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的阶级倾向问题,看法极为分歧。有的同志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设想的未来社会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同志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有的同志认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没有统一的阶级基础,圣西门和傅立叶的学说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爱情意识是历史的产物,它的起源、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和婚姻制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群婚制时,属“单纯的性欲” 阶段,没有爱情;对偶婚时产生了爱情的低级形式“古代的爱”;一夫一妻制基础上产生了爱情的高级形式“现代的爱”。私有制导致了现代爱的产生,又不让它成为婚姻的基础。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在全人类彻底实现以现代爱为基础的婚姻。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对婚姻道德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3.
《婚姻键合理论》也可说是一种“婚姻动力学”理论。它站在“两性相吸”基础上,探讨婚姻制度的社会关系构成及契约的基本条款内容,从而说明了婚姻的本质;它把婚姻的选择视为按照“某种原则和程序操作”的结果,而这种“原则和程序”的内容是由人类社会进步水平决定的;它把婚姻的存在视为“连续不断选择”与“连续选择同一”的结果;它把爱情与婚姻选择条件相区别,从人们对异性的需要强度所达的层次不同,来探讨两性间的“关系距离(即关切程度)”,从而说明了婚姻中的爱情机制。在婚姻的本质构成、选择机制、爱情机制、稳定机制的基础上,《婚姻键合理论》畅顺地说明了诸如婚姻排他性和可变性问题、婚外恋问题、年龄问题、离婚率问题、未来联偶婚制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外国青年与恋爱婚姻项珍恋爱、婚姻是每个青年在人生道路上都要遇到的重大课题。人类的爱情,是一种高尚而又微妙的精神现象,同时,只是一种具有世代繁历意义的社会方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人们,总是按照各自的行力规范与人伦道德,赋予“爱情”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一唐传奇中描写爱情婚姻悲剧的作品给古代叙事文学带来的认识现实的艺术因素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道德评价和美学理想的表达。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们既然要反映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为争取具有个性解放倾向的爱情生活而与礼教的束缚和阶级的限制进行抗争,就必须对这种抗争的行为作出是非判断,  相似文献   

6.
《婚姻健合理论》也可说是一种"婚姻动力学"理论。它站在"两性相吸"基础上,探讨婚姻制度的社会关系构成及契约的基本条款内容,从而说明了婚姻的本质;它把婚姻的选择视为按照"某种原则和程序"操作的结果,而这种"原则和程序"的内容是由人类社会进步水平决定的;它把婚姻的存在视为"连续不断选择"与"连续选择同一"的结果;它把爱情与婚姻选择条件相区别,从人们对异性的需要强度所达的层次不同,来探讨两性问的"关系距离(即关切程度)",从而说明了婚姻中的爱情机制。在婚姻的本质构成、选择机制、爱惜机制、稳定机制的基础上,《婚姻键合理论》杨顺地说明了诸如婚姻排他性和可变性问题、婚外恋问题、年龄问题、离婚率问题、未来联偶婚制问题等。在《蒲峪学刊》1999年第1期已刊出了本理论对婚姻"本质构成"和"选择机制"的阐释,此文继续对婚姻的"爱情机制"和"稳定机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设计的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沙利·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思想具有代表性。他围绕和谐社会提出一系列观点、看法,并付诸实践——成立了法郎吉社区。虽然今天看来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并且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但是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干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空想的社会主义 不依据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实际生活的客观规律性而拟出的改造社会计划。空想的社会主义者只想凭藉人类“善良的动机”,“美妙的幻想”和“奔放的热情”等来行动。十九世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圣西门,付立叶和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设计的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沙利·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思想具有代表性.他围绕和谐社会提出一系列观点、看法,并付诸实践--成立了法郎吉社区.虽然今天看来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并且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但是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强化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道德品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科学的道德判断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道德判断总是与一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进一步明晰利益,公民道德判断才能建立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公民道德教育也才能取得实效。一、明利是公民道德判断的首要问题道德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产生出来的一些行动原则和具体的行为规范,它是社会群体中每个人必须遵循的,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尽管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行为规范,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道德论…  相似文献   

