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法,就是段法,节法,是介乎句法与篇法之中的.刘勰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古人因而有句法、章法、篇法的称谓.句法是对字词的结构、组织、色彩的考察,篇法是对整篇起、承、转、结等结构的考察,而章法则是对某一节段内部或节段之间关系的考察.但汉代以来,章句并称,有所谓分章析句之学,是着重讲字法、句法、章法的.故刘勰又云:“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章法与字法句法相关,也与篇法相联,只有“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精英,字不妄也”,(以上刘勰语,均《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2.
漫谈炼字     
古人把词语的选择叫炼字,对于写作来说,炼字很重要。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篇》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由此可见,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有佳句好章(段落),而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诗,它是经过提炼的最精粹的语言。古诗更是如此。语言的精粹更多的时候体现在炼字上。炼字即锤炼、琢磨文字。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章句》有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古代汉语多为单音节词,基本上是一个字即一个词;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少有单音节词。所以,刘勰所说的“字不妄”,就是用词无误。用词准确,才谈得上“句无玷”“章无疵”。现代语言大师叶圣陶同志的《苏州园林》(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编作中学教材时改),用词精确,足以取法,在教学时应予注意。这里不可能——谈论,只能略举几个词语,试作例说。一、从不能互换看近义词的精选  相似文献   

5.
《议论文段落教学》是王胜忠老师编写、王晓林老师编审的一本写作指南。它是经过作文教学实践印证然后写成书的。读后,觉得颇具独创性。这独创性,在我看来,主要表现在它系统地拓开了作文教学一个新领域。本来,从文章论的角度看,古人的研究早就涉及过这一论题,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章句》里就提到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里,把“章”放在“句”与“篇”之间,从文章的结构而论,无疑的,指的正是“段”或“段落”。至于今天,在作文教学中,确已有不少同行在探索从段落着手指导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路子。不过,相较之下,尚远不及王老师的《议论文段落教学》如此自成完整体系。这本书分八章四十一节,它以论述完全段(即对篇而言,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语言单位;亦即刘勰所谓“章总一义”的结构单位为中心,以剖析完全段的展开为重点,旁及其它;并展示了由段向篇过渡的多种方式,真说得  相似文献   

6.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基本环节。只有人们的记忆中储备积存了一定的数量的汉字才有可能理解和运用汉语的书面语言。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精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字词和篇章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没有部分,无从构成整体;只有正确认识了局部,才能正确认识整体。所以,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论叙了修辞学的一些问题,这里谈一下该书关于修辞理论问题的几点论述。本文谨就马氏所述谈一些粗浅认识。一、修辞的范围及其内部层次《文心雕龙·章句》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庇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这就说明了传统修辞学的对象:字(词)、句、章、篇的关系。马建忠在《文通序》中论及“夫知所以断句读,必先知所以集字成句成读之义”时,直接引用了上述《文心雕龙·章  相似文献   

8.
诗歌创作是由字而句,由句成章的,所以,诗法分字法、句法和章法。三者中,章法为重,次为句法、字法。章法着眼于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它是灵活多变的,没有固定的程式。凡诗不论古今体、五七言,总不离起承转合四字,而千变万化,出于其中;所谓起承转合,就是起联道破题意,次联承其意,第三联用开笔,结旬收转,与起联相应,以成章法;但“以事不错综,则不成文章”。所以章法的变化又尤为重要。李东阳说:“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拄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纵观古诗词,章法的灵动中逆挽句法可占首位。  相似文献   

9.
“等值”(equal value)是翻译理论界里非常流行的说法.在把译出语(SourceLanguage)转变成译入语(target language)之后,语言形式完全变了.要做到原作与译作的等值,首先要做到的是单词词义的等值.本文就词义等值的一些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指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刘勰所论  相似文献   

10.
以初中毕业为起点的中专学生,刚进校时,大部分同学的作文都能把握中心,紧扣题目选材组材,思想内容也基本正确,感情健康,虽然在表现技巧方面还比较幼稚,但通过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训练都有不少长进,只要多练,就会逐渐成熟的.然而,在词语的运用方面,却普遍地存在着不少毛病,有损语言的纯洁与健康,使文章大为减色,并当其文章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很难继续提高.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就指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无妄也;振本而未从,知一而万毕矣.”所谓“字无妄”,就是用词精确、妥贴的意思.刘勰把这项工夫看作是“立言”之“本”,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1.
古代学问家刘勰在他的代表作《文心雕龙》一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个“章”是“句”与“篇”中间的桥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段”。显而易见,读文章不弄懂“段”的意思是不成的。书要一句一句地读,也要一段一段地去领会,才能进而理解全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章句》篇中最大的疑点在于对"章"、"句"内涵的理解把握。刘勰《章句》篇"章"的内涵,兼取文字训诂"章"之本义与汉儒章句之学中"章"之用义,就文章"内义"层面而言指一个相对独立意思的完成,就"外文"层面而言指构成文章文本结构的、小于篇而大于句的结构单位。"句"则指文章中语气自然停顿的单位。"章句"合称,既指文章文本的言语层次结构,也指文章情理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3.
张晓平 《黑河教育》2012,(11):26-26
在《文心雕龙·章句》中有这样的记载:“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品味、揣摩、感悟文章中的语青,也就是让学生“咬文嚼字”学语文。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修订课本第四册新课文《读书四法》,是一篇以介绍读书方法为内容的说明文。文章短小精悍,不仅语言简明准确,而且篇章结构完整严谨,对于初中生学写说明文是很好的借鉴。本文仅从其过渡方法的运用上加以分析,以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总体构成。过渡,古人称之为“文章筋节所在”。(唐彪语)顾言思义,是说过渡是一种“连”的艺术。“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篇成”(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而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总是要求衔接紧密的,如果在该连接处而没有连接,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这就需要过渡。《读书四法》中的过渡的应用大致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在“总——分”和“分——总”的开合关键处运用了过渡。《读书四法》是一篇阐释与介绍并用的说明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自学体会,对点线读书法、比较读书法、预测读书法、存疑读书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其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并掌握四种读书方法从而指导读书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文章由字、词、句、篇这些语言的基本单位组成,正如刘勰所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一切文章,它的内容和形式,都要靠语言来支撑、充实和  相似文献   

16.
积累词汇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积累词汇的效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词语是构成言语活动的细胞。人类的内部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无一不以词语为基本单位。正如古人所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古往今来,从事语文教育活动的人普遍比较重视教育对象的词汇积累,且大都习惯于以词为单位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活动。本文试对词汇积累的短语形式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再文 《职教论坛》2003,(12):58-58
大家知道,文章的语言来自生活,但它绝不是对生活语言的照抄照搬,而是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规范化语言。它既保持和发扬了口语中丰富多彩和生动有力的优点,又剔除了口语中的粗糙混乱的部分,而且有所创造,更富表现力。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就需要对语言进行锤炼。锤炼语言,就是锤炼字、词、句。刘勰指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也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精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刘勰全面分析了字、词、句、章的关系,阐明了遣词造句的极端重要性。文章离不开字、词、句,“褒见一字,贵…  相似文献   

18.
清人刘大槐在《论文偶记》中指出,作文“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可见,一篇好作品,追求的是字词句段篇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单个词句段的优美。教学这些作品,正像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19.
戴毅 《教师》2012,(13):38-39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集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在现代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要词句进行体味、品读,对正确理解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也明确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刘勰《文心雕龙》)要写好文章,必须熟练地掌握语言技巧,必须从语言文字上下功夫,电视广告文稿的写作也不例外。电视广告属于视听类广告,广告语言是由声音及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