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左权县西关村,在这里,有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自筹资金10余万元筹建了一个抗战纪念馆:《辽县人民抗战纪实》收藏馆。由知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电影《集结号》在上海曾经举办过一个电影宣传活动,当时这个老人也应邀出席,在活动现场,冯小刚拉着这位老人的手跟主演张涵予介绍说:“这就是咱们电影里面谷子地的原型王艾甫老人。”  相似文献   

2.
又到了岁末的时候,电影院照例用各式噱头招揽观众。虽然稍显老套,但“贺岁片”依然是一块闪亮诱人的金字招牌,让各路片商在争夺放映场次的硝烟中挤破了头。从1998年初,冯小刚导演凭一部“春晚小品”风格的《甲方乙方》赢得3000万票房,在低迷已久的中国电影市场掘到第一桶金开始,“商业”这个一直被电影艺术界和政府职能部门双重鄙视的贬义定语,便逐渐成为左右中国主流电影发展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3.
任陇婵 《视听界》2014,(2):14-15
央视春晚(以下简称“春晚”)办了30多年,一直是举国瞩目的电视节目。今年换了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担纲总导演,使春晚系列又多了一个“冯氏春晚”。央视这一回的“开门办春晚”,“门”算开得够大了。连冯导都被请过来,本身就是一大看点,央视的预热宣传也算到位,原以为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能够一举创下收视新高,结果却是10年来收视率最低,网络上的吐槽也创近几年之最。  相似文献   

4.
《新闻天地》2010,(9):48-49
《唐山大地震》的首映礼,理所当然地选在唐山举行。首映礼上,冯小刚说:“这个作业从2007年的深秋一直到现在,我做完了。我的话都在电影里说了,我今天是来交作业的,给唐山的老百姓,我就想问你们一句,这个电影中不中?”  相似文献   

5.
李宽 《东南传播》2016,(4):22-24
冯小刚作为我国银幕上一位异军突起的导演,曾致力于对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电影模式的反叛,致力于电影艺术潜力的感性挖掘。1997年他开创了内地贺岁片的风潮,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喧闹的当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戏谑、反讽等特点,对人生的调侃和对大众文化的嘲弄推向了极致。本文试图归纳出冯小刚电影的叙事规律,以期从中折射出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为今后对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执导的2014央视春晚落下帷幕,主流媒体、网络声音褒贬不一,笔者试分析本届春晚的优劣。冯小刚曾任美工和编剧,也有多年的导演功底,但晚会导演与影视剧导演不同,晚会临场的调度、声光多媒体的运用等知识自成体系。冯氏想要打造一台融合影视艺术和舞台艺术的春晚,可谓具有雄心壮志,这一点,仅从冯氏春晚摄像机多机位设置和快速的画面切换就可以看出。多机位和画面切换,是电影拍摄制作的必须,给予观众观看表演的多种角度和景别,并且有重要的叙事作用。但笔者要说的,却是这种方式带来的一大败笔。  相似文献   

7.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3,(17):80-80
可能是受“铁哥们”王朔的影响和启发,冯小刚越来越热衷于“炮轰”同行,而且轰炸的还都是重量级人物。 这次被冯小刚不屑的对象是王家卫,他在为宣传新书《我把青春献给你》而接受专访时表示,在所有  相似文献   

8.
冯小刚接下了春晚,然后陷入了舂晚。他历经过犹豫、坚定和踌躇满志,当他一个一个把所有节目磨合完毕,最终才明白“众口难调”背后的复杂含义  相似文献   

9.
冯小刚和他的电影在业界一直都可算得上是于个“异类”。除开他相当独特的聪明人调侃讥讽的个人风格之外,在这个功利的时代争相标榜自己的“艺术”和“化”的时候,冯小刚大概是唯一一个高举商业电影大旗,以票房为直接口号的中国电影导演。  相似文献   

10.
张国立登台。话音刚落,观众席就响起一片掌声。台下坐在第一排的冯小刚会心一笑。这就是他想要的,张国立式的主持风格。幽默、亲和,接地气儿。如果仅从张国立的开场来看,几乎符合冯小刚对一台“冯氏春晚”的完美想象。  相似文献   

