要,"分数"成了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作文也不再是抒发真情的载体,"套路"成了作文教学的指导准则。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不少教师苦口婆心地让学生背"满分作文"。而在这种功利的环境中,学生们也很  相似文献   

10.
一、让学生在玩中积累素材学生作文时,教师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我们写什么呀?”没得可写,是学生作文时遇到的头等障碍。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要让孩子们经常走出家门和校门,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广阔的空间,引导他们在愉快的玩耍中用心观察,用心体验,就能找到可写的东西,并激发出强烈的写作欲望。为此,学校总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春游、爬山、军训、野炊、到革命圣地参观等集体活动,还动员学生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陪孩子出去散散步,有意识地让他们去接触社会,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相似文献   

11.
要给学生表达的自由,让学生写自己的心里话,既可写真善美,也可写假恶丑。要让学生用作文来歌唱、来批评、来喊叫、来宣泄……这样,作文就会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学生就会"乐于作文",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拘形式、不论内容、自由倾吐心中积蓄,大胆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这样,学生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才能更好地流露真情,做到"我手写我口"。一、从说悄悄话导入,打开话匣子华东师范大学夏中义教授说过:"学文学学得好,第一是人生体验,第二才是文学体验。  相似文献   

12.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觉得作文太难,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学生倾吐心语,宣泄情感的栽体.本文从四个方面举例分析了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写好作文,期待让作文成为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天地,成为孩子们的享受,成为师生共同快乐的港湾.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作文能力又是一种将学过的语言理论知识运用于作文实际的具有综合性的能力。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作文的全过程,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最终转化为作文能力,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朱桂清 《文教资料》2010,(28):77-78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列举了五个案例,分别从学习与生活、生活与作文、作文与成长等方面来体验、研究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并有机地结合到作文教学中去.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引领他们走向鲜艳明媚的人生境地。  相似文献   

16.
农村有美丽的大自然,有丰厚的人文底蕴,这些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那么,我们如何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进而达到既作文又育人之目的呢? 1.引导学生领略家乡风光,抒发自然之美。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争鸣,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7.
戴余金 《现代语文》2009,(10):132-134
一、对当前作文教学的忧思 近年来,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作文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倡导真实地写作,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作文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涵养的方式和途径;突破文体的限制,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言为心声,作文理应成为生命的呼喊和心灵的放歌。只有让作文教学关爱并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才能无愧于语文教学所赋予它的重任。因此,作文这种直抒胸臆最具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与真心相通、和真情相牵的一种心灵的自我感受,必须是以学生个性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审美活动,也必须是情感主体关心自我存在的自由显示。  相似文献   

19.
李莉 《文教资料》2010,(20):85-86
新课改要求初中作文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快乐作文。作文是学生心灵私语的表达,也是生命个体之间的沟通,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使其在作文材料的引导与梳理中,在作文评改的活动中体验生命的过程,体会作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触发生活情感,才能喷薄为文,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经过实践与探索,我认为体验式作文,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的原动力,能比较有效地破解“言之无物”的作文瓶颈,同时丰盈了学生情感体验的质量,回归到了生活,实现了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