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一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一个经历过十年寒窗苦的学说:“人的尊严靠知识。”一个经历过整容吃青春饭的人说:“人的尊严靠外貌。”  相似文献   

2.
心理成长是成长主体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维度,它影响主体的心理建构和独立主体的最终形成.心理学上的成像是在他者作用下对自我幻想的认同,是主体形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美国犹太成长小说中主人公心理成长和主体建构过程中经历了对三重镜像的认同过程,即“镜像时期”对母亲镜像的想象性认同、后“镜像时期”对父亲镜像的拆解性认同以及对“象征父亲”的符号性认同.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生物学家莫里斯·古德曼等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应当把黑猩猩(包括普通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划归人属。理由是,在基因上,黑猩猩与人的相同之处达99.4%。黑猩猩是否是人类的“兄弟”,可由科学家们去讨论,但造成极其微弱的0.6%差异的是什么,却引发了有趣的争论。有科学家指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社会属性,是经历开启或关闭了某些基因而造成差异,因此,“经历即财富”, 人们的社会经历,所见、所闻、所感,是人的智慧的重要来源。我理解,所谓人的经历,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实践;二是人的眼界和见识。社会实践往…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中国走过的印记是深刻的,社会发展的轨迹是凸显的,自身成长的经历是独特的。“经历就是财富”这句老套话用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颇为恰当。  相似文献   

5.
2006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确定的话题是“财富”。2006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是这样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财富。金钱是财富,知识是财富,时间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信誉是财富,亲情是财富,朋友是财富,成功的经验是财富,失败的教训也是财富……拥有财富,我们才可以拥有真正富有的人生。请以“财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③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④文…  相似文献   

6.
戴恩亮 《考试周刊》2010,(10):182-182
人们常说:“经历就是一笔财富。”我认为人的经历再加上对这些经历进行过充分深入的反思感悟后才真正算是一笔财富。特别是身为一名教师.教龄固然重要。但“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数十年的从教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下面,我谈谈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1990年被正式认定为“毛南族”的贵州南部佯僙人的族群认同进行了考察。认为,一方面佯僙人族际交流与互动的日益频繁,其显性的文化特征、族群符号在不断消逝;另一方面“法定”的民族属性对佯僙人认同的冲击,致使族群认同功利性取向不断增加,佯僙人族群认同面临表述上的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他们强调隐性的族群符号,即族群的心理边界在族群认同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强化族群边界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8.
职业认同:教师成长的内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教育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教授认为,“职业认同”正在成为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人-机”互动中,人对社会化机器人在情感上产生某种“依归”,对人的情感认同造成深层次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人对情感交互对象产生“虚假”认识导致情感认同的“真实性”不再真实;人产生“伪”安全依恋导致情感认同的“安全性”不再安全;人的情感“收益”的“单向度”导致情感认同的“对等性”不再对等。究其原因,首先是社会化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显化”为“人”,从而“模糊”了生命的界限;其次是在“人-机”这一新型情感交互中,人缺乏审度地将自身“交付”于机器人;再次是“人-机”体系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三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我们没有富爸爸妈妈》,读后,我哽咽了,眼里噙满了泪水。这本书值得让我们为它感慨。我记得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人们都说,经历是一种财富,我是深有体会的。经历可以改变一个人,苦难的经历激励和造就了今天的我,但是我付出的代价是难忘、艰辛的少年时光。”  相似文献   

11.
原乡认同指的是作家对自我精神和生命来源的寻找和构建。随着时代的变迁,朱天心作品中的原乡认同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三三集团”时期对“大中国”信仰的认同,到走出象牙塔后为失落的眷村群体书写历史记忆,直至呈现“漫游者”四处寻觅并无所依归的悲情。朱天心作品中的原乡追寻经历了从认同到不认同的流变,展示了作家重塑自我、构建精神家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财富。金钱是财富,知识是财富,时间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信誉是财富,亲情是财富,朋友是财富,成功的经验是财富,失败的教训也是财富……拥有财富,我们才可以拥有真正的人生。请以“财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③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试题解读:本题是一个典型的话题作文,符合话题作文自主立意、…  相似文献   

