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本教育”理念极大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现状,为广大语文教师发挥潜能、展示才华,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新契机。但把生本教育引进中专语文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经过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从课堂改革、激励措施,以及优化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着手,才能解决生本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才能将生本教育引向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道德激励的方法能够提升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开发高职生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需要。道德激励的方法主要有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奖惩激励等,目标激励是竞争激励和奖惩激励的前提和导向,竞争激励的结果是奖惩激励的依据,奖惩激励是竞争激励的必然发展,三种激励方法互为支持形成良性循环以利于实现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背景]“潜能生教育”是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一项实验研究。2002年12月,“潜能生班”正式成立,由于这个班是将全年级的差生编在一起,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中央电视台曾派记者进行过深入采访,并于2003年1月15日以《“潜能生班”:在争议中开课》为题在“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栏目播出,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一场广泛讨论。2004年7月,“潜能生班”的学生毕业了。在“潜能生班”这个  相似文献   

4.
激励法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人的智力,挖掘人的潜能的重要手段。激励法对高职生创业教育指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导刊》2009,(7):66-66
民航广州子弟学校于2001年参与了华南师范大学“生本教育”课题研究,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确定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品行优良、特长明显”的综合化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该校坚持“教学常规为基础,教育科研为先导,课题改革为动力,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进而提出了“了解素质基础,开发心理潜能;实施激励教育,加强分类指导;提高整体素质,发展个性特长”的教改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特殊群体:潜能生,即所谓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赞同”。为了啃下这块“骨头”,我校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以班主任为主,学校教导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班干部为辅转化潜能生的教育模式,即“1十4”教育模式,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我校潜能生转化工作已经走在了同级同类学校的前面。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老师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潜能生。课堂上应多关注他们,回答问题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鼓励,消除他们不敢积极发言,恐怕说错,让人家耻笑的自卑感。教育学生本身是一种繁重的工作,而辅导潜能生的工作却更繁重,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多年来笔者对潜能生的辅导采取“一查、二补、三促”的办法。“查”是调查了解每个潜能生的情况,摸清底子,好对症下药;“补”是及时对他们学习中的缺漏进行补习;“促”是督促他们认真听课,完成作业,端正其学习英语的态度,调整学习英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三生教育”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三生教育”实效性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三生教育”的积极探索、善于总结,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有效过程;做到“学、思、知、行”结合,深入浅出,正视矛盾差异,多正向激励,掌握并灵活运用主体教育、认知发现等,是对“三生教育”教学法的梳理;注重师德和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是“三生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本文从“生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三个方面,举例说明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激励、反恩、改进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谈课堂激励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乐学”“会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激励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实施激励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  相似文献   

11.
蒋仪琴 《教师》2012,(9):32-32
生本教育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从学生这一生命实体出发,重视开发学生潜能。鼍者将结合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提出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应对大众教育解决差异生学习高等数学潜能浪费的问题,运用潜能理论开发学习潜能、强化理论矫正学习习惯、新编数学教学论实施人性化教学,对普通教学附加教改实验因子:端正学习态度;重学习方法;重理解层次;重自主学习;重开发差异生学习潜能需要的教学服务;重营造自主学习氛围;重知识与方法应用的深层次,优化组合成“强化教学模式”,与普通教学进行教改对比实验,探索开发差异生高等数学学习潜能的途径.通过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及参照对比,得出结论:1.强化教学模式是大面积开发差异生高等数学学习潜能短期见效的模式;2.大众教育背景下普通教学模式是难以改变大面积差异生高等数学学习潜能浪费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部分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学业相对落后,但其他方面存在很大潜能,我们称其为“潜能生”。“潜能生”是“假性差生”,并非愚笨,他们的智商都属正常范围。本文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潜能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其心理疏导的方法。“潜能生”的心理状态“潜  相似文献   

14.
“潜能生”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国家、不同学校,几乎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潜能生。潜能生的转化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普遍问题。所谓“潜能生”,就是因智力或非智力因素导致行为表现、学业成绩与实际要求有差距的学生,有人也称之为“差生”、“后进生”等等。  相似文献   

15.
梁远金 《中学文科》2009,(18):127-128
每一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不单学习差而且纪律差,有时甚至严重扰乱班级的教学秩序。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后进生。其实他们并不笨,只是才能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因此又被称为潜能生。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对潜能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即用教师的爱激励他们进步。  相似文献   

16.
每一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不单学习差而且纪律差,有时甚至严重扰乱班级的教学秩序。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后进生。其实他们并不笨,只是才能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因此又被称为潜能生。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对潜能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即用教师的爱激励他们进步。  相似文献   

17.
了解“待进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转变观念,实行成功教育,实行激励机制,挖掘“待进生”的潜能。建立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校、家联手,填补家庭德育的“真空地带”,是转化“待进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先学。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着无限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潜能生教育”是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一项实验研究。2005年12月,“潜能生班”正式成立,由于这个班是将全年级的差生编在一起,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中央电视台曾派记者进行过深入采访,并于2003年1月15日以《“潜能生班”:在争议中开课》为题在“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栏目播出,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一场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先学。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着无限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