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民币升值的各种压力来源,剖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指出在目前我国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人民币不宜升值。对于人民币客观上业已存在的升值压力,可通过采取各种释放升值压力的举措缓解,同时,可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适度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相似文献   

2.
对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英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5):120-124,128
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外背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宏观经济意义、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及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着手分析,得出在近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应保持稳定。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考虑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应适时调整汇率制度,以化解目前的升值压力,提高汇率政策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已引起世人重视。通过评析当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争论及其依据,可以得出人民币汇率升值所产生的最终结果将是弊大于利。在当前升值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我国应当采取独立自主的汇率政策,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渐进式调整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定走向,近期乃至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走向仍是十分敏感的问题.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多年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直接和最表面的原因;二是美元相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美联储的连续降息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三是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政治博弈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制度原因.文章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剖析,找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因素,最后阐述对国内学术界的升值论和稳定论两种观点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最近,美日等发达国家商界、学界.甚至政界不少头面人物不断对人民币汇率发表意见.形成“向人民币升值施压”的国际舆论.使人民币汇率再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人民币一旦升值对远在西北边陲的新疆又会有什么影响?本文试从人民币目前面临的升值压力和新疆对外经济交往的特色两方面来分析对新疆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面对国际上再度掀起人民币升值的舆论,蒙代尔教授认为:中国目前实施的货币政策正确可行,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十分正确和有效.本文详细地阐明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五种原因,并且指出目前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许多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汪文钦 《考试周刊》2011,(43):238-239
自2002年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美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给中国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美国2006总统经济报告直指中国的汇率管理问题,声称引起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部分因素就是中国"鼓励储蓄,不鼓励消费"的汇率政策,"让人民币价格能够更加自由地浮动将是中国的最佳选择",该报告敦促中国进一步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至2007年9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0.19%,人民币汇率弹性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在人民币汇率走向弹性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这一汇率制度安排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湛尧 《时代教育》2008,(3):207-208
本文以人民币升值背景为开端,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综述,重点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运用基本经济模型与数据进行分析,详细有力地论证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总结出我国政府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2年日本动议人民币升值以来,随着欧洲和美国相关利益集团的加入,这一轮的来自外界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已经超过两年,人民币又一次在升值的压力中跨入新一年。在新近完成的 2005 年经济十大预测报告中,国家信息中心认为2005年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存在,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基本稳定,汇率形成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升值压力有着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应采取积极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维护汇率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0.
当“人民币汇率之争”成为国内外关注已久的热点问题时,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的内容不仅包括人民币升值2%,而且推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举措在短期内将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同时也为我国长期的持续平稳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国际业务起步晚、经验缺乏,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广过程中存在诸如业务模式、结算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宏观方面在于跨境人民币结算制度存在缺陷,相关政策法规配套不完善;微观方面在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模式设计不合理,银行风险控制体系无法适应新业务发展要求,后备人才队伍短缺。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分析目前跨境人民币结算制度的不足,借鉴国外成熟制度体系,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另一方面要分析现有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模式的弊端,科学设计,提高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外国学生对现代中国国情知之不多并有偏差,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定位《中国旅游景观赏析》教学目标,组织适当案例解读中国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旅游景观的认知程度及欣赏能力,感悟锦绣中华的魅力,让外国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经济背景及经济政策,采用以购买力平价模型为代表的传统汇率决定模型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及模型能够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解释。此外,折线回归模型(虚变量回归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我国的人民币汇率确实受到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因素的影响,使得人民币汇率出现跳跃式的发展,呈现出了折线形状,从拟合优度来看,折线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及制度效应。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国内物价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显著,真正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来自国外(美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种电子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就高中新课程“美术鉴赏”课而言,尤其得益于现代教育手段的支持。现存美术精品众多,传统的图片式欣赏已远不能满足教学之需。借用于现代电子技术,整合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但系统地阐释多媒体在美术鉴赏课上的应用,在技术层面外做些学科上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加大,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问题再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现状,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渐进式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框架协议的签订,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各项工作陆续启动,这个拥有17亿消费者,1.7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和1.23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将为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开展和经济发展的深化必然要求金融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的深化,这也需要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需要在东盟货币合作中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这既符合整个东盟货币合作的长远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这篇文章首先对最优货币区理论、人民币区域化的相关研究和人民币区域化的现状进行综述,然后借鉴国外最优货币区的实证研究方法,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角度对中国-东盟区域的货币合作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对人民币未来的发展路径及人民币区域化的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1994年之前,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官定汇率,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建立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几年人民币汇率实际上钉住了美元.中国加入WTO后,人民币在1996年年底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再次改革,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为人民币最终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创造了渐近条件.  相似文献   

18.
传统国际经济学认为只有满足马歇尔-勒纳(ML)条件的一国货币贬值才可以对改善贸易收支起作用.ML条件成立与否成为一国制定汇率政策的重要依据.在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小幅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后,重新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判定我国ML条件是否成立,对于我国货币当局制定汇率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贸易发展和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并利用我国1981~2004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和进、出口贸易额等数据,建立了实际汇率与进出口之间的双对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ML条件在我国成立,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内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有重要影响,也是决定汇率制度选择和人民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该文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同时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国内价格链中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程度和速度,从而有助于了解人民币汇率变动在不同价格环节的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20.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增加宏观调控手段,稳定人民币汇率,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带来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使得基础货币投放随之增加,然后再通过乘数作用成倍放大货币供应量,导致货币供应量内生性增加,将不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如何缓解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成为货币当局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文中对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