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HNAELECTRONICPUBLISHING编者按:20世纪最大的发明创造无疑是计算机;由于它的开发与利用,引起了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出版是计算机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应用,它使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走向光和电,登上因特网,发展日新月异,影响十分深远。为了向中国电子出版的创业者表示敬意,并对后来者有所启发,我们特别推出“行业回眸”栏目,专门回顾介绍中国电子出版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我们热切地希望得到电子出版行业的同仁关心和支持。以下是初步拟出的26条大事线索,欢迎同行匡正补充,积极推荐条目线索,提供相…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20世纪最大的发明创造无疑是计算机;由于它的开发与利用,引起了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出版是计算机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应用,它使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走向光和电,登上因特网,发展日新月异,影响十分深远。为了向中国电子出版的创业者表示敬意,并对后来者有所启发,我们特别推出“行业回眸”栏目,专门回顾介绍中国电子出版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我们热切地希望得到电子出版行业的同仁关心和支持。以下是初步拟出的 26条大事线索,欢迎同行匡正补充,积极推荐条目线索,提供相应的图文声像资料。所有回眸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最 大的发明创造无 疑是计算机,它 的开发与利用, 引起了人类社会 翻天覆地的变 化。电子出版是 计算机在新闻出 版领域的应用, 它使出版业告别 铅与火,走向光 和电,登上因特 网,发展日新月 异,影响十分深 远。为了向中国 电子出版的创业 者表示敬意,并 对后来者有所启 发,我们特别推 出“行业回眸”栏 目,专门回顾介绍中国电子出版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我们热切地希望得到电子出版行业的同仁关心和支持。以下是初步拟出的 26条大事线索,欢迎同行匡正补充,积极推荐条目线索,提供相应的图文声像资料。所…  相似文献   

4.
中国版协电子出版研究会成立于1992年,在湖北宜昌开的会。当时电子出版发展相当快,我们意识到新闻出版行业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即以图书司、科技发展司共同研究,首先给中央打报告,明确电子出版划分到新闻出版范围内,作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一部分。电子出版起步阶段,技术力量大部分是在计算机公司,比如方正、希望。刚一开始,电子出版有些跨行业,也分不清出版单位与非出版单位,所以成立一个协会来协助行政机关,协调行业的发展很有必要。 当时,中国软件协会有一个软件出版分会,牵头单位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我们两个协会活动经…  相似文献   

5.
苹果公司进军中国电子出版市场中国是计算机应用的广阔市场。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它的发展有可能跨越别的国家发展的某些阶段,提前进入较高的阶段。就象中国通信市场电话远未普及,而BP机、大哥大就已经广泛上市一样。在我国用计算机排版尚未完全普及的今天,而电子出版...  相似文献   

6.
杨业高 《电子出版》2003,(11):35-36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子出版在中国出现以来,它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出版行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年来,人们对电子出版的概念、特点、原理以及其优势已经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然而,由于国内在整个行业中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基本事实,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浅薄和落后。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要求我们必须下功夫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7.
电子出版分会1996年工作安排1994年下半年,在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文字处理分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电子出版分会。一年多来,共举办了8次技术、行业发展方向研讨会(文字处理:1;中文平台:2;苹果与PC:1;字型技术:2;动画:1);创刊了会刊《电子出版》...  相似文献   

