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提起断臂的维纳斯,有些人认为她是“残缺美”的代表。《断臂的维纳斯》一文(作者李钟淮)讲:“在当时众多的维纳斯女神雕像中,大都首先强调的是感官上的美,而米洛斯的维纳斯,却把她提高到古典理想美的高度,使形象具有一种崇高的内在精神美。”《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作者清冈卓行)言:“她是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之所以说它好,是由于作者的这种感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生活在一个幸福之家,可她却一点也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开篇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悬念感。经过一系列的挫折之后,先前的感受有了较大变化,以至于坐在熟悉的家里,却有了不同寻常且难以言状的“幸福”。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情感充沛。  相似文献   

3.
妞妞,原名李倩妮,深圳的一名女孩。7年前,从深圳特区飞往英国的菲尔斯特中学学习和生活,她的小说《长翅膀的绵羊》就取材于此。读《长翅膀的绵羊》,是一种很美好的享受。妞妞运用当今“年轻版”的风趣语言和从生活中感悟到的成长哲理,讲述了她在英国中学学习、生活、交友的故事。书中的“跟屁虫事件”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作者从只会说“YES”的跟屁虫、同学游戏的局外人,经过8努力甚至抗争,到“为自己站起来”,最终成为了一个被同学们接纳和喜爱的人。留学生活让作者悟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真谛,那就是什么叫“自尊”。作者很坦…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女人的薪酬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她的生活方式.但其生活质量却未必完全被左右。曾经令人艳羡的“万元户”已成了低收入阶层的代名词,她却可能生活得简单而快乐:年薪10万的人兴致勃勃向“中产阶级”迈进,她生活得优雅却有压力:而年薪50万的女人有了“俯视”名牌的感觉.她生活中最需要的可能已不是金钱了……  相似文献   

5.
“春天来了,郊外的油菜花黄了,梨花白了,桃花红了,风筝和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然而我们,却只能坐在教室里,想象油菜花和桃花的味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写的是生活的颜色,心中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深蕴含义。生活就像万花筒,五光十色,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斑斓色彩。本文作者怀着对生活的挚爱,对色彩的追求,写出了绚丽的色彩、欢快的生活,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时,在构思和写法上,让人感受到另一种精彩。作者在构思上颇有创意。作者把生活喻作“调色板”,而生活是人创造的,生活的色彩也是人调制的。作者便以生活的调色板来调配不同的色彩,传递对生活的理解。文章始终紧扣“调配颜色”来抒写感情,用不同的色彩比喻不同的事物,阐明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例如,作者写到调配的粉红色时这样描述:“嫩嫩的粉红色,温馨而又快乐。”人们之所以喜爱它,是“因为粉红色的丝丝的温柔,因为粉红色的融融的暖意,因为粉红色的淡淡的平凡”。作者用粉红色比做亲情,“在平淡之中却蕴藏着淡淡的温情”。她写蓝色,是因为蓝色像海水博大宽广,是一种友情的颜色;她写绿色,是因为绿色示意着春天,而春天是积极向上的象征,“这就是学习的颜色”!她写紫色,先把紫色与红色作调配,使紫红色象征光明而又美好的未来,并驰骋丰富的想像力,再把紫红色加些水,让它淡化一点,化成像薰衣草的颜色,使它“既不是红色的浓重耀眼,亦非紫色的神秘未知,而是很平凡的幸福。”本文从色彩的调配写到色彩的暗示与意蕴,新意迭出。作者在写作时,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美丽的色彩,融合于一组文章之中,使文章本身显现出丰富明快的色彩。作者在行文时,能够把握文字的节奏,甚至把握文章的韵味,使作品犹如优美的抒情诗,读来朗朗上口,且有韵律乐感。作者还使用了不少排比句,使作品的内容更加有力,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作者手中的调色板,调配出绚丽多彩的颜色,这些颜色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观察的反应,也是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是的,调色板在自己的手中,你可以调制出美好的未来,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本文写的是小作者学习认字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一个普普通通的“鹭”字.却被小作者写出了很多内容:“鹭”既是鸟的名称,又与小作者的家乡厦门有着密切的关联——厦门别称“鹭岛”:而“鹭”字上面的“路”,又让她联想到厦门的BRT快速公交车……  相似文献   

8.
妻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她爱干净,家里虽无高档家具和电器,却也被整理得窗明几净,有条有理,使我这个邋遢惯了的“外当家”一到家便能产生回归自然的舒适感。由于清贫,妻子和我都很仔细(俭省),精打细算、简简单单地打发日子,生活虽平淡却也淡中有味。休闲时每每偕妻子逛商场,妻子对那削价商品情有独钟。也亏她有眼,什么“减价鞋”、“减价衣服”、“减价生活用品”啊,经过她再行“加工”,就妙手回春,差不多跻身于高档商品之列了,连街坊、邻居都认为我们买了多么值钱的物品。虽逛了不少商场,我们却从未光顾过金银首饰店…  相似文献   

9.
论郝思嘉     
郝思嘉是美国长篇小说《飘》的女主人公,她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从十六岁登上人生舞台,到二十八岁剩下孤单一人,在这十二年间,她先后嫁过三个丈夫,二度守寡,生过三个孩子,为“振兴家业”干过一阵子,成了十九世纪美国的“乱世佳人”。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作者将她放在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多方面地描写了她在爱情生活、战争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揭示出她内在的精神世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10,(4):22-27
曹璇是《小学生·新读写》的“老”作者了,她的文字一直给我很“生活”的感觉,写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小事,但以其极其生动的语言吸引着我们读下去。她的文章就像一出出情景剧,  相似文献   

