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陈琳 《教育》2007,(10S):54-54
熟知我的同学,曾将高中时代的我比喻为“痛苦的小老头”;而将大学时代的我比喻为“快乐的小兔子”,每当听到这些,我似乎真切地感受到了同学的那份关爱与细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似乎在“飒飒西风满院载”之际,我遇到了你;好像在“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之时,我认识了你;仿佛在“频来语燕定新巢”之际,我熟悉了你;而在“轻罗小扇扑流萤”之际,我似乎又读不懂你……  相似文献   

3.
理想,不一定要远大。这是小对候父亲对我说的。在记忆中,父亲是那种没有理想或说没有远大理想的人,从我记事时起,就从来没有看到父亲雄心勃勃地计划一件事情;也从来没有听见他高谈阀论他的理想,他似乎永远一成不变地上班下班.把每天该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做完。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2006,(9X):39-39
康康睡得很香.眼睛紧闭着,长长的睫毛上未干的泪水清晰可见,娇嫩的小脸蛋红扑扑的,却已经不像半个小时前那么烫手,圆圆的鼻子微微渗出汗水,却已经可以畅通地呼吸空气了,可爱的小嘴巴偶尔吧吱几下,微翘的嘴角似乎在告诉我他正在做着美梦。我轻轻地为他抹掉额头渗出的汗水,再将小舒清感冒颗粒的包装盒子放入抽屉。  相似文献   

5.
一栋古朴的木屋、一条蜿蜒的小径、四周简陋的篱笆、屋前葱郁的水果蔬菜……这就是QQ农场。在这里,人们可以随自己的意愿种植作物,或者去朋友的田园转一转,有什么活儿干一下,偶尔也使点儿坏,种几棵小草、放几条小虫;遇上什么作物成熟了,不妨采摘一些。这款简单的游戏令无论男女老少全民皆“偷”,而最乐此不疲的,似乎是未成年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脚踩柳林一方土──记全国电大优秀教育工作者张秀茂郭丽云,杨荣星1994年的秋阳,似乎格外眷慕人间,早早地就莅临北京了。从大街两旁金黄的树叶上,可以窥见它勤快的脚步;从天安门广场盛开的墨菊上,可以看到它欢乐的笑靥……广播电视大学,在这盖风送爽的收获季节...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辨上,可以把智育与德育适当划分开;事实上,智育与德智并不分立地存在。好比一个人,思辨上,可以说他有血有肉,能分开;然而,事实上,没有一个只有血的人,也没有一个只有肉的人,分不开,否则,人也不在了。本文将简要地讨论道德智慧这一概念,似乎这一概念对于理解德育及其与智育的关系是  相似文献   

8.
家访的艺术     
随着现代化通讯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似乎已渐渐地被人忽视了,但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是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它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它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人喜欢艳丽的牡丹,雍容华贵;有人喜欢停停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有人喜欢苍劲的松柏,不畏严寒!我却独独喜欢那漫山遍野的不起眼的小草。阳春三月,调皮的小草偷偷地探出了头,怯生生地向这陌生的世界张望着。清晨,朝露慷慨地把晶莹透明的“珍珠”撒在它们身上;傍晚,晚霞爱悯地抚摸着它们。到了梅雨季节,云儿把甘甜的雨水赠给它们,小草尽情地喝着,突然间似乎力增百倍,长高了许多。盛夏,酷暑难挡。别的枝叶早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而此时,唯独小草却显得异常茂盛。秋风萧萧,树叶早已枯黄,飘落在地。但小草却誓不向冷秋…  相似文献   

10.
在多数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习惯观念中,似乎有这样一些概念: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是“小”学科;学习这些学科只要记记、背背、读读就可以了;优秀的学生只有学数、理、化才算是有出路的;学不好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生才去学政治、历史、地理。尤其是历史学科,只要背背就行了。我认为这是值得商讨的。就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它们和所谓的大学科一样,都是150分,  相似文献   

