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柔力球运动自1991年创编推广至今,由最初的竞技对抗形式增加了套路演练形式,其技术在不断更新,但相关理论研究却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为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法,通过对柔力球难度动作分类的依据和技术特点进行研究,得出难度分类方法应从握拍方法、动作特征和难易程度三方面进行梳理分类,使其更具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柔力球花式和网式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完善花式柔力球难度动作内容,加快柔力球学科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2.
柔力球套路之美,兼取自由体操健体之美,武术套路技击艺术优之美,艺术体操律动之美。其动作难度主要反映在跳跃、平衡、转体三类动作,并且套路动作明显表现出复合多样性,套路动作连接呈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可采用融合创新法、移植创新法、类比创新法和动作音乐合拍法对柔力球项目进行创新。在创编柔力球新套路时,应把握新套路的基本特征,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并注重自我创编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进行调查整理。指出了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健身价值以及在推广和普及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发展中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指出在发展中应借助社会各界、政府及柔力球爱好者自身的努力,加大柔力球太极风格的推广与普及,使之更好地为群众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4.
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上肢的基本手法和下肢的基本步法,而握拍技术是基本手法之一,也是参与羽毛球运动首先需要掌握的技术。本文从掌握握拍技术的意义、握拍击球的用力分析、不同学习阶段掌握的握拍技术水平、执拍手握力和指力的训练方法及当前握拍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历史中,中国老年体协对柔力球发展的贡献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编写柔力球教材、创编柔力球套路、培养教练员裁判员、组织全国比赛等方面。但是,中国老年体协在推动柔力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柔力球染上了"老年体育运动"的专属色彩。所以,要辩证地认识柔力球运动发展中的这一段重要历史:一方面,要从历史的角度积极肯定老年体协对柔力球发展的贡献;另一方面,更要从理性的角度思考柔力球运动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研究柔力球运动的概念流变,揭示文化涵养了柔力球运动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研究显示:柔力球项目研发于1991年,初名"太极娱乐球";1992年正式推向社会,取名"太极柔力球";2004年正名为"柔力球",下位概念为"柔力球竞技"和"柔力球套路";2016年柔力球下位概念分别更名为"网式柔力球"和"花式柔力球"。研究认为:柔力球取名于民族文化建构、正名于中西文化交融、更名于中西文化合璧的历史,演绎了柔力球项目创建于民族文化之根基、初建于中西文化交流、兴起于中西文化融合的规律,由此形成了其概念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太极柔力球作为一项新兴的民间体育活动,在其发明至今的短短十几年里,它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逐渐成为我国颇具群众基础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其中太极类套路以其刚柔并济的风格深受广大球友的喜爱。为了推动太极类套路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促进柔力球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柔力球太极类套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太极类套路具有更加鲜明的观赏价值、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其深受广大球友的喜爱但在竞赛中鲜有人问津;在太极类套路的发展中存在有难度水平较高,缺乏年轻专业的教练员以及规范的管理机构的支持等弱势。建议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加大师资力量的储备,争取组织管理机构更多的支持,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并进一步开发自身的价值,促进太极类套路的推广的普及,推动柔力球项目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典型截击     
大侠 《网球天地》2014,(8):123-125
Part1 截击的基本 截击的基本握拍方法是大陆式握拍,正手球和反手球都使用这种握拍方法。 准备击球时,身体重心降低,扩大站位幅度,进行分腿垫步。 球拍的运动在截击中至关重要。引拍幅度过大会影响动作稳定性,因此应尽量控制弓拍动作。  相似文献   

9.
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是该项运动的灵魂。严格说来,羽毛球的基本技术主要由上肢的基本手法和下肢的基本步法两大部分组成。上肢的基本手法又由握拍、发球和击球等三个技术部分组成;下肢的步法则由基本站位、前场上网、中场左右和后场后退步等四套步法组成。现将主要的基本技术(分为三个部分)介绍如下:一、握拍技术羽毛球的握拍技术分为正手握拍和反手握拍。正手握拍(以下所有技术均以右手握拍者为例):左手拿拍。使拍框与地面垂直,然  相似文献   

10.
深泽  冰沙图 《网球天地》2011,(5):118-118
业余球友都知道,拦网(截击)时要使用大陆式握拍,但在实际比赛中,有些球友总感觉拦网无力,这是为什么呢?李丽教练一语道破天机:握拍可以稍微调整一下,从大陆式握拍调整为东方式反手握拍,专业选手都采用此种握拍。拦网最起码要使用大陆式握拍,如能调整为东方式反手,效果会更好,但绝对不能使用正手握拍,这是最错误的,这种错误经常出现在一些老年人身上。  相似文献   

