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保持或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持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权利。目前,我国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方面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的法律制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立法不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的冲突加剧等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保护少数人权利是我国法律、人权保护、维护文化多元性的要求,存在着少数人界定、民主性、价值、立法取向的悖论。解决少数人权利立法保护问题,要准确界定少数人群体及个人,民主立法中保护少数人权利的立法主体,确定少数人权利保护立法的法律价值,立法程序应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民主协商。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中民族文化产业化与文化权利保护的呼声并重的社会背景下,本文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W村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以"挪威民族事务的法律与实践"会议为契机,结合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中的"文化"和文化权利等相关术语的内涵,论证了文化权利在实际操作中与经济活动、族群生计方式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重中之重应该是对其自身特定经济生产方式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现状、问题与“挪威民族事务的法律与实践”研讨会的发言主旨,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中“文化”概念的具体含义作探讨,认为文化权利首先应该是自主选择生计方式的权力。脱离生计方式这一根本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无异于釜底抽薪,同时造成并必然加剧少数民族文化缺乏创新力的后果。如今中国签订的少数人权利保护条约逐渐增多,如何充分理解这些国际法的本质,如何在实践中体现这些条约的精神,挪威的经验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权利司法保护具有稳定性、中立性等特点,构建与个人申诉制度相匹配的少数民族国际司法保护是世界历史趋势。通过对少数民族权利国际司法保护一般程序性内容的初步探讨,以期使少数民族权利得到切实的保护,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少数民族权利司法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6.
权利本位是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逻辑起点。权利本位是以普遍赋权的方式通过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利宪法化、地方法制化和具体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立法模式。作为一种法哲学观念,权利本位观表达了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应当以权利为本位或者出发点的一种价值陈述,实现了传统社会义务本位模式和权力本位模式向现代社会权利本位模式的转换,包含着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现代化的功能取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利益权利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获得的利益权利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利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到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意愿。因此,政府应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当地群众)的自身利益出发,让他们成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较大受益者,才能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重要内涵就是少数民族保持其文化特性的权利。不同学者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数认为指中国内部的各个少数民族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发展自己的文化的权利。该权利应主要被界定为一种私权;它是一种个人权利,更是一种集体权利;它是一种静态权利,更是一种动态权利。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更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儿童权利享有和实现的情况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完备的法律是儿童权利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我们在分析我国现有儿童法律体系基本构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儿童权利保护立法的不足,并从增强立法规划性、更新立法理念、填补立法缺失、提升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未成年人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依照法律对未成年人权利进行保护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变迁,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保护面临着立法观念落后、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完善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肖灵 《嘉应学院学报》2009,27(1):112-116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法律制度和国情,美国现行著作权的刑法保护制度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将其与我国的著作权刑事保护制度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对发展、完善我国的著作权刑事保护法律制度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保护问题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是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首要的就是要重视法律保护。中国是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少数民族地区自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从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特定区域出发,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概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红河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提出了依托民族自治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人身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我国立法的滞后和网络行业的混乱,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有效地保护网络空间中的个人隐私权,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通过完善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制度,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网络用户隐私权保护意识,加强对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促进我国网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项普世性命题的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亦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活动。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遗产关系密切。面对国家及各级政府日益加大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又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呈现一种怎样的姿态呢?而在具有特殊性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又给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是怎样一种经验呢?试析之。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重要的文化权利之一,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在具体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方面则更显欠缺。厘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征,阐述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族民间无形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无形化遗产迫切需要加强法律保护。国家、组织和公民个人等都是民族民间无形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并各自具有相应的保护义务。应明确民族民间无形化遗产主要涉及的权项,分别选择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保护。其公权利以即将出台的“民族民间传统化保护法”来保护,私权利主要以知识产权法来保护,确立双重保护模式。另外还要特别重视民族民间无形化遗产的域外保护。  相似文献   

17.
保护物权是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定分止争,创造社会财富充分涌流局面的必然要求。我国古代法通过对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分,建立了与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物权保护制度。西方传统民法在发展中逐步建立了物权保护机制,尤其是德国民法典确立了"基于所有权的请求权",奠定了整个大陆法系近代私法与近代物权法的基础。现在,我国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物权保护能力得到强化。但进一步充分发挥物的效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仍应充分吸取古今中外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完善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的具体保护措施,科学构建现代物权保护制度,使物权的法律保护机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法制体系、政府重视、全民参与、关注文化传承人、文化产业化等方面的实践,韩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走在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前列。韩国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实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