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之初,动作较简单,对操作的协调性及与之相适应的智力水平要求不高,技能提高较快;到中后期,动作越来越复杂,对操作的协调性及相应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能的提高也随之困难了,到了一定阶段,就出现了技能水平停止不前,甚至下降的现象。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实习教学的难题,在几年来的实习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技能竞赛是克服“高原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原现象是指人们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滞现象。在复习教学中表现为:复习初期,效果比较显著,但到了某一程度,效果就不那么显著了,有时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在心理上出现焦虑、厌倦、烦躁等的情绪。有的学生会因此而丧失信心,有的教师也认为这些学生已到了极限,无潜力可挖,从而阻碍了复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原现象是指人们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滞现象。在复习教学中表现为:复习初期,效果比较显著,但到了某一程度,效果就不那么显著了,有时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在心理上出现焦虑、厌倦、烦躁等的情绪。有的学生会因此而丧失信心,有的教师也认为这些学生已到了极限,无潜力可挖,从而阻碍了复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复习教学中,高原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高原现象?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把复习引向深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各种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中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甚至出现进步暂停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5.
青年教师的“高原现象”及其克服青海省乐都县职业高级中学徐文衍学习书法,刚开始不以为然,总以为自己的字写得还可以,练习了一段时间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字总是写不好,而且觉得反而不如以前了。这种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或者甚...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开始进步较快,待达到一定水平后,进一步向更高水平发展,就很难了。这种情况被称为高原现象。由客观规律所决定,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其表现是:在初步掌握子某一数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进入高原现象阶段,会出现对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精神疲劳等现象。显然,教学中,教师若不能及时帮助学生顺利克服高原现象,那么学生的学习就难以达到新的高度,这对学生的提高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黄峰 《中国培训》2006,(11):59-60
在技能练习过程中,特别是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技能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既不同于在此之前正常练习时的技能水平变化规律,又不同于达到技能极限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水平。这就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其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一定的平稳而不上升,有时还可能起伏,但在高原期后,又可看到练习曲线继续上升。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点。一是高原现象一般发生在新旧技能活动的交替期。因为在这个时期新的技能活动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旧的技能活动结构体系对新体系产生一定的干扰。技能的形成实质是构建技能动作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8.
操作技能教学中经常发现,在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练习初期操作技能水平进步很快,而在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技能水平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这种暂时停顿现象在操作技能教学中称之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迁移理论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问题,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是由知识、技能的掌握过渡到能力的形成的重要环节。所谓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对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影响。一般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类型。正迁移即助长性迁移,表现为一种动作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动作技能的掌握;负迁移即抑制性的迁移,表现为一种动作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动作技能的掌握。在田径运动中,动作技能相互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迁移和干扰现象,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着运动技能掌握的进程。在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教学中,各项运动技能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迁移和干扰现象,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着运动技能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迁移理论组织教学、安排学习,能强化动作技能的良性迁移,防止和克服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干扰现象,对学生顺利地进行新学习、加速动作技能的准确掌握、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卢海兵 《物理教师》2006,27(5):7-68
高原现象是学生知识、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暂时停顿现象,是思维发展中常见的量变过程,它正反映了思维发展的曲折性和阶段性,出现高原现象并不表明知识技能的掌握已达到生理限度,正相反,高原现象之后,成绩仍会有进步,有时进步还十分明显。因此,研究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对待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对搞好物理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对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教学对策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的练习中期,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这时,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些下降.但是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学生作物理练习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做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二、为什么会产生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物理练习中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旧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用的方法必须改变,而新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的新方法尚未建立.具体表现为学生还没有掌握…  相似文献   

13.
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学习成绩就再难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前面学过的知识都感到模糊不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遍存在于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现象称之为高考生的“高原现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高原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动作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学不能用”现象为研究起点,采用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和教学实践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学不能用”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动作技能从学会到会用的教学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 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现象称之为考生的“高原现象”。这段时期被称作学习的“高原期”。这时,学习者倍感焦躁,忧心如焚,却又手足无措。若不了解它的规律,不及时改善方法,学习者则容易灰心丧气,注意力分散,身心疲惫,甚至自暴自弃,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高原现象,本来是指人们学习某种技能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停滞现象,在很多青年教师身上也有这种表现: 他们刚踏上教学岗位的三五年,教学上进步显著,但以后就止步不前了,形成了教学上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首先,青年教师经三五年的教学实践,逐步熟悉了教学环境,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教材内容,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不容漠视的“高原现象”罗腾根初学围棋者,长进神速,一旦入门,棋艺便停滞不前,总是“老样子”。学书法,学弹琴,都有类似感受。这便是人们学习某种技能,中途会出现且又是难以逾越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在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上也较为常见,究其形成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18.
谈实践技能的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续完)何绍琦三、加强实践技能教学规律运用.提高动作技能教学水平在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的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期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并希望事半功倍,以较小的工作量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正确运用实践技能教学规...  相似文献   

19.
基本动作技能训练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进儿童体质健康、开发儿童运动潜能、增强儿童运动感知能力、提高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分析现有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儿童体育理论研究,提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教学水平;立足儿童全面发展理念,创建基本动作技能课程内容体系;加快儿童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体育师资结构;优化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教学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一个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儿童体育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20.
“头上实心球双手前抛”是学生喜欢的项目,但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却往往由于受到器材限制和过于注重安全而丧失学练机会.本课的片断教学在动作技能学练的同时有机地柔和了学生小学和初中学过的前滚翻、立定跳远,大胆地对动作技能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有效的拓展,有机设计了动作技能的学练组合,延长了练习时间,促进了体能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