13.
川藏、青藏“两路”建成通车至今,沿线群众政治认同大致经历了三大跃升性变迁:“两路”修建和通车触发“共产党好”、“解放军好”的具象认同;“两路”保通和升级强化“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新时代强化以“五个认同”为核心的总体性认同。梳理历史可知,“两路”通车吹响了西藏民众的现代政治认同的号角。做好新时代的政治认同工作,需要传承弘扬宝贵历史经验,既把握好利益法则,也把握好情感法则,既注重生成逻辑,也注重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14.
史学界在“危机”的自怜和“新方法”的喧嚣之后,显得有些沉寂.对学术史包括当代学术史的检讨认同之一,即不管研究形式、对象如何变化,学术之路必须扎扎实实前行.但在经历过人所共知的破坏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之下,这种学术氛围的形成尚须假以时日.使人欣喜的是年轻一代的史学工作者多有朝此方向努力者,程民生博士的《宋代地域经济》便是此种努力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6,(4)
总以为上苍对我是那样的不公平、不公正,让我出生在一个很不富裕的家庭之中,饱受苦难。于是,在我幼小的心里,总是将金钱与财富联系在一起,总是认为拥有了金钱就等于拥有了财富。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原来真的错了。我发觉拥有了金钱就等于拥有了财富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财富的内涵是广泛的。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也是一个“富翁”,我也拥有一笔很大的“财富”,只是以前的我并没有发现它,原来“贫穷”也是一笔财富。也许一个人贫穷了容易被人瞧不起;也许一个人贫穷了容易被人讥笑;也许一个人贫穷了容易被人歧视。这些,我都深有体会,在我幼…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舶来品属性、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社会使命感、古代书院教育留下的文化学财富,共同造就了中国大学独具不断追寻“大学精神”的本土化传统。尽管受到载体与形式不断演进的影响,“大学精神”经历了感召大学人、促进道德教育以及提升大学声誉的功能转换与价值繁衍,但诸如求真、包容、自由以及使命感等却已然成为大学精神的核心诉求。相应的,在“大学精神”日益担负起推动社会精神与文化进步等新使命的当下,要充分挖掘“大学精神”对于中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独特价值,使之成为为每一所中国大学所共享的文化财富,我们对大学精神的追寻便需要经历从“培育”到“传承”的实践取向变革。  相似文献   

17.
当代发展观念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发展观念作为发展理论和发展科学的前提和核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第一阶段是从发展的客体论到发展的主体论,即从把发展归于人之外“物”的发展,以经济增长和财富的积累为尺度转向以人本身的现代化为发展动力和根本标准的发展观;第二阶段是主客体相关论,其理论有“中心—边缘”理论或依附论以及佩鲁的发展主体、文化价值和世界交往的整体结构论;第三阶段是从消极的多极主体交往论所造成的“文明冲突”转向多极主体模式所体现的全球化发展理论,并展示了跨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赵静 《英语学习》2023,(3):68-72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通过一个未成年人的旅途成长经历探讨成长的社会性和建构性本质。哈克因“非人”的芬老爹,成了小镇社会中的“病人”——一个有自杀冲动、沉默的他者。哈克在旅途中通过角色操演参与岸上生活,在反复实践中成长为兼具社会审美认同和道德认同的书写者。但哈克未抵达旅程的终点就重新启程,他的成长是一种持续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论“富”     
“富”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常常“富”“贵”连用。指有钱又有地位,如荣华富贵。在儒家经典中,“富”、“贵”往往分开使用,如《论语》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义而富且贵”。意义的区别也比较明显。“富”一般表示“财富”、“财富多”或“占有财富多的人”;“贵”一般表示“地位显要”或“地位显要的人”。但“富”也可指知识上的富有,  相似文献   

20.
"江南"再发现——略论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南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江南”存在着丰富的文化与思想资源,但缺少一个现代科学的概念来加以整合。“江南认同”是从历代有关江南意识自觉、江南地方情感突出、江南文化影响力的文献资料以及种种江南意象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概念,其中包含着诸如“江南文化之二源”、“江南认同之两歧”等复杂问题以及一些代代隐传的江南意象,在由一种政治认同转而为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文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北朝时期是江南认同形成的时期,在中国史上首次完成了文化话语权的转移,为中国文化增加了重大的变数。在这个过程中,中原认同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江南认同并生共存,相反相成。所谓“江南认同”的产生,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经历了北方中原认同在其中纠缠挣扎,死而后生,是北方渐渐化入南方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