11.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2):110-111
直板选手在握拍时,尽量用食指的第二个关节处卡住拍肩,用食指末端扣住拍柄斜面处,用拇指的第一个关节处卡住拍柄下方的拍肩,拇指的方向自然指向拍头。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呈弯曲状,以中指的第一个关节抵住球拍背面,三根手指中空的部分大概可以握住一个较大的鸡蛋。直板选手的握拍十分关键,合理的握拍方式在正反手转换的时候,拍形基本保持固定,避免了换握。  相似文献   

12.
握拍与打法     
石小娟  燕童 《乒乓世界》2004,(12):52-57
横拍和直拍的握拍,从根本上存在着手指用法的不同。与横握拍相比,直握拍更需要注意手指的用法。我的握拍,与目前的中国年轻选手相比,球拍后的手指相当弯曲。原本过去要稍微伸直一些的,1987年世界锦标赛后,为迎战1988年奥运会,我对双打的接发球技术进行了彻底的强化训练,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现在这种握拍法。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注意一下那些能影响国际趋势的顶尖网球高手,就不难发现,根本不存在什么整齐划一的“绝对标准”,每一个高手都有自己的打法,自己的特点,但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供遵循。下面列出的8个要领是对初学者的提示,一旦你掌握了网球技术,那么这些提示就会被你尽情发挥,进而形成你自己的特点。1.握拍必须正确,主要握拍方法有东方式、大陆式、半西方式、西方式和超西方式。其中东方式又包括东方正手握法及东方反手握法。此外,还有双手握法,不同握法可以打出不同特点的球。不管用何种握拍方法,都要做到握拍的手腕牢牢固定,与球拍几乎成90度,这样击…  相似文献   

14.
第一讲:握拍方法 在网球运动所有技术之中,最基本的是握拍方法,多年来,运动员所采用的握拍方法基本可分为三种:东方式、大陆式和西方式。绝大多数运动员使用东方式的正手、反手握法。(图一) 一、东方式 (一)正拍握拍法 先使拍面与地面垂直,然后如同与球拍握手一样握住拍柄,这时大拇指与食指间的“V”型虎口,恰好在拍柄的上平面偏右的位置,拇指第一关节扣住拍柄的右平面食指则轻绕至拍炳右侧至下平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紧握,并与大拇指接触。(图二)  相似文献   

15.
陈洁 《乒乓世界》2003,(5):54-55
我们已经在上期了解过基本的握拍法,那么专业选手又是怎样握拍的呢?现在就快快把与你打法相近的选手找出来,对他(她)的握拍“左看右看”一番吧!  相似文献   

16.
卓志伟 《体育科技》2014,35(4):92-94
对盐城市居民肩周炎发生率和盐城市从事柔力球运动者肩周炎基本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从事柔力球运动对肩周炎发生率的影响原因、途径、机制和结果,为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和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高敏  许斌  郑海 《精武》2013,(36):125-126
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运动中最常见的两种握拍方式,即东方式握拍和西方式握拍的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使初学者掌握两种不同握拍方式的正确动作方法、动作技术要点、不同握拍方式的优劣势以及不同握拍的特点,以便提供给网球初学者学习网球运动时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手握拍有4种方式,大陆式(多用于发球和截击)、东方式、半西方式(图1)和西方式(图2)。我们常说,握拍方式能影响上旋的强烈程度,东方式握拍适台打平击球,西方式正手握拍能带出强烈上旋。其实上旋球的强烈程度和握拍没有直接的关系,是握拍方式影响了挥拍的轨迹,挥拍轨迹改变了球的旋转。在这个过程中,握拍方式间接影响了球的旋转。  相似文献   

19.
尼克波利泰里尼是世界著名的网球教练,他认为他教学的“商标”就是“杀手”正拍。下面让我们听听他对“杀手”正拍的精彩诠释。  “杀手”是强大的正拍,它往往是一个精准的击 球,或者是一个强劲有力的击球,这样的击球常能让作赢 得一分或掌握主动。 握拍 对你的正拍而言,如何选择握拍方式将对击球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对那些刚刚入门的年轻选手,我极力鼓励他们采用东方式或准 西方式握拍。 不管怎样,有三种基本握拍方式可以选择:──东方式握拍建立岩石般牢固的基础 在你的击球区域里(从你膝部到胸部的前方,正手所能控制的一边)…  相似文献   

20.
叶霞  南疆  林哲生 《网球天地》2008,(6):104-107
对我们每一次击球起决定作用的是握拍方式。我们在这里对握拍方式进行探讨,目的是让高水平的球友技术更加细化,初学者巩固基础。理解了握拍方式的理论,技术精进的道路会变得更宽广。在这里需要初学者理解的是,没有特定的理论来告诉你一定要用某种握拍方法去打某种球,只有掌握了各种技术,能够用各种握拍方法打不同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