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网络出版的出现对出版业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出版不是传统出版的翻版,也不是传统出版物的电子化出版。不论是传统纸质出版还是网络出版,其产业本质是一种版权产业。出版业经营在本质上是一种版权,出版活动是由著作权衍生的经济活动,出版产业是以版权要素为核心提供精神产品的私权交换和商品交易。  相似文献   

2.
日本动漫图书的产业化经营战略对我国版权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业是内容的加工和制造产业,而这里的内容,其实质便是版权.出版活动是由版权衍生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版权作为出版经营活动的核心要素,是出版活动的基石.所有的出版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版权这一核心要素而展开.在当今时代,要想最大限度地开发出版市场,其根本途径之一仍然是围绕版权展开深度开发与演绎.这点,在日本动漫图书的出版运营过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图书版税制与出版产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版税制是伴随欧洲近代新式出版业的出现而形成的一种稿酬形式,它对协调出版商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功能.版税制早在20世纪初便在中国出现了,60年代被废止.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涉外出版活动的不断拓展以及出版界版权意识的增强,版税制又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文章从英美出版产业的历史经验、版权产业的发展趋势、搞活出版稿酬体制、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要求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出版概念的核心是复制,数字出版概念的核心是重复使用。无论传统意义上的出版还是数字出版,版权都具有战略性、资源性意义。出版商或网络传播商可以通过契约的方式,获得版权授权。从版权角度来看,我国的内容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版权的认识不够、定位不清楚、数字出版平台的建立具有一定盲目性等。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版权,整合版权资源,集约版权;要进行版权资源、人才资源以及特定作品市场资源的联合;还需要国家的规划指导、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支持,从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优质内容是媒介融合时代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媒介融合时代,优质内容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内容的生产、内容的再开发、内容的销售三方面探讨了出版产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孙浩  陈振斌 《今传媒》2009,(8):53-54
"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是1998年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提出的,近年来被引入到我国,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一致推崇.观各国对创意产业的阐述和分类,出版业均毫无疑问的名列其中,这说明出版业是名副其实的创意产业.所谓创意出版是指出版人凭借个人知识、智慧和创意,对出版活动或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通过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赢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创意出版的核心是创意,没有创意,出版就失去了灵魂,创意只有运用于出版,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图书版权贸易已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桥梁。逐渐增长的图书版权贸易额和十年的图书版权贸易总额均显示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正稳步走向世界,对外图书版权贸易已初具规模。但是,从图书版权贸易中成功获取出版资源,还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全面配合,严格准确的市场分析、完备的营销策划和高效的生产安排对于图书版权贸易的成功运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三地出版企业提供了发展良机,构建出版产业联动系统,就是运用协同发展的思路进行产业整体设计。出版产业联动系统包含了五种主要模式:版权交易联动、产业链环节联动、空间地理资源联动、出版金融体系联动、政策体系联动。而出版产业联动系统能否成功构建,有三点关键要素: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政府政策效用。  相似文献   

9.
毛娟 《出版经济》2002,(12):13-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对出版的产业化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出版资源作为出版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刘其进行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出版资源配置与出版产业的关联性 出版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出版资源是指构成出版经济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狭义的出  相似文献   

10.
浅议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独特的、高人一筹的、具有特色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立性、战略性、整体性和积累性.影响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科学技术、企业文化创新与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1.
版权是知识产权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广播产业是重要的版权产业,广播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版权。在当前广播发展遭遇瓶颈的情况下,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是有效提升广播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当前国际国内大背景下的知识产权环境给广播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广播业界应给予充分正视,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本文针对广播产业发展中涉及的主要知识产权,如节目著作权、广播电台权利义务、商号权、商标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进行分析,并就下一步如何在现有知识产权框架下提升广播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内容是数字出版的灵魂,合理有效的内容管理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动力.对不同类别的内容资源实施差异性管理,是内容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依据数字出版内容原始载体的不同,将数字出版内容划分为三种类别,并针对每一类资源的特征和管理现状,分别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对规范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论版权市场的培育与版权代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产业不仅是内容制造和加工产业,而且更重要的是以版权要素为核心的提供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版权产业。作为版权产业应该具备包括版权生产交易主体、版权交易客体在内的完善的版权市场以及版权市场  相似文献   

14.
因数字时代传播技术变革所造就的巨大市场空间,使版权产业得以突破原有载体与渠道的束缚而实现飞跃式发展.与市场机遇相伴而来的,则是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对产业发展的冲击.在日本的音乐音像版权产业发展历程中,为了应对盗版并打击日益严重的网络侵权行为,在长期的业务实践活动中以唱片协会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为核心,进行管理与协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促进了市场交易秩序的合理有序.对这一体系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版权产业发展与版权保护机制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权经营已经从最初的传统图书出版权、翻译权向图书重印权、报刊连载权、影视类改编权、数字版权等现代附属权利扩展,以图书出版的版权为核心辐射到非出版形式的版权,这是传统出版产业改变经营模式、开发版权资源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市场竞争、谋求可持  相似文献   

16.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5,(12):84-87
在数字出版时代,由于海量作品、海量作者的存在,海量授权问题已制约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原有的著作权授权方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需求,需探索建立更合理的著作权授权机制,以解决数字出版中作品使用者与版权人沟通不畅的鸿沟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效防止数字出版商、网络商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存在的版权侵权.  相似文献   

17.
张洪波 《编辑之友》2011,(1):102-104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简称"文著协")高举维权大旗,与全球网络搜索巨头谷歌的版权较量频频见诸境内外各大媒体。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一方面关注这场纠纷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另一方面也在关注国内数字出版产业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对创意产业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活动。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也在于人的创造力及其发挥,创意与创新是数字出版企业的生命力之所在,是产业发展及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源  相似文献   

19.
施勇勤 《出版科学》2012,20(2):18-21
从媒介融合视角分析数字技术推动下数字出版发展的产业扩散和产业集聚的两种趋势,分析媒介融合带来的产业转型和文化变迁;分析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文化逻辑,并进而分析数字出版产业带来的文化和规制的矛盾性;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指出垄断作用力和竞争作用力达到均衡——"制衡"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支点,垄断与竞争并存是数字出版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记者左志新)7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9967.1亿元,同比增长9.4%;利润总额1563.7亿元,同比增长8.6%.收入和利润的中高速增长反映了新闻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报告凸显出产业四大趋势:一是数字出版经济规模跃居行业第二位,二是报刊业出现进一步下滑,三是图书出版和版权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新闻出版经营活动的效应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