8.
飞雪迎春,万象更新。新世纪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电子出版分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文字处理分会的第一次行业发展研讨会于2001年元月12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协会副会长、国家经贸委投资与规划司杨靖华副司长,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李晔副理事长,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协会刘彦明副理事长,李增林秘书长以及北大方正,河南二胶,长春光机,四通集团,时代集团,汉仪字库,中科院感光所,燕京行等国内电子出版行业知名企业代表齐聚北京牡丹宾馆,共同商讨面向新世纪的行业发展大计。会议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电子…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电子出版事业从起步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十年间,我国电子出版事业渐具规模,全国专业电子出版社发展到110多家,拥有千家电子出版开发制作单位,年出版电子出版物数千种,年增长率近100%。从技术水准和和质量水平上考察,十年来,中国电子出版事业突飞猛进,不仅密切紧跟国际最先进技术,且在技术运用上日臻成熟。中国选送的电子出版物作品在“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国际大奖赛中连续5届获得最重要的奖项,显示出了国内电子出版的非凡实力。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电子出版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年,中国的电子出版事业累计了可观的数量,沉淀了宝贵的技术,积攒了大量的资源。而十年光阴匆匆,如白马过隙,新的发展课题又摆在行业的面前。本刊“深度点击”推出一组“中国电子出版十年”文章,回顾与总结电子出版的发展历程,希望对行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电子出版 电子出版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最初的电子出版是指计算机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它起源于照相排版。最早把计算机应用于照排的是第二代照排机。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机已完全是电子式的了。第四代照排机亦称激光照排机,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激光扫描技术的有机结合。伴随着激光照排的普及,电子出版的概念区别于传统铅排的出版概念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电子出版萌芽于80年代末 ,起步于90年代初 ,发展在90年代末。今天 ,我国的电子出版业 ,无论出版、制作、发行机构 ,还是载体、品种、复制量 ,都已初具规模。行业管理体系也日益完备。早期的电子出版探索者大多数成为今天电子出版界的骨干。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回顾我国电子出版早期的探索对电子出版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一、初涉电子出版80年代末 ,在我国特别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计算机开始较大量地应用于教育、信息处理、管理和新闻出版 ,产生了一批科研成果 ,如教育软件、实验模拟系统、信息库和小型多媒体节目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印刷工业协会电子出版分会暨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文字处理分会第一届理事会会议纪要中国印刷工业协会电子出版分会暨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文字处理分会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1994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电子出版分会理事长,电子部科技司副司长刘洪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电子出版行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电子出版强国.本文从三个层面对日本电子出版商业模式进行探究,包括从日本出版社的定价制度、电子书运营商的赢利模式以及电子出版行业在商业模式领域的新尝试,以期对完善我国电子出版定价制度和优化电子出版赢利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月22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电子出版分会、《电子出版》编辑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数字式直接印刷技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在“九五”期间我国印刷出版事业的技术改造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对如何跟踪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何用高科技改造和发晨我国传统印刷产业的一次探讨。参加研讨会的政府有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国家经贸委技术与装备司杨靖华,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会长李守仁,电子工业部顾问郭平欣及_计算机司顾耀生,新闻出版署技术发展司司长高永清,化工部行业指导司何兴湖,轻工。_…  相似文献   

15.
电子出版的技艺关键及其策略江苏省出版总社陈生明电子出版是信息时代的骄子,以其高智力、高科技、高效益,成为全球竞争的跨世纪产业。海内外的出版单位和计算机公司争先恐后开展电子出版,尤其是海外厂商虎视眈眈中国大陆市场,纷纷凭借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利用大陆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子出版》创刊于1996年,截止2001年12月已出刊30期。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电子出版》于2002年10月改名为《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中国电子出版》改名为《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80年代出版界出现了一个新的词语———电子出版。电子出版,就是出版过程的电子化,它借助计算机技术将图文信息迅速地提供给用户。电子出版是出版业与多媒体软件业相互融合的结果,它代表着当代出版的发展方向。光盘电子出版物是目前较重要...  相似文献   

18.
春风化雨,刻骨铭心──追忆范老对“文字处理”“电子出版”工作的关怀和指导周立群范老去世的噩耗传来,感到万分悲痛。范老对中国计算机文字处理协会,中国印刷工业电子出版协会以及两会会刊《电子出版》杂志关心和爱护,诸多往事,历历在目,涌上心头,不禁潜然泪下。...  相似文献   

19.
中外电子出版业发展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电子出版状况 相对于图书而言,电子出版只是刚刚起步.但从整体看,中国的出版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作为出版行业中的一支新军,电子出版市场成了出版行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研究会工作打算 1、健全组织机构,做好换届工作,积极发展新会员,为电子出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办好行业会刊──《中国电子出版》,开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展示与交互平台”网站,使之成为业界的快速反应系统,从业人员可以在此进行信息交流,成为新理念、新技术和新产品。 3、举办电子出版物的评奖活动,鼓励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团结和吸引更多的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加盟。 4、组织赴欧美等国的参观、交流、考察活动,组织中港台两岸三地的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的技术交流与研讨,提供全球华文电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