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的双翼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就像自然中充满着阳光、雨露。生活,需要艺术的点缀,就像自然中的万物需要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艺术是多种多样的。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她通过你的眼睛输送着一种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她通过你的耳朵传播着一种美;而文学是心灵的艺术,她用一种美直接震撼你的心灵——尽管她只是通过几个简单的文字。文学这门艺术有着她神奇的力量。有时她让人喜笑颜开,有时又催人泪下;有时她像无尽的黑夜,伴随着  相似文献   

2.
持续为孩子念故事书在念书给孩子听的时候,长辈可以多加入一些表情,声音要抑扬顿挫,这样除了可以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之外,还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标点符号的意义,句子的结构,以及故事的高潮迭起。鼓励孩子读给你听大人可以跟孩子以轮读的方式来阅读,也就是大人念一段或一页,接着让孩子来读一段或一页(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是大人先念一本比较困难的书给孩子听),别忘了事后给孩子掌声和赞许,当孩子学习一项新技巧时,最需要的是鼓励。与孩子讨论书的内容共读时,通过讨论可以让阅读更加生动。例如:读了一本之后,可以问孩子“:你觉得这本书在讲什…  相似文献   

3.
谈读书     
正(一)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相似文献   

4.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小时或半小时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小时,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  相似文献   

5.
论读书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读了这首《花环》 ,你有什么感受 ?也许 ,初读时 ,你会感到她很美 ,很有诗的韵味 ,却又感到不大好理解。因为 ,她不是那种一看就懂 ,一览无余的“白话”诗 ,也不是那种谁读了也不知所云、拒人千里的晦涩诗 ,而是以她特有的美、特有的韵味吸引你 ,使你不由得不产生进一步靠拢她、拥抱她的热切愿望。于是 ,再读、三读 ,边读边想 ,读了再想 ,便像嚼橄榄一样 ,慢慢嚼出味道、读出她的蕴含来。这正是一首耐读的好诗吸引读者一再赏读、吟诵、索解、领悟的艺术魅力所在。这是一首悼念一位不幸夭亡的农家少女的诗 ,是安放在她的小坟上的花环。一般作…  相似文献   

7.
正苏教版第七册第24课《春联》是一篇优美的说明文,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特点以及读春联的好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真实地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一、字理识字,体验文字之美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因此,识字教学也是寻觅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文化瑰宝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的阅读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工作性阅读,定下选题之后我就要为了做节目大量阅读,否则晚上直播我说什么?第二个是职业性阅读。我要看每天的新闻每天的报道。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的阅读。每天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跟这个时代没有关系的东西。书和书是不同的,有的书当你拿起了,翻过其实它就已经被读完了,它不值得你一页一页地全读完;有的书,其中的某十页你读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五你就已经读过了;有的时候,一句话就够了;有的书,作为文字之美,包括它的很多细节,你要全部读完,但是你想全部记住也很难。  相似文献   

9.
谈读书     
<正>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吧?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国父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  相似文献   

10.
谈读书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100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的老人家还要忙…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片段一】师: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内容:1读读圈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2找找画画:每个方面作者是怎样介绍的?3想想写写:选择一个方面,将你读后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4对于敦煌莫高窟你还有哪些了解?请你选择一个方面重点去了解一下,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进行批注)【评析】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一节课重点的体现或是难点的突出,让学生在课前有充裕的  相似文献   

12.
正编前语:读筱敏的文字,就像听古典音乐,其或徐或疾的流畅,或强或弱的动感,且深厚扎实的文字功夫,读到了就觉得舒服,觉得有所享受,觉得美不胜收。对一段音乐,比如意大利歌剧中的某一首曲子,虽然你听不懂歌词,但你听了觉得心旷神怡,读筱敏的书我们也会有这种感觉。你可以读不懂书中的内容,甚至不喜欢书中讲到的某个主题,  相似文献   

13.
美读是一种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将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灵动的综合活动,是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美读教学,通过美读为学生搭建桥梁,让学生感受文本韵味、深化阅读体验、内化作者情感,这样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也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4.
正蔡智恒的文字有种淡淡的美,不疾不徐地铺陈开来,有些像凤凰沱江清晨的薄雾,是一种代表着生命状态的美。他的文字虽然淡,但不缺感染力,温馨又纯情,里面夹杂着冷幽默。这种文字风格很有辨识度,几个短句就是一小段,读起来很轻松,往往在睡不着的时候躺在床上翻一翻,一本书就看完了。痞子蔡也算是红了很多年,他现在的年纪就是"鱼眼睛"的年纪吧。但读完《阿尼玛》,我发现他是那种典型的在"鱼眼睛"的年纪却  相似文献   

15.
<正>几段文字,几个故事;一段历程,一种人生。不可否认,呼宝珍老师的确很平凡,没有光辉的业绩,没有显赫的荣誉,就连她的文字里也只是一些寻常的教育琐事;但也不可否认,呼老师的确很伟大,她用大爱做"小事",而且做得深刻而专业,做得智慧而经典,处处闪烁着一个优  相似文献   

16.
【一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宇宙中最美丽的是自然,自然中最美丽的是绿色,没有了绿就失去了美,有了绿便有了生机和活力。你对绿是如何认识的,你和它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请以“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  相似文献   

17.
读宗璞的作品,你一定能感受到其字句中气韵独特的意蕴美。为呈现身边凝固的历史,她写小说;为抒发胸中涌动的情思,她写散文;为铭记脑海中缤纷的梦境,她写童话;为歌唱飘浮在耳边的音符,她写诗歌。她以从容细腻的叙述,展现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作品中所烙刻的深重精神创痕,却也不失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刚柔并济的张力,足以让你不断回味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先生为人清静淡泊,从不为凡俗之事动容。端庄素雅的品性和高洁刚直的风骨,正如她笔下含蓄明丽、温婉流畅的文字一般,隽永如水。  相似文献   

18.
陈玮  张学平 《湖南教育》2003,(22):52-53
片段一:自主学文,交往互动师:是啊!雪后的景致美如画卷。作者竣青又是以怎样生动的文字来描绘雪后景致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节,可以快速阅读或默读,也可以自由轻声读,选一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批注。(生圈点批注,小组交流,师巡视)师:你们觉得哪句话写得好?生:我认为“一阵风……彩虹”这句话写得很美,不仅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把雪末儿比作玉屑,还运用了动态写法来描写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情景。师:“风吹树动雪花落”,多美的一个句子!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  相似文献   

19.
汀汀接过爸爸妈妈送的生日礼物:“哇,《双筒望远镜》!”他翻了一会儿就问爸爸:“书这么厚,也没有插图,怎么读啊?”爸爸说:“你要提高阅读能力,不能光看卡通和漫画书了。”他翻到书的背面,说:“这页叫封底。”汀汀看到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20.
温暖的阳光     
背景重现: 一缕阳光刺痛了他的双眼。请你放飞想像,为上面这段文字的省略号前、后加上几段文字,使之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想像火炬接力者: 何璇肖宁许城垄王得圣詹沁编辑絮语: “一缕阳光刺痛了他的双眼。”这样一句“没头没尾”的话,能引发你多少想像与联想呢?读了下面几篇作文,你会发现,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竟然可以生发出众多神奇而又感人的故事——关于勇敢、关于友情、关于爱。赶快进入阅读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