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是方志体例的大变革时期。民国《汝城县志》是在内政部颁布《修志事例概要》并通咨各县搜集新旧志书的背景下纂修而成的。其体例和内容上既有因袭,也有裁汰;既有调整,亦有增益。该志虽算不上佳志,但对于我们考察民国方志编纂和方志学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探讨该志纂修背景、纂修者及体例内容等方面,可以从个案管窥民国30年代初期的修志面貌。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福建方志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现存的清代福建方志有175部,包括各种通志、府志、州志、县志、厅志和乡、镇、里志。就这些方志来看,它们体现了自己的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不足。研究现存的清代福建方志,对了解本省历史文化,总结经验和编纂新时期的方志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18-121
宣化地区历史积淀深厚,建置沿革悠久,方志的修撰也极为兴盛。其中明代《宣府镇志》以及清代《宣化府志》为中国志书中的精品,在体例、类目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两部志书成书于不同朝代,在研究它们的背景、体例、内容等方面同时,通过比较,可以充分了解宣化地区的时代变迁,尤其是宣镇军事重镇地位的丧失和张家口商贸新城的崛起。  相似文献   

4.
道光《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承续前志,内容更为充实,体例更为完善,与《大清一统志》紧密结合,实现了为《大清一统志》取材的目的,表现出清代地方志编纂高度的成熟。道光《夔州府志》是现存内容最全面、体例最完备的以三峡库区为中心的地方志书,是研究古夔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志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夔州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钦定热河志》是清代乾隆时期官修方志,是记述热河地区自然与历史文化最早的地方志。编纂原则,皆为叙述内容的需要而定,内容丰富,体例完善,突出了地方特色。全书不仅是地方资治、教化和存史的依据,而且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6.
吕梁历史悠久,方志文献众多.宋之前的《岚州图经》至民国方志历时一千余年.方志文献的考察主要从府志、州志、县志入手对建国前吕梁方志进行论述,对其作者、卷数、内容、体例、刻本时间、现存与否等方面作论述,甚至与汾阳县志相关方志著作也进行了考察,以期弘扬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7.
民国《开平县志》突出了当地浓郁的侨乡文化特色,但仍沿袭传统方志"列女"的体例,收集大量节妇、烈女入志。由于编纂者多为清末与民国交替之士人,故方志反映出了侨乡士人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对新时代、新文化有所吸纳接收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艺文志》是古代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诗文形式对地域文化进行社会传播与历史传承。这一在古代社会占主体地位的表述形式,能够使方志的地方性得到广泛地传播与流传,八景诗就是其最典型的代表。清代柞水旧志《孝义厅志》依照地方志体例共十二卷,其《艺文志》部分有十八首与当地文化景观紧密相关的八景诗,这些诗主要记录了厅境中的自然风貌与人文环境,景观内容广泛,区域特色鲜明。这些诗中无论是从地理地貌的描述、还是风俗习性和政治经济的展现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因而,《孝义厅志》中的八景诗无论是从内容的多样性上、还是所具有的地域性上,都为全面研究地方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9.
《大清一统志》的纂辑阎光亮清代对纂修方志极为重视,以致形成制度。清代所修方志现存六千余部,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都超过了前代。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在大修各地方志的基础上,又编修了《大清一统志》。它是一部较完善的全国性地方总志,为研究我国历史地理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清代考证学主流地位的确立,方志编纂受其影响,也发生了典范的转移。以往备受推崇的《武功县志》,在新的时代学风下一变而成为修志的鉴戒,取而代之的是以"详慎"著称的《历城县志》。乾嘉朴学家在修志取向上保持了总体的一致性,一部名志首先便是一部标准的考证学著作。考证学规定了新方志的撰述,新方志典范也在相当程度上支撑并延续着考证学学统。  相似文献   

