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而债务法又分为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文章通过对几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进而探讨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释了所得税会计的属性,分析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四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特点,进而提出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应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导致了所得税会计的产生,我国对于这一制度的改变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最新的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所得税要求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摈弃了原来实务中使用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利润表债务法。通过对新旧准则的比较,肯定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同时又对完善《所得税会计》准则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如果税率发生变动,在时间性差异周期内,所得税总费用偏离配比值的规律是:如果只存在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无论是递延法还是债务法,所得税总费用与税率同向变化;如果只存在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无论是递延法还是债务法,所得税总费用与税率反向变化。  相似文献   

5.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相互分离,所得税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所得税会计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多种核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从所得税会计发展的过程来看,大致经过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每种核算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新准则改变了旧准则制度中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对所得税会计做了较大的调整,并规定了一些可操作的具体规范和制度。笔者认为研究新准则与旧准则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对所得税会计实物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中小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没有明确规定,通过理论比较、案例解析和对中小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现状的分析,在阐明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对企业所得税费用和税后净利润产生不同影响的基础上,建议中小企业应当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对时间性差额进行处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当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又可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这两种核算方法各有其特点,但核算原理基本相同。本文就这两种方法的核算原理及其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一、递延税款的借贷定位无论是“递延法”还是“债...  相似文献   

8.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也发生差错,则应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计入“递延税款”科目,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未发生差错,则应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计入“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在应付税款法下,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也发生差错,则应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计入“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未发生差错.则应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为零,无需调整“递延税款”或“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相似文献   

9.
所得税是以课税为目的 ,对企业的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由于会计与税收对损益和纳税所得计算时的目的不同 ,计量确认时间、方法不同 ,就导致企业计算出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产生差额。所以 ,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 ,应按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加以调整。我国于1994年6月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 ,允许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中任意选择。由于应付税款法只按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后计算缴纳所得税 ,而在会计处理上 ,对应纳税的调整并不反映在帐户上。这种方法容易理解 ,学生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0.
把所得税作为费用处理,并允许会计可将利润与应税所得适当背离,其结果导致出现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即应会税款法及纳税影响会计法。这样便会造成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不同而出现税后利润的差异的后果,影响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信息的分析利用。为此,从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更应遵照国际惯例,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特别是其中的负债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