11.
第一节 抒情散文 文体简说     所有文体中,最随心所欲、丰富多彩却又写真事、重实录的大概就是散文了。她如同灵巧无比的心灵之手,既可以“大题小做”,纳须弥于芥子,更可以“小题大做”,从一粒砂看世界;它崇尚生活的真实,又浸透着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它呈现一派自由自然之美,又有“神”在其中游走主宰。   散文概念由来已久,其内涵也几经变迁。今天的散文指的是截取生活片断或捕捉作者瞬间感受,采用文艺的笔法,重视感情的抒发,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灵活,语言不受韵律约束,强调真实感受的表达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  相似文献   

12.
常常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虔诚地阅读一些教育名家的教育名著,抑或是自己的肤浅,阅读总不能深入.有意于模仿,却收效甚微。最近读了东海县初级中学徐业毅老师写的《透视心灵》一书,心有所悟,自觉一下子走近作者.萌生了一种心灵的对话。业毅虽然只是一所普通中学里的普通教师,普通作者,但我却真切地感到.他是我们身边的教育名家。这可正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3.
小画家陈简     
她才11岁,就从全国和国际大赛中拿回27枚奖牌。10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为她举办了一个个人画展,120多幅作品整整布满了两个展厅。这个不简单的女孩叫陈简,是湖北省汉川市实验小学的学生,让我们来看看她的故事吧。出手不凡陈简的第一幅参赛作品是《家乡的油菜花》。当时陈简上幼儿园中班。她的油菜花画得非常鲜艳,菜花上“飞”着一群蜜蜂,有65只。为了画好这65只蜜蜂,陈简整整忙了一个星期。“手画酸了,老师还不满意。”原来,陈简画的蜜蜂都是两只手、两只脚,披着雨衣,像个飞翔的超人。《家乡的油菜花》在湖北省第五届“小星星”书画比赛中获…  相似文献   

14.
祥林嫂是一个善良、朴实、勤快的旧中国农村妇女,集中了旧社会女子的绝大多数优点,她对生活要求很少,只是在为了自己做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活着,所作的一切仅仅是希望自己那小小的生存空间不至于坍塌。却毫不惜力,为主人家创造最大的价值,她想用自己勤恳的劳动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一点感受     
这是三个初一学生的小文,虽然读起来有些稚嫩,但读了以后,仍有一点感受。《感受“日光海岸”》像散文,又像散文诗、轻松、自然、活泼、流畅、抒写了小作者对过去,对现实,对未来的感想。让我们看到了“满载着丰收,满载着喜悦”的“日光海岸”正在向她招手。《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构思精巧,以日记的形式来抒写人与动物的关系,小作者对鸽子的依恋与鸽子的离去构成了文章的主线。与此同时也表达了小作者的另一种心声。《品尝生活》是小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两点一线,一线两点”的生活确实令刚上初中的学生感到“太枯燥、太平淡、太…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对人的生存状态及两性世界的关怀,使她的作品具有了超乎寻常的意义。她笔下的男性多扮演“软弱的知识”,而女性则扮演“结实的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作者旨在全面地理解男女两性,试图以一种客观的立场来看待两性的关系和企图兼顾两性生命经验的需要与深度所进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从生活中提纯出来的哲理散文。作者透过生活细节,哲理地解读人生,诗意地升“华错过”,读后使人获益匪浅。学习本文,应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并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的思维方法,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错过”,并在“错过”中体味人生的真谛。【导语设计】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遭遇“错过”:原本要好的朋友因小事吵了架,想道歉又抹不开面子,好友就此成了路人;本想挽着母亲的手臂送她离开学校,却因自己的懒惰而让母亲孤独离去,心中一阵阵后悔……正如一句歌词“:爱总是错过才懂,…  相似文献   

18.
当人们习惯于惊叹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那夺人心魄的神秘美感,而扼腕叹息她因为失去双臂所留下的遗憾时,日本当代作家清冈卓行却大声告诉人们:“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篇谈美学理论的“至理”美文。作者清冈卓行从出土的古希腊美神阿佛洛狄特①的断臂谈起,阐发了一番有关“缺憾的美感”的美学道理。其理论精髓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这是一种有别于自古希腊直至…  相似文献   

19.
记不得是哪位外国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未尝过艰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张洁的散文《挖荠菜》,其实“挖掘”的也是关于苦难的话题。作者为什么写这篇作品呢 ?是她痛感自己的孩子们不能理解她对荠菜的那份“特殊感情”,对荠菜表现出了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而卑微的荠菜却维系着她全部的童年,浓缩着她童年的苦难。在“一片饥饿”的年代里,她因饿而“馋”,吃遍了所有能下咽的东西,经受了身体上、心灵上的种种磨难。而正是野地里的荠菜,缓解了她的饥饿…  相似文献   

20.
陈晓龙 《语文知识》2006,(12):37-37
本文作者用长辫子姑娘的张狂与小战士的容忍作对比,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了一种“不声不响”又“惊心动魄”的高贵。对自我感觉高贵的长辫子姑娘,作者用“高傲”“时髦”来概括她的整体形象,而小战土才是他着意描绘的“高贵”形象。“红着脸笑笑”“红着脸指了指车门”“小心翼翼地挤下车,走了”.这三句话将小战士的腼腆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而凸现出他的高贵,也使长辫子姑娘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