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群体“校漂族”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专家认为,“校漂”现象的出现是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必然现象,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仍有扩大的趋势。本文从教育自身分析了“校漂”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刘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校漂"、"蚁族"问题是一个备受各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显示:全国一、二、三线城市都存在"校漂"、"蚁族",其群体有逐步增大的趋势,"校漂"、"蚁族"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稳定。应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加快高校内部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等措施,维护高校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褚蔚然 《考试周刊》2012,(39):168-169
“港校热”是指内地优秀学生踊跃报考香港高校的现象。本文由此现象出发,追溯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了产生“港校热”现象的原因,并进行了一定的评析,最后进行总结.这对于内地高等学校积极应对“港校热”与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期给予学生家长一定的理性导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期刊出版的种类及数量较多,但就编校质量来说,存在的问题不少,究其原因与编校方法不科学、不严密关系较大。结合编校工作实践,着重介绍了编校工作中的“互校”、“专项校”与“委托校”的方法在减少差错率、提高编校质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不知何时,一些老师渐渐习惯于一个电话或一个口信,就将学生家长召至学校。名之日“校访”。“校访”的潜滋暗长,使“家访”有了淡出家校联系阵地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进入各行各业。这一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机制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模式,对凝聚教育合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合理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对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讨论了家校共育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模式,对家校共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提出构建家校沟通云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引领学习模式、创新多元化互动模式“三位一体”家校共育新模式,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运用Nvivo11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2~2022年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近三十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当前研究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阐释、责任边界、国外借鉴、实践探索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价值内涵有待澄清、责任边界有待厘清、经验启示有待整合、在地实践有待创新等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体系,拓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视域,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赛 《中国培训》2023,(9):97-99
“园校”协同对于培养高素质幼儿师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当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该专业“园校”协同育人的实践现状梳理,发现:由于“园校”双方性质不同,存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同时,合作方式仍显单一,内容深度不足;学生实训需求大,实训基地不健全;师资力量依然薄弱,实训效果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园校”协同育人实践体系的若干策略,包括:建立共赢思维,强化协同育人的意识与机制建设;推动深度合作,探索构建新型协同育人实践体系;建设“园校”共享共建实训基地,改善教育教学设施;“园校”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提高幼儿师范生培养质量等。上述举措对培养适合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幼教师资队伍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演进,推动学校教育从“主体”逐渐发展为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基于责任伦理的视角,通过对责任的失范现象与责任属性的分析,确证了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未来,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共同育人愿景、开发校家社协同课程、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和搭建沟通信息平台等路径,主导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基于“引领未来,陪伴成长,一起发光”的课程理念,探索“融合式”家校共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倡家庭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并积极发挥家长的潜能,达到家庭与学校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把“被动出席”转变为“主动融入”,实现家校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共同高质量地陪伴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1.
郭凯  韩雪 《辽宁教育》2023,(17):24-26
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沈阳市朝阳一校沈北分校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总结出特色家校社育人模式,即“四六三”工作模式。“四”指的是四项坚持,即坚持理念引领、坚持标准先行、坚持榜样示范、坚持“五个一”工作有序推进。“六”指的是六项落实,即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计划、落实法律要求、落实家委会常态工作、落实家长学校课程、落实活力教师培训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指的是校社联动、校际携手、校企结合。三结合,点线面共同打造家校社协同生态圈。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 ,“科研兴校”已成为全国中小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家逐渐认识到 :“科研兴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动力 ,教育科研是学校上新台阶、新水平的重要条件 ,是学校办出特色的重要途径 ,是加强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是培养青年教师尤其培养名教师的重要途径 ,是建立学习型学校的重要基础。然而 ,在我区的农村中小学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的现象 ,没有将搞教育科研作为自觉行动 ,没有把“科研兴校”战略落到实处。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科研兴校”的必要性。(一 )“科研兴校”有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教师和校长用…  相似文献   

13.
近日,南漳县教育局与公安局联合下发文件,落实了“一校一警”制度,107名警察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目前,全县所有中小学都有了自己的“校园警察”。这是南漳县打造“平安校园”推出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学校周围成为“校漂族”,人才的高消费、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以及逃避竞争等是“校漂族”的成因。“校漂族”的出现有影响社会稳定、资源浪费、学校管理难、个人发展不利等不良后果。社会、学校、个人应该共同努力以消除校漂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纪延淑 《山东教育》2004,(28):19-19
有些教师由于工作忙,或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学生犯了错误时,常常这样“命令”:叫你爸爸(妈妈)到学校来!这无意中将自己职责中的家访变成学生家长的“校访”。这种做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危害却是极大的。对家长而言,因是老师的旨意,又望子成龙心切,所以无论自己多忙,或心情如何,都得准时到校,否则得罪了老师,担心贻误孩子。家长被传“校访”,教师常常对家长批评、责难。家长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把孩子的错误违心地大包大揽过来,并且替孩子下保证,订计划,对学生起不了多大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而言,常常是因犯错误被罚而让家长“校访”的。自尊…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双减”政策的有序、高效推行,构建完善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本文在厘清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内涵的基础上,着力从“更新家校协同育人主体观念”“建立长期稳定的家校协同育人组织体系”“搭建丰富有序的家校协同育人平台”“形成高效运转的家校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探究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方略。  相似文献   

17.
"校漂族"是一个特殊群体,"校漂"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校漂族"生活现状、心理状态、价值观、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着心理负担重、就业压力大、择业盲目等问题。加强对"校漂族"的管理应从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就业观念转变、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入手,以帮助他们早日走出"校漂"困境。  相似文献   

18.
人们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作为轵城一中校长,我的思路是:走“科研兴校”之路,塑“快乐人生”校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对我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现象作出理论上的解释,提出“科研兴校”作为教师管理策略的基本原理是:实现教师转型与学校教育改善的同期互动。内含三层涵义:实现教师转型的原理;实现学校教育改善的原理;实现教师转型与学校教育改善的同期互动原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出去”企业要根植于所在国,就必须实现人才的本土化。文章阐述了“校企校融合”培养跨文化国际人才的核心概念,分析了国际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国际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意义,提出了“校企校融合”国际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