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袁隆平改稿     
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2013年1月。这次见面,是带着清样稿,请袁隆平审定有关他的一篇文稿。就是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烟了。  相似文献   

2.
1972年2月21-28日,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应邀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此访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虽然媒体和众多当事人对这一重大来访的报道和回忆广泛、详细而深入,但还没有一条像"起居录"式尼克松日记所披露的如此连贯、精准和完整。访华的169个小时里,尼克松总统在非正式场合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38次(含4次电话通话)见面、与幕僚长霍尔德曼的28次(含2次电话通话)见面、与私人秘书伍兹的16次(含3次电话通话)见面,与新闻秘书齐格勒的5次见面、与私人医生里兰德的3次见面、与国务卿罗杰斯的2次见面,虽然记载惜墨如金,但却十分说明问题。尼克松总统总统日记是一份有参考价值的研究中美关系史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3.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日常交际中说英语。我下面讲的这些日常交际用语你能找到适当的答句吗?1.How do you do?这句话通常用于第一次见面的时候。2.How are you?第一次见面时用“How do you do?”以后见面时多用“:How are you?”用来询问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4.
小知您是否和我一样,小时候最敬佩的人就是老师.记得在儿时的游戏中我经常常扮演教师的角色,用煤渣在“小黑板”上胡乱涂鸦,就是这份憧憬,引我登上了神圣的讲台,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就是这份向往,当我第一次走进课堂,当我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与学生见面时,我是多么地自豪。  相似文献   

5.
<正>小朋友们好!这是你们和希乐舅舅的第二次见面。那我们就不再是新朋友了,而是老朋友了——这可不好说,我觉得,要成为你们的朋友,成为你们的大朋友,还需要经过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见面,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一次又一次的交心,这样才有可能。正如这句话所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相似文献   

6.
1.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走就是流水。2.我们渴望成功,其实成功有一条很简单的定律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被击倒的次数多一次就行。3.贪婪和幸福永远不会见面。4.信念和信心是助你飞向目标的翅膀。  相似文献   

7.
同桌冤家     
四年级时,我和李子麟成了超级冤家,每次见面就是一次火山爆发式的争吵。可是越是冤家,越是有缘,这不,我和他成了同桌。这个小娃娃,个子不过比我高一点点,就觉得自己仿佛是青藏高原,简直是个地地道道  相似文献   

8.
拉拉鼓 《作文大王》2010,(8):F0003-F0004
小朋友们.除了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我们国家今年还有一件大事哟.那就是第十六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在我国的广州举办。这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之后。我国第二次承办亚运会。今天来和大家见面的这几位新朋友.就是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他们是运动时尚的五只羊.  相似文献   

9.
求职面试往往是一次性的,要使这第一次见面不至于成为最后一次见面,求职者要精心策划一段介绍自己的经历、学历、特长、优势的文字,烂熟于心.求职者还必须通过各种礼仪的恰当运用,在面试时收到理想的效果,展示出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10.
于会艳 《快乐阅读》2011,(19):112-113
这是我第一次与同学们见面,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然后满载而归呢?而且我讲的第一节课是信息与信息技术,是非常抽象的内容,同学们最不易记住的就是这  相似文献   

11.
"你就是王晓奕?""是的,我是王晓奕。"永远记得那第一次的对话,记得第一次见到高高瘦瘦,背挺得不直,一说话就露出那两颗大板牙的他。那是1999年的春天,是我在盛泽实验小学的开始。我是实习生,他是我的导师。第一次见面,我心里小声的嘀咕。"啊?他是薛法根?薛法根就是他啊!"这是第一次听到介绍后,我心里不小的问号。我不认识薛法根,也从未看到过他的照片,但这个名字我真的不陌生,这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教育最佳时机”,也就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教育,印象最深,教育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机。抓住了教育最佳时机,也就是抓住了“牛鼻子”,工作起来,就能做到恰到好处,游刃有余。那末,怎样才能捕捉到教育的最佳时机呢? 一、抓开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班主任在开学或接班时应重视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或谈话;上好第一堂课;搞好第一次活动;处理好第一次偶发事件;做好第一次家庭访问等。这不仅因为“第一次”往往在学生的心目中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是由于“第一次”往往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一年之内三次造访上海,李俊基对这个城市的偏爱显而易见。这一次为了新剧《狗与狼的时间》剪了短发的他,让人眼前一亮。见着我们,他便笑着打招呼,泰文、日文一起来,就是没有一句韩文,连他自己都笑说怎么到了外国就乱说话起来了呢?这就是李俊基式的见面方式,礼貌又恰倒好处的亲切,不经意之间轻巧地化解了生疏的气氛。  相似文献   

14.
一名做"社工"的小伙子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女孩. 第一次见面,两个人都比较拘谨,所以谈话的主题限定在了双方的工作上. 小伙子: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女孩:我是一名护士. 女孩:那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小伙:我是一名社工.女孩:社工?是不是就是居委会大妈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我第一次和锺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地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1933年秋的一天,我给锺书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  相似文献   

16.
教态,就是课堂教学体态言语,指执教者在课堂上通过手势、姿态、表情、服饰等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言语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线中,反过来有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而见面课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教学活动过程.意味着教师比平时更多的受到学生的特别注意。因而,见面课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教态端正。  相似文献   

17.
在我眼里,陈曦永远是个孩子。这不容易,我教了一辈子书,也就是为了把自己教成一个孩子。陈曦,一直就是个像男子的女孩子。第一次见面时,她不过二十七八岁,留着男孩的发型,如果量的话,她的头发绝对没有我的长。大眼睛,双眼皮,一双明眸总是带着笑意。身穿牛仔服,更显得精干利落,像一个男孩子。她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竟使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我们不太会直接说出真心话。以我的经验来看,一般人大概要到第三次见面才会说出真心话。第一次见面时,双方都处于紧张状态,光是要传达给对方的事情,脑子就装满了,所以只说完自己该说的事情,见面就结束了。第二次见面,还处于观望对方  相似文献   

19.
李公朴先生是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由重庆到昆明的。我和他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昆明西郊一家阔人别墅的号房(即现在的传达室一类房舍)里,当时公朴就借寓在这里。初见面时,一个满面须髯的异乡人,两只炯灼的眼睛带有疑问的注视着我,经同去友人介绍之后,他才很热情地、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他以往的经历,对当时形势的看法和在昆明应做的工作。这样几次接触以后,我和公朴就熟识起来,逐渐的认识了他,了解了他,以后并成为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战友。  相似文献   

20.
天天是我曾带过的一个四岁小男孩,长长的睫毛,黑亮的眼睛,第一次见面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妈妈向我提出,为了让他"走在别的孩子前面",所以找我当他的家庭教师,任务是提前预习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重点就是认写生字.几次上门上课之后,我发现自己并不是他唯一的家教老师.他每周的学习安排大致如下,不知大家看后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