11.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功绩之一,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在十九世界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付立叶、欧文三人中,以付立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最为出色。他的著作,“几乎每一页都放射出对备受称颂的文明造成的灾祸所作的讽刺和批判的火花。”付立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涉及到生产、商业、文明、道德各个方面,这些深刻而尖锐的批判,是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宝贵材料,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于1884年,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恩格斯以大量的历史材料分析了人类早期发展的历史,系统地论述了家庭发展、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阐明了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揭示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婚姻、家庭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是从动物到人类逐步演变而形成的。恩格斯首先从婚姻,家庭问题着手进行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就有许多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法学家对婚姻问题作过研究,但由于他们的局限性,没有把婚姻家庭组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婚姻、家庭是绝对不变的永恒范畴,因而至多只能搜集罗列一些有关婚姻、家庭的历史事实,却不能揭示出婚姻、家庭关系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巴可芬、摩尔根等人,才真正开始了对婚姻,家庭史的科学研究工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古代戏曲《长生殿》争论最多的问题是:帝妃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历史上的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爱情?歌颂李杨爱情是不是美化封建帝王,歪曲历史?本文从“特例”和“通例”的关系上予以探讨,认为李杨之间确实存在着爱情,但它却是帝妃婚姻的特例。  相似文献   

14.
婚姻家庭作为社会历史范畴,其产生和存在的道德基础也有不同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婚姻的自然法则基础,私有制社会婚姻的利益基础和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爱情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婚姻家庭只能以爱情为道德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形式,也只能坚持以爱情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它源自16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自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至19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空想社会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其理论进行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进步的、积极的构想,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这些构想同时又存在有不同的缺陷。本文着力于在详细介绍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早已看到,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对马克思有着更多、更直接的影响。那么,马克思究竟是怎样批判地继承了欧文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呢?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中 ,至真至纯的宝黛爱情以悲剧结局 ,其复杂性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社会、历史、文化、道德等诸多因素对婚姻的冲击和影响 ,信奉“爱情至上”的黛玉也以“春梦随云散 ,飞花逐水流”的悲剧命运唱出哀婉悲痛的情殇之辞 ,这使我们不得不从女性本身反观对待婚姻的心态。面临现代社会对婚姻的巨大挑战 ,女性该如何维持一个圆满而持久的婚姻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想这对现代女性认识婚姻、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改造自我都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性是人的自然需要,但性的满足在人类社会却是有规定的。婚姻是对人类的性行为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它成为有规律地过性生活的最好方式。性而且与爱联系在一起,两性的身体结合和精神结合达到完美的统一,夫妻的性欢娱升华为彼此强烈的倾慕和吸引,升华为高尚的爱情,由此形成性行为的新的道德标准,性、爱情与婚姻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9.
古代彝族社会中曾广泛存在着一种奴隶主阶级抽取自己阿加子女作为陪嫁丫头的婚姻习俗,它与汉民族婚姻习俗中以人作为陪嫁品的婚姻陪房现象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诸多的不同。本文拟就彝族婚俗中的这种陪房现象略作探讨并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著,1845—1846年)、《致安年柯夫》(马克思著,1846年)和《哲学的贫困》(马克思著,1847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创立时期的三篇重要文献,其中阐明的生产力原理是十分精辟的。在举国上下努力进行各项改革,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重读这三篇论著,对于我们坚定地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1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怎样的?什么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哲学家们就曾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探讨。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曾提出过“意见支配世界”的著名原理,但未能进一步去探索意见产生和发展的深刻原因,免不了得出唯心论的结论。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杰出代表圣西门,虽已接触到所有制对社会制度的决定作用这个重要问题,并且还天才地发现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