11.
谢培  王迅 《新闻天地》2010,(9):47-47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无论是“催泪弹”也好,“伪灾难大片”也罢,“电视剧电影”也成,但它绝对是2010年最大的电影赢家。3天破亿、4天1.7亿、5天破2亿、7天破3亿、11天破4亿。截至本刊发稿,这部以1976年大人类的一场大灾难命名的电影,票房已经超过6亿——这也刷新了冯小刚和整个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  相似文献   

12.
自觉是是自救的开始 经常看公映的影片,但除了冯小刚的电影,很久没看到这么喜欢的了。多久,久到我都不大记得清——当然,这跟我靠遗忘过日子有关。冯小刚是这部影片的监制。我赞同冯监制在北京首映式上对这部影片的评论:“它是写人性的。” 《卡拉是条狗》写的不是狗,写的是人。 我觉得,这影片中写的几个人活得真够惨。主人公老二是葛优扮演的。老二活得又穷、又卑微、又老实。但是,他还有救。为什么呢,他有那么一点点自觉。圣经中说,人必自救,上帝才能救他。叫我说,人要自救,必得先有自觉,这点自  相似文献   

13.
2013年7月15日光明网上有一篇文章,说:“著名导演冯小刚正式取代哈文执导马年舂晚,这标志着洋溢着冯氏风格春晚的‘集结号’即将吹响,2014年马年春晚的最大看点,冯氏能否拯救春晚近年来显现的颓势和失色?”文章的标题是“看冯氏幽默能否让春晚死灰复燃”.让春晚改变面貌,能说“让春晚死灰复燃”吗?  相似文献   

14.
党君 《东南传播》2010,(4):94-97
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一直以来都高居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榜首。本文运用叙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冯小刚七部贺岁喜剧的情节及语言、演员及角色、投入产出及广告等方面变化的分析,指出冯小刚贺岁喜剧有正剧化和大投资、大制作的倾向。外部压力和冯小刚对电影的追求、电影市场的要求和观众的期待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功夫》的强势出现.使张艺谋作品不再是中国“高品质电影”的惟一选择.长期挑战“谋记”电影威权,却始终缺乏精神感召力的内地“平民导演”冯小刚.终于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盟者。  相似文献   

16.
冯小刚于1997年推出内地第一部贺岁片至今已10年有余,从《甲方乙方》的1100万元到《集结号》的2.6亿元票房的收入.冯小刚不仅取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丰收.也在电影市场萎靡不振的今天,为中国电影如何崛起带来了希望,树立了典范.他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贺岁片大师,  相似文献   

17.
想起卓别林     
上世纪40年代,卓别林自导自演出品电影《大独裁者》,遇到过一小一大两个麻烦:小麻烦是电影原名《独裁者》,结果跟另外一个无名小剧重名了,人家要告卓别林侵权,绝顶聪明的卓别林说那好,我在前头加个“大”字,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大独裁者》.  相似文献   

18.
薛宝海 《视听界》2014,(2):126-126
今年,我觉得最好看的春晚是北京台春晚,尤其是它的串词,让我觉得很高明。比如在一段关于胖子的说口之后,胖女孩晶晶收尾:“500年前,我爱上了一个人。500年后,我胖了,可他一点儿没变!”众人问:“谁啊?”晶晶说:“林志颖!”然后就是林志颖上台唱《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进入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对马年春晚进行采访时,正好是所有节目开始联排前后。外界对这届新春晚的关注和期待正在发酵——大概每个观众都会认为,冯小刚出任马年春晚总导演是一个打破30年春晚固有传统的信号。我看了整整三天排练,想尽办法寻找冯小刚为春晚带来的变化,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变化小而有限。  相似文献   

20.
“真可怕。一个人言不由衷,只为‘美好理想’而发言……我发誓,再也不会应当局要求发言了。”1980年3月18日,塔可夫斯基在日记中记载了参加全苏电影工作者会议的感受。他在会上引用了恩格斯的话:“作家越是隐藏自己的观点,就越有利于艺术创作。”台下闻之嘘声四起,让他感到自己被当成了“煽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