11.
吴晶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10-11,86
史梦兰是清代中后期京东的著名人物,编有《乐亭县志》《永平府志》《迁安县志》《抚宁县志》四大方志。文章拟从方志的性质、方志的作用、修志的原则、修志的体例与方法四个方面,对其方志思想进行研究,以期对现代方志编纂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2.
《滨州学院学报》2022,(1):78-82
正史《艺文志》记载一代的艺文名家名作,但沈约的《宋书》并未设《艺文志》这一志目。清代王仁俊和民国聂崇岐分别撰有《补宋书·艺文志》。由于著录文献范围、著录取舍依据、史料解读方式、书目考证深浅都有不同,两家《补宋书·艺文志》在著录体例、收书部目卷额、类目设置、著录内容上存在种种差异。但聂《志》不论是在著录依据的选取、还是类目设置的分类,对王《志》起到了很好的勘误、增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方志研究的专家都认为,1937年出版的由黄炎培主纂的《川沙县志》首先在民国方志中使用了"概述"的概念,而新编地方志的"概述"体例就是借鉴黄氏的局部"概述"理论而发展和完善的。其实,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探讨。早于黄氏方志17年,即1920年由日本东亚同文会编纂出版的日文版《中国省别全志》不仅在每个省志中都设有专门的总论即概述编,而且在有关章节目中也设有概述及无题小序,对方志概述在志书中的运用作过系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省志系列的第十七卷《山西省志》即为可靠例证,应该说,日文版民国方志最早使用了"概述"的概念,民国方志的"概述"体例也是由日本方志界探索和创造的,目前所有权威著述中关于"概述"篇设立是新编地方志的重要发明创造的说法是错误的,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被梁启超誉我国方志学的奠基人。章学诚对方志的性质、内容、体例、材料收集、修志机构的设立、修志组织者与修志者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分工等方面阐发了前人未及之论,使方志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方志学存立于世。章学诚在方志学方面既有理论的创新,又有实践成果,他主修或参修了十多部省、州、县志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志乃史体"、"志立三书"、议立"志科"主张,为我国方志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方志考稿》(甲集)(以下简称《考稿》),瞿宣颖著,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天春书社刊行。此书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地方志提要目录书。全书分6编,依次著录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山西(包括归绥道)、江苏八省一道方志600多种。所录省、府、州、厅、县志和乡土志,大多为清代顺治至宣统年间方志,少量为民国方志。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方志学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扬州地区方志的编纂达到了顶峰,扬州学者们本着求公和求实的编纂理念投入到修志事业中去,对方志学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他们在体例和内容的设计上的诸多创设,被之后修志者广泛借鉴。在续志方法上,他们所秉持的保存旧志,不掩蔽前人的理念,至今值得后人去参考和借鉴。此外,他们还注意到方志与史书的区别,主张独立的方志学。  相似文献   

17.
蜀人从事方志编纂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蜀学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刘咸炘编纂《双流足征录》,以文献"足征"为宗旨,具有浓厚的资料长编色彩。但《双流足征录》并非不讲体例,而实有章法可寻,其中有些灵感源于史志编纂,或承前代史家之意,也有刘咸炘的独得之见,凸显了方志本色。刘咸炘在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无疑强化了方志的学术品格。刘咸炘在方志编纂旨趣、体例以及方志的史源学考索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见解,在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发展史和史学史上具有不容忽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宋敏求为宋代杰出史学家,家学渊源深厚,著述甚丰,其所撰<河南志>和<长安志>在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河南志>,无论在时间上、编写体例上和对后世的影响上都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指出清代除了专集歌曲文献外,还有一部分歌曲散见于类书、乐书、乐谱及宗教典籍中,通过归纳这些歌曲内容,并与前代作品比较,分析出清代不同书谱中所收录歌曲作品在数量、内容、辑录思想上的具体特征,研究这些散见歌曲文献能给清代歌曲文献作重要补充,为今人了解研究清代歌唱音乐提供可靠依据和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20.
<景定建康志>是南宋地方名志,它既是南京方志成熟的标志,也在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志书不仅保存了庆元至景定六十余年建康的史料,而且仿正史之纪、志、表、传体例编纂,创立了新的门类和体裁.作为方志佳作,<景定建康志>既详考山川古迹之典故,又注明其文献出处,这不仅是方志史上的重要建树,对于佚书<丹阳记>、<舆地志>等早期地方、全舆地理著作而言,也有重要辑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