11.
法的魅力     
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哪里懂得法,所以每当他们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只能忍,我——一个大山里的孩子似乎也是这样,渐渐地走上了前人们的“忍”道。但是,当二姨用法律的武器赢得了自己的宅基地拥有权后,我改变了想法。当舅舅高兴地拿到自己应有的报酬,我更加坚定,法律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郭丽华 《父母必读》2014,(7):118-118
2-3岁 喜欢执着地跟随在比自己大的孩子后面,对同龄或比自己小的孩子却急于摆脱、置之不理,这又是为何?小家伙开始拥有“追随者”了,原以为这可以让他享受带领的乐趣,玩出更多的花样。可他似乎瞧不上这些小小宝宝们,真是大大出乎妈妈的预料。  相似文献   

13.
星期天,一个亲切的字眼,那可是我们的自由王国。你可以尽情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郊游;可以在家里打扫卫生,做做家务活;可以和小伙伴们玩耍;可以走亲访友……一句话,星期天是丰富多彩的。怎样才能把你的星期天向大家作一个介绍呢?一、弄清题意。时间:星期天,是休息日;数量:是一个,特指某个星期天,而不是在每个星期天都发生的事;地点:不限,这件事可以发生在家里,也可以发生在公园或者亲朋好友家里;人物:是一家人在星期天里发生的事。二、选好材料。星期天度过了好多好多个,选择怎样的星期天去写呢?注…  相似文献   

14.
对于阅读和写作教学,教师们可谓费尽心思:课内百十篇诗文的讲读,课外的十几部名著阅读,加上平时书报杂志的浏览,高中三年下来,数量着实可观;每两周一篇大作文,每周一篇小练笔,再加上寒、暑假的小论文、小作文、平时的读后感或学生个体的习作,一个学期下来绝不少于二十篇。单看这些可观的数字,我们似乎很可以欣慰,而事实上却常常是学生因无米下锅而抓耳挠腮,老师为千人一面而头皮发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由于思维模式的差异,英汉段落在组织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在统一性的问题上,汉语段落显然要宽容得多,螺旋式的展开方式使汉语段落可以“迂回而言它”;英语段落则单刀直入,不容许任何偏离主题的句子出现,内容上高度统一。连贯性在汉语中更多地以“意合”的方式来体现;英语段落则使用显性手段明确地做出标记。多数汉语段落的完整性要跨自然段来实现;英语的自然段则往往就是意义段甚至可以等同于小文章,结构上很完整,圆满地交待清楚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中西方音乐史上,有两位世界乐坛伟大的“残疾人”——贝多芬和阿炳。他们一个西方,一个东方;一个失聪,一个失明;一个“暴烈”,一个“温顺”;一个交响乐,一个二胡曲;一个享誉世界,一个流落街头……似乎天壤地别。但透过这些表象的不同,贝多芬和阿炳在本质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或一致(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赏析阿炳和贝多芬,可以使我们对这两位伟大的“残疾人”有一个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这道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比较形象,也比较直观,无非就是组一组、拼一拼,很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胃口。仔细一分析,问题就出来了:如果可以把这些零乱的图片剪下来,这倒是不难了,学生可以很随意地进行拼组与调整,总可以把熊猫完整的头像拼出来。可这里要求的是填序号,那就没那么简单了。一方面学生无从入手,因为不能很明确地看出哪一块放在哪一个确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他已经老了.还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他双眼已经失明.四肢瘫痪了.又得了脑血栓。冯志远.做了47年的中学教师,如今孤零零地躺在长春市妹妹家的小床上.生命似乎已走到油枯灯灭的光景。能在有生之年。再与上海的妻儿见一面。成了老人最大的心愿。  相似文献   

19.
学生写作难是一个世界性的老话题。在这世界性的共同难题背后,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在写作教学方式上世界性的相似——差不多都照着成模仿。也就是说,写作时,大家都在眼里或心里,或隐性或显性地按着葫芦画瓢;笔拿在自己手里,心却被别人的章牵着走,做不了写作的真主人。  相似文献   

20.
小朋友们处在学习、求知的年龄,在学校里向老师学习,在家里向父母学习,可以说,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他们似乎都是学生--他们正在愉快地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