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峤是西蜀花间词派的重要词人之一.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其词风的婉约与艳丽,而况周颐却认为其词中有“劲气暗转”。因此,本对牛峤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牛峤词中的劲气.应是其词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词作也别具特色,与其理论主张相呼应,他在词中极力体现自己“词亦有史”的见解,通过他的词作可以看到他内心进退出处的矛盾,从而可以认定他的词作在表现“真”这一层面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熊琏是活跃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如皋著名女作家。她的词作数量较多且成就尤为突出,在众多的女作家中显示了自己鲜明的词作风格。首先是区剐于一般女性作家婉弱的柔性抒情,而呈现出沉郁、悲慨的刚性抒情特色;其次是以情笼物、处处着“我”之色彩的借景抒情;再次就是极为凄冷的词境渲染以及独具匠心的词艺。这些突出的艺术特色使其词作显示了独特的价值和存在。  相似文献   

4.
黄姗姗 《现代语文》2009,(12):36-38
韦庄是晚唐五代的著名诗人、词人,虽亦被归入花间词派,但其词风与“花问派”主流风格迥然有别,不但不讲求华艳的词采,反而多用口语。其词作平直如话,但却语淡情真。其词作的起句与结句、意象的创设也别具特色,鲜明地体现出其词作风格。韦庄词的起结艺术尤其精绝,对今人的诗歌创作也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牛峤是五代西蜀花间词派的重要词人之一,词学家普遍关注的是其词风的婉约与艳丽,况周颐却别具慧眼,认为其词中有“劲气暗转”。因此,本文对牛峤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劲气暗转”,确实是牛峤词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清代词学“中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女性词人的众多和女性词作的大幅增多,还出现了徐灿、顾贞立、吴藻、顾春、秋瑾等成就突出的女词人,是千余年女性文学史上少有的繁荣,蔚为大观。从传统与传统之外的内容题材、多样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展现出的多样性特点是清代女性词繁荣的表现之一,也是清代女性词的特征之一,历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酒历来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李清照虽为一介女子,但她的词作中也有许多关于酒的佳篇。“酒”是她词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女词人借助酒来倾诉自己的心声.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本文结合其创作历程,对其词中“酒”的意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9.
吕惠如为近代词坛一朵奇葩,其词继承了婉约一派词风,并融入近代之风景,及近代女性特有之风情和人生感悟。其词作可分为前后两期,进行比较可看出其不同时期词作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10.
熊琏词论     
熊琏是深受词学大家况周颐赞赏的一位女词人,她有题画、赠答、闺怨等多种题材的词作。其词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展现了清代平民才女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清代女性文人的开阔视野、理性思维和深刻的精神苦闷,感情克沛,极富感染力,具有不同于以往时代女性词作的特征,在清代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苏轼通判杭州的处境和心态出发,以作品本体为立足点,对其通判杭州时的词作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创作遵循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自成一家”的文艺思想,且大多是“感事”而作。他早岁初试词笔时就已摆脱了“词为艳科”的羁绊;其后在朝为官轰笔,是“不为”而非“不能”;通判杭州后,其政治角色发生转换,词作渐多。而格调高雅,感情深沉,以此作为探寻生路的一种精神方式,故,把东坡通判杭州之际的词作定位在“发轫期”,或谓其词的开拓创新这时仅仅是在萌动中的提法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论及“临桂词派”,多以桂籍男性词人为代表。清代广西曾经出现过的女性词人与她们的作品,基本被忽略在词学研究视野之外。本文拟对清代广西女性词人词作加以探讨,发掘和探寻其中所包蕴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姜夔词在南宋词坛别具一格,其词具有“清空”特色。本文结合其词作具体阐述了其空灵含蓄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北宋词人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他并没有开创豪放词派。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集前人词作之大成,在继承“言情”词作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大胆革新。豪放词的创作只是其革新词坛的一个方面。苏轼对词的革新主要是:“以诗为词”,扩大题材,提高词品,拓展词境,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使词成了可以和诗歌比肩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5.
清代女性文学界万花为春,顾太清作为清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以其融入了毕生心血的词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平凡闺秀女子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才情。本文试以顾太清的题画词和咏物词为例剖析其词作的写作特色及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赵辉 《考试周刊》2009,(9):32-33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寂寞与思念成为主调。本文通过对清照代表词作的分析,在赏析其清婉余味的同时,察其悲,担其忧,解析其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及女性美。  相似文献   

17.
以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学习为例,抓住诗歌意象,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品赏词中景;借助关键字词,结合创作背景分析词中情;观照词史,从词作文化角度理解词作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清代著名词评论家谢章铤认为“明末风雅首推陈大樽子龙”,这位明清鼎革之际的文学家身体力行着其政治理想与文学理想,使得其短暂的人生却甚是夺目。这位气吞山河,满腹豪情抗清复明的才情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当行本色”风格创作词家。陈子龙带领云间词派,宗南唐北宋为词学正统,并力复“词统”以纠明词淫哇俚俗之习。以甲中国变为界,陈氏词风从妍丽温软而进阶为柔中有骨,清丽幽雅,其词学主张与词作实践不仅肃清了明末词风的萎靡状况,并为清词中兴打开了局面,是明代昙花最后一现,亦是新朝明珠光芒乍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苏轼通判杭州的处境和心态出发,以作品本体为立足点,对其通判杭州时的词作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创作遵循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自成一家”的文艺思想,且大多是“感事”而作。他早岁初试词笔时就已摆脱了“词为艳科”的羁绊;其后在朝为官辍笔,是“不为”而非“不能”;通判杭州后,其政治角色发生转换,词作渐多,而格调高雅,感情深沉,以此作为探寻生路的一种精神方式。故,把东坡通判杭州之际的词作定位在“发期”,或谓其词的开拓创新这时仅仅是在萌动中的提法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0.
林纾提倡多读词作,以便能精准把握古人词作用字,并根据自身创作实践提出填词应遵照古人词作而不遵照词谱的主张。他的词善于构造意境,有写实境、造虚境两种构造方法,实虚两境中都有意脉的流动,其词境主要是取法于南宋词萧疏荒寂的画境。他还提出“词中亦有画”的观点。这些与他作为画家的素养分不开。他用词敷写所译外国小说的人物与情节,将外国小说的语境做了中国文学传统语境的置换,引来赞美和仿效,是晚清民国词坛